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畢業有授衣、衣冠祿位、袍笏登科等雅稱。
“授衣”是指畢業生在老師的授予下穿上學士袍,象征著成為了學士。這個稱呼流傳至今,仍被用於壹些高校的畢業典禮上。
“衣冠祿位”則是指畢業後即可得到官職和俸祿,意味著成功地躋身社會上層。這個稱呼主要出現在唐代。
而“袍笏登科”則是指畢業後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成為官員。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漢代,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逐漸普及這些雅稱不僅代表了古代社會的價值觀和教育制度,也反映了人們對於知識的崇尚和對於成功的追求
活動概況
畢業典禮,是學校的壹種儀式。是學校的壹屆在校生完成學業之後,由學校官方舉行的壹種正式的儀式。在世界各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在畢業時舉行畢業典禮是普遍現象,不同的只是具體的步驟和舉行事項。
後續發展
畢業典禮之後,該屆學生便告別原教育階段,升入更高教育階段的學校就讀,或者步入社會,參加工作。而曾經的同班同學、同年級同學以及學校的朋友們,也往往面臨分別的傷感。雖然壹部分同學或許會升入同壹所學校(包括壹貫制學校的校內升學),或者到同壹個地方工作,但大部分同學將從此天各壹方。
特別是大學的畢業典禮後,大多數人將分別前往不同的城市和地區(甚至全國各地)去工作或學習,由於相距遙遠,加上工作或學習的繁忙,更是少有時間見面。在通訊手段發達的現代社會,雖然可以通過電話、網絡等相互聯系,但在現實中碰壹面卻是機會不多。
而已經天各壹方的同學們如果要相聚,則是通過另壹項傳統的活動來實現——同學會,壹起約好時間、地點,再次聚在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