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檐鬥拱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壹種結構,位於宮殿、城樓等建築物的殿檐屋角,主要起承重和裝飾作用。
鬥拱是由大小、形狀、布置各異的方槽形鬥轂和拱弧形拱架組成的,通常壹鬥壹拱組成壹個鬥拱。在殿檐鬥拱中,鬥拱通常由多個不同形狀和尺寸的鬥拱組成,它們相互疊加,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鬥拱最初是孤立地置於柱上或挑梁外端,主要起到傳遞梁的荷載於柱身和支撐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鬥拱逐漸與梁、枋結合為壹體,成為保持木構架整體性的結構層的壹部分。
在明清時期,鬥拱的結構作用逐漸蛻化,主要成為在柱網和屋頂構架間起裝飾作用的構件。殿檐鬥拱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承重和裝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鬥拱的演化和使用也展現了古代建築技藝的高超水平。
殿檐鬥拱的作用
1、通過飛檐,擴大了采光面,有利於排泄雨水。
2、因為飛檐的形狀向上,增添了建築物向上的動感,建築群中層層疊疊的飛檐更是營造出壯觀的氣勢。
3、飛翹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靈獸,似麒麟,像飛鶴,或靈獸,或祥雲,有強烈的藝術美感。在中國古代建築中,飛檐總是格外引人註目,要想成就如此恢弘大氣的屋頂,就不得不提到壹個建築中最重要的結構飛檐鬥拱,讓宮殿、寺院等古建層次起伏,遠看尤為蔚為壯觀,而且還有排水、抗震作用,又具有藝術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