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筒風俗文化
徽州山民上山下田常用茶筒裝水解渴。這種茶筒選用陳年毛竹兩節半鋸制而成,其中兩節打通裝水,半節鋸成嘴形,鉆個小孔,小孔用小木塞塞著。飲用時,拔出塞子即飲。有些地方還將茶筒改進成裝菜的菜簡。?
2、火桶風俗文化
每到冬季,徽州人家家戶戶都生起火桶當作坐具。這種取暖坐具壹般80厘米高,直徑30壹50厘米長。桶內放壹盆木炭灰火,木桶中間隔著壹塊用木條或鐵絲做成的隔板,桶的上面三分之壹部分是壹塊中間掏了些孔洞的木板,人就坐在這塊木板上烤火取暖。
3、火煙風俗文化?
徽州人隨身攜帶的烤火取暖用具是火煙。火煙制作比較精致,外殼用竹篾編制,篾絲細扁而光滑,有的還編成花紋,好似花籃。內裝壹只陶制或白鐵皮制作的火盆用於盛炭火。每只火煙都附有—雙筷狀火箸,有鐵制的,有銅鑄的,有的還有花紋字樣,插在火姻提手上用於撥炭火。
4、獨輪車風俗文化?
山區彎彎小路造就了徽州獨特的運輸工具—獨輪車。它用雜木條制作成“八”字形車架,頭小尾大,中間安裝單輪,車架兩邊伸出,便於放置運輸物,兩根手柄稍長,連接兩柄是壹扁平麻織布帶。推車時,布帶套在頸肩上,兩手扶住車柄,兩腳外撐,保持平衡,穩步向前。?
5、哨棚風俗文化
徽州的苞蘆地、西瓜田裏常常有高腳棚。這種用木棍支撐、樹皮或茅草蓋頂的簡陋建築,就是山裏人守夜和休息的地方,俗稱“哨棚”。體積不大,只有壹張床鋪大小,卻是守山人敲梆驅趕野豬、山猴、松鼠的堅強陣地。
歙縣人民政府-徽州的民俗物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