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歌唱藝術的古代歌唱藝術的發展

歌唱藝術的古代歌唱藝術的發展

中國遠古時期的歌唱就和詩、樂、舞融為壹體,其中情歌在古代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傳說中禹的妻子待禹的歸來而唱的”候人兮猜”就是最早的壹首情歌。到原始社會末期,出現許多樂舞。《春秋·左傳》記載,公元前54年季劄觀樂《簫韶》近20篇,逐篇稱贊,十分欣賞;《論語》記載,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可見當時歌唱藝術已具有壹定的感染力。

奴隸社會,夏、商時期,音樂舞蹈仍很盛行。相傳夏的末代萊有歌舞伎三萬余人。周王朝建立了音樂機構—大司樂,已把演唱藝術作為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之壹。

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孔子編訂的《詩經》有305篇,其中300篇是用於歌唱的民間歌曲,並流傳於民間。公元前475年以後,出現了以歌唱為謀生手段的民間藝人和聲樂教師。如秦青、韓娥就是有史可查的歌唱家,他們的演唱既具有”聲震林木,響遏行雲”的宏大音量,又具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韻味。楚國的屈原根據南方民歌加工創作的《九歌》,演唱時用多種樂器伴奏,歌中有敘述、有詠嘆,是中國古代大型的聲樂作品,也是中國文獻記載以來最早的祭神宗教歌曲。除了這些著名的歌唱家和聲樂作品外,這壹時期還出現壹些歌唱技巧與聲樂教學的理論研究。可以看出,兩千多年前,中國的歌唱藝術已有了絲竹樂器伴奏,演唱者邊擊節奏、邊演唱,已具有現代說唱藝術的雛型。

南北朝時期,樂府演變為富有人民性的長篇五、七言敘事歌,《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等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這壹時期也產生了音韻學,這對以後中國歌唱藝術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唐代,是中國音樂藝術空前繁榮的時期,也是我國古典歌唱藝術的重要發展時期。國家建立了音樂機構教坊和梨園。樂工技藝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聲樂的發展。宮廷音樂以燕樂為主,演員分坐部伎和立部伎兩種演出形式。詩歌形成發展成五、七言絕律詩,誦唱時聲調高低抑揚,節奏緊弛慢快,產生有規律的變化,聽起來更為生動、和諧。

唐代吸收外族音樂發展而成的大型歌舞大曲,分為三大段,中間段為慢板,以聲樂為主。在民間還產生了”委巷之曲”,壹些樂工在演唱中豐富、發展了原有曲調,突破了五、七言絕律詩的整齊句法,詩人們按新的曲調格式填詞,從而產生了詞的歌唱體裁。在此期間,段節安已有了歌唱呼吸的論述。

宋代的歌唱藝術主要是以填詞曲牌為主的歌唱形式。宋代在唐大曲的基礎上進壹步吸收多種樂曲形式,發展出比唐大曲結構更復雜的諸宮調,這是以很多不同宮調的曲子聯成為壹套唱曲,再以許多套曲組成壹整體,由此發展成戲曲的初期形式—宋雜劇。

從此,過去以歌舞為主要形式的歌唱藝術,進入了以表演故事情節與人物為主的戲曲。由於新的內容和形式的需要,聲樂藝術在發聲、吐字,行腔等方面開始復雜化,從而為元代古典歌唱藝術的鼎盛時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另外,宋代的說唱音樂也繼續發展,逐步形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出現了更多的專業藝人和遊樂唱飲等,推動了聲樂藝術的發展,為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歌唱開辟了道路。自宋代姜菱創作的歌曲在文字旁註有工尺譜起,中國聲樂作品已有完整的詞譜流傳。

元、明、清時期的歌唱藝術,無論從理論上、技巧上、演唱風格上都有了很明顯的發展。如元代產生了內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動、親切的元曲。

在演唱形式上分為兩種:壹種是散曲,另壹種是戲曲《元雜劇》。散曲著重在唱,戲曲則有說、有唱;表現壹定的人物、情節、塑造舞臺形象。還有壹種南戲,它與元雜劇同時並存,有獨唱、對唱、接唱以及多人合唱等形式。這時期的聲樂藝術從內容到形式都有了進壹步的發展。

明代在我國南方各地產生了不同腔系的演唱形式,其中尤以昆山腔的演唱技巧最富有創造性。昆腔主要是明代魏良輔創造的,他以昆山南戲的曲調為基礎,融眾唱腔的長處,創造出這種新的唱腔,唱法較為輕柔、婉轉,能細膩地表達感情,加強了歌唱性,同時,它吸取了說唱藝術中的不同音色區分人物的經驗,產生了生、旦、凈、末、醜各種人物的不同行當的唱法,豐富了聲樂藝術的表現力。魏良輔還著有《曲律》壹書,是很有價值的聲樂專著,該書對演員的選擇條件、學習歌唱的內容和步驟、唱曲的規格和用氣、唱字行腔等都有論述。另外,朱權所著的《太和正音譜》,其中有專門論唱的《詞林須知》。還有王驥德著的《方諸館曲律》、沈寵綏著的《度曲須知》等聲樂論著,都說明了明代的聲樂藝術從演唱到理論都已具有相當的水平,職業藝人在相互競爭中,努力鉆研業務,演唱技巧也隨之提高。

清代初期,盛行折子戲,促使演員在演唱技巧上精益求精。各行當的角色以不同音色、不同唱法,表現不同類型的人物,已達到較為成熟的階段。

清末,京劇大為發展,民間成立各種科班專門訓練各種演唱人才,積累了壹套嚴格的訓練京劇演員唱、念、打、做等基本功的有效方法和經驗。由於明以後工尺譜已完備,許多聲樂作品專輯開始流傳和保留。如清乾隆11年成書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徐大椿的《樂府傳聲》,王德暉、徐沈微著的《顧誤錄》,道光年間葉之清根據昆曲藝人余維渾、龔瑞豐的口述記錄整理的《明心鑒》等,都總結了歌唱表演藝術的經驗與規律。

中國戲曲聲樂藝術經過演員的發揮和創造,在基本板腔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聲音條件和對角色的理解,對唱腔作少量的修改、變化和潤色,從而發展出不同特點的唱法、風格和流派,形成了絢麗多彩的中國民族唱法。

  • 上一篇:桂劇簡介及詳細資料
  • 下一篇:毛線編織拖鞋有哪些花樣和款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