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武當劍術是什麽樣的?

武當劍術是什麽樣的?

武當劍術是武當派中武當拳械中極具代表性的劍術,也是我國優秀傳統器械武功。武林中歷來“南尊武當,北崇少林”,武當、少林是中華武術的兩大門宗,而威震江湖的武當劍、少林棍則是武當、少林南北功夫的代表。武當劍術乃祖師洞玄真人張三豐受真武大帝之大法,為護道降魔而創此劍術。相傳宋代“徽宗詔之,因北方多匪道路不能行進,祖師以劍飛擊之,群盜盡被殲滅”。故此武當劍術揚名於天下,得以“天下第壹劍”之美稱,成為道教聖地武當山鎮山劍術。武當劍講究太極腰、八卦步、形意勁、武當神。曾有贊武當劍詩寫道:

翻天兮驚飛鳥,滾地兮不沾塵,壹擊之間,恍若輕風不見劍,萬變之中,但見劍光不見人。

故武當劍“劍無成術”,因敵變幻,虛實互用,端倪莫測。

數百年來,因為武當劍術玄秘,受道教“道不亂講,技不亂傳”原則之影響,僅限嫡傳單授,直至丹派武當劍時,僅嫡傳至第十二代。

武當劍為輕兵器之類,其法以鉤、掛、點、挑、刺、撩、劈為主,練習時要求劍隨身走,以身帶劍,應用時要做到劍與身合,身與氣合,氣與神合。

武當派劍術種類甚多,主要以太極劍、太乙玄門劍、九宮八卦劍、八仙劍、玄功劍、龍華劍等為主。基本技術稱為“武當劍術十三勢”。

武當太極劍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制、四兩撥千斤的武術特點,並有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還虛合道的道教氣功功法,又有強身健體、防身自衛、發人體能、延年益壽的特點,是集武術與養身為壹體的劍術。

武當太極劍要求心靈頂勁,含胸拔背,沈肩墜肘,動作舒展;要求內含其氣,外含其形,動靜結合,神氣相含,其動作特點行如流水連綿不斷,不動則不動,壹動全身動的風格。

太乙玄門劍是武當太乙門劍術,其劍術特點是快慢相兼,剛柔相含,練習時要求劍隨身走,以身帶劍,神形之中要做到形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神合。六合之中亦需要手、眼、身、法、步神形俱妙。

太乙玄門劍術,行如蛟龍出水,靜若靈貓捕鼠,運動之中,手分陰陽,身藏八卦,步踏九宮,內合其氣,外合其形,是武當劍中的佼佼者,自古為武當山的鎮山之寶,秘傳之法。

九宮八卦劍陣最能表現武當劍術威力的劍陣。由9個精通連環奪命劍術的人,按照九宮八卦方位而布成。自從明末武當派的黃葉道人創此劍陣之後,百余年只用了3次。武當派的連環劍術本以迅捷綿秘見長,若是幾個精通連環奪命劍術的人同使,那就簡直沒有半點空隙,連蒼蠅也難以飛過。

武當八仙劍取材於傳說中的“八仙過海”,以鐵拐李、呂洞賓、張果老等的動作姿態,不同生性特征和舉止神態,結合武當武術特點,寓劍術於其形,藏武技於其姿,將劍術的“擊、刺、削、點、掤、抹、雲、挑……”諸種用法,以“八仙”的不同姿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使劍術與神形緊密結合。

武當八仙劍術***八十壹式,以醉劍術最為突出,身醉步不醉,步醉心不醉,心醉神不醉,動作樸實自然,風韻形神兼備,形似八仙神態,勁力剛柔相濟,勢如遊龍戲珠,運用變化多端,而且具有鮮明的傳統特色。

武當派純陽劍術又名“八步純陽龍吟劍”,是武當山秘傳劍術之壹。純陽劍劍術演練時以“風吹荷花,帶劈刺殺”為練劍要點,貫穿崩、撩、點、掛、穿、掃、截、抽、格、洗、架、壓等劍擊之道。素有“武當壹黃庭,純陽三分技”的說法,其中的純陽三技指的是純陽功、純陽拳、純陽劍。

武當松溪白虹劍傳承歷史悠久,研習流傳甚廣。清代末期天津順興鏢局鏢師將此劍傳到四川順天府,及青海、蘭州天水之北,流傳中又有許多新的發展。

武當七星劍術由天象北鬥七星演化而來,是壹門極為霸道的劍術。此劍術分為七式,故名“七星劍術”。七劍之間沒有順序可言,也無強弱之分,互相配合,可產生幾倍的效果。每練壹劍,人的性格發生變化,煉成七劍,將成為絕世強者,所向無敵。

“武當七星劍陣”是武當派鎮山之寶,主要用於古代軍事布陣。

數百年來,武術界往往只聞其名而多未見其實。據史書記載,七星劍陣就是從北鬥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為象位,結合了道家的陰陽、五行、八卦的生克互化原理,可擺出4個基本陣形。

每個陣形又可以再次分解為若幹個陣形,演繹過程中千變萬化,具有很強的攻擊和防守能力。

從“武當七星劍陣”上半部分的劍陣圖上可以看到,劍陣圖裏有天罡八卦天樞陣、兩儀分象天璣陣、鬥載五行天璇陣、七星六合天權陣等陣形。鬥載五行天璇陣裏有流星墜空、天地運鬥、三花聚頂等陣形。最復雜的陣形是八卦陣,裏面參與演練的人呈扇形分布,***需108人參與。

武當劍術十三勢指“武當劍仙”李景林所傳下的武當劍的13個基本劍式。李景林生於1885年,字芳宸,河北棗強人,出身武術世家,幼承父藝,從學技擊。天資穎悟,性格豪爽,自幼習燕青門、二郎門拳械,又學太極拳、八卦拳,尤精劍術,不僅舞練傳神,且善擊刺,被武術界譽為“神劍手”。又從學於楊氏太極大師楊健侯,得太極拳之精義,並於塞外得皖北異人陳世鈞授以劍術。

李景林後來又輾轉獲江南大俠甘鳳池墓藏之《劍譜》,精研之;又得其“飛虹橫江”之劍招,因而稱雄於世,被譽為“武當劍仙”。

清代末年,李景林畢業於保定講武堂。後留學日本,入日本士官學校攻讀。回國後,曾任清禁衛軍下級軍官,師承武當宗師宋唯壹,從此武當劍術爐火純青。並成為中央國術館的創始人之壹,山東國術館的創始人。

武當劍術十三勢包括抽、帶、提、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洗。黃元秀《武當劍法大要》釋:

“抽”分上抽、下抽兩法。其式均系持劍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劍尖向前方。對準敵腕之上或下部,往右抽拉;“帶”分直帶、平帶兩法。直帶是持劍手手心向內,劍隨身後仰,順勢向後帶回。平帶是持劍手手心向上,手背向下,劍尖向左平拉。

“提”分前提、後提兩法。其式均系持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劍尖斜向前下方,手腕上提。提時重心前移或進步者為前提;重心後移或撤步者為後提;“格”分下格、翻格兩法。下格是持劍手手心向內,劍由斜下向上斜格敵腕。翻格是敵近身時閃開其鋒,持劍手由手心向內內旋成手心向外,使劍由下向敵腕翻格。

“擊”分正擊、反擊兩法。正擊是持劍手手心向上,劍身平行於地面向前刺擊。反擊是指劍尖著力點偏重外側的擊;“刺”分側刺、平刺兩法。側刺是持劍手手心向內,劍面豎直向前直刺。平刺是持劍手手心向上,劍面扁平向前直刺。

“點”,持劍手手心向內,劍面豎直,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上向下點擊敵腕;“崩”分正崩、反崩二法。正崩是持劍手手心向內,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下向上直挑敵腕。反崩是持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下向上直挑敵腕;“劈”,持劍手手心向內,劍由上向前下直劈。

“截”分平截、左截、右截、反截4種。持劍手手心向內,以劍前部向前截敵腕為平截;向右閃身,劍向左方截敵腕為左截;反之為右截;持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劍由下向上截敵魄為反截;“攪”,分橫攪、直攪兩法。絞式均以劍尖繞腕劃圈,自己之手腕要避開對方劍尖繞行。側絞為橫攪,前絞為直攪;“壓”,持劍手手心向下,使劍身直向下壓敵劍;“洗”,持劍手外旋成手心向外,劍面豎直由下向上撩擊。

三才劍也屬於武當內家劍,由李景林創編,三才,即天才、地才、人才,該劍理論深邃,融合了道家的陰陽學說和天人合壹的理念。

三才劍是壹種融合少林劍與太極劍某些特點於壹身的劍術,套路流傳於民間,觀賞性和技擊性都很強。三才劍比太極劍快,但比少林劍慢,剛柔相濟,需要舞劍者雙手交替舞劍,劍花讓人眼花繚亂,舞劍者閃展騰挪,身形快而不亂,劍術淩厲而舒展,透出壹種寒氣逼人的美。

由於三才劍術吸納了以剛見長的外家劍少林劍術的特點,掌握精髓後,習劍者不但有劍時可以攻防,無劍時拳劍相通,也可以達到健體防身的目的。

  • 上一篇:天津風味小吃三絕是哪三絕
  • 下一篇:畢業論文翻譯有哪些要求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