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正月初二的習俗,很多人除了知道“回娘家”以外,對於其它的老傳統就知之甚少了,其實,在春節裏的這幾天,每天都很重要,下面我們來說壹說正月初二的習俗。
1.回娘家
大年初二又被稱為“迎婿日”,在這壹天嫁出去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要給娘家人發小紅包,以示婚後生活的幸福美滿。回娘家就是古時候說的“歸寧省親”,春節期間回娘家與平日裏大有不同,外嫁的姑娘回娘家前必須置辦壹些餅幹、糖果,由母親分送給鄰裏鄉親,雖然這些東西並不是什麽貴重禮品,但體現了姑娘對故鄉鄉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2.祭財神
在中國北方地區,除了回娘家外,還會有祭拜財神的活動。中華民族是壹個有著深厚信仰文化的民族,除了祖先信仰、圖騰信仰之外,最重要的信仰莫過於神仙信仰了。因為南北方的差異,北方人民們認為正月初二才是拜祭財神的日子,尤其是做生意的商人們,特別重視拜祭財神的儀式。祭品壹般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和紅色活鯉魚,通過供奉財神爺,以祈求新的壹年裏財源廣進。
3.吃面條
俗話說:“初壹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賺)。面條的樣子為壹條壹條的,寓意條條順,初二這天吃了面,意味這新的壹年裏就會過的順順當當,身體健康長壽,另壹方面,初二這天也是女兒帶著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用面來迎接家人,也想讓他們的日子過得順順利利、長長久久,圖個吉利。
4.吃餛飩
大年初二這天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餛飩,餛飩的諧音為“渾囤”,有糧食囤滿、五谷豐登的含義,餛飩又形似元寶,包餛飩時,要捏住餛飩皮的兩個角往裏捏兜住餡料,俗稱為“兜財”,人們就將壹碗餛飩稱為元寶湯,寓意開年順風順水、財運滾滾來。
5.吃發糕
初二的飲食習俗多樣,還有壹樣是人們要吃的食物,那就是“發糕”。初二這天就會將做好的發糕先祭拜祖先,全家再壹起食用,或者女兒回娘家的時候帶上自己親手做的發糕送給家人。寓意著新的壹年裏會發財、高(糕)升,發糕還可以做成花朵、魚的樣子,來代表花開富貴、年年有余,日子過的越來越好。
春節習俗頗多,禮節、忌諱也頗多,如女兒回娘家不能空手,拿禮物也必須要雙數,老傳統中從春節除夕到初五這段時間打掃衛生,倒垃圾,認為會把財運掃走,總之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趣的民俗還有很多,雖然大多沒有什麽科學道理,但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壹部分,有些還是值得傳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