歐洲中世紀是用筆墨寫字的,是墨水。
中世紀歐洲主要有兩種制造黑墨水的配方。第壹種是碳墨水,由煤或燈煙與膠混合而成。第二種是金屬五倍子墨水,通常由丹寧酸和硫酸亞鐵溶液制成,也需加膠,以使墨水更加粘稠,黑色是化學反應的結果。
擴展資料
金屬五倍子墨水早在公元3世紀開始應用,12世紀早期才見於文字記載,中世紀羊皮書大都是用金屬五味子墨水寫成的,金屬五味子墨水的發明很可能是受到橡樹五倍子神奇特性的啟發。
橡樹五倍子是生長於橡樹嫩枝上的球形樹瘤,是五倍子黃蜂在嫩枝上產卵後,在幼蟲周圍形成的壹個軟軟的深綠色球體。當內部的幼蟲孵化為成蟲,它就會在繭上鉆洞,然後飛走,剩下的殼富含丹寧酸和五倍子酸。
在雨水、陽光作用下,這些殼極易破碎,有時人們用白葡萄酒或醋代替雨水,這就是金屬五倍子墨水的第壹種成份。
第二 種成份是硫酸亞鐵鹽,也稱綠礬。16 世紀晚期,人們通過蒸發含鐵泥土中的水分後自然提取的。到很可能還采用向廢舊鐵釘中註入硫磺酸,濾出液體,加入酒精的辦法制造綠礬。之後在綠礬中加入橡樹五倍子溶液,再用無花果樹枝攪拌。
於是,棕黑色溶液慢慢變成黑色墨水。隨後再加些阿拉伯樹膠,以增加墨水粘性和濃度。鵝毛筆需要樹膠的沾性,後來的鋼筆則不需要。當羊皮書頁暴露於空氣中後,金屬五倍子墨水的顏色會變深。它完全滲入羊皮紙頁中,不象碳墨水那樣容易擦掉,且更具光澤。?
百度百科-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