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民間工藝有哪些

民間工藝有哪些

剪紙,泥人,骨雕、瓷器、玉器、玻璃、火繪葫蘆、銅藝、京繡、壽山石、象牙、紫檀、中國紅瓷。紫砂壺、手工藝車、熔畫、玉雕、北京抽紗、毛繡坊、內畫、料器、漆藝、撕紙、泥人、面人、鈞瓷、景泰藍、交趾陶、翠玉。

骨雕作為用動物的骨制成的工具和飾品是人類最早的手工制品之壹,古人早就用骨做成針、刀,並把圖案或文字刻在骨上。隨著歷史的變遷,骨雕從日用品逐漸演變為裝飾品。我們現在看到的骨雕已經是非常精美的工藝品,骨上不僅刻有文字,還有用不同的刀法雕刻出來的栩栩如生的立體人物,花鳥及仿真建築等作品。值得壹提的是,骨雕與牙雕是姊妹藝術,由於保護野生動物,特別是大象,中國也遵守國際上禁止象牙和象牙制品貿易的公約,曾經從事象牙雕刻的藝術大師已經轉產骨雕,大師們仍然在牛骨和駱駝骨上延續著牙雕藝術的故事。下面是骨雕作品的加工過程:1.進料:用牛、駱駝的大腿骨;2.選料:剔除骨兩頭關節疏松部位,只剩下中間的堅實骨料3.除脂漂白:高溫除脂,化學方法除脂漂白,抽出油脂,防止變色、發黴;4.開料:按照需要加工的作品類別將骨料切開。5.分工種加工:按照人物、上水、動物以及建築等類別分類分工種加工。

內畫鼻煙壺,康熙時期是中國鼻煙壺產生的初期,以後各代皇帝無不喜歡煙壺。因受統治者的嗜好與提倡的影響,鼻煙壺已僅僅不再充當容器的功能,而被賦予了觀賞,誇富鬥勝的社會功能,賞玩煙壺在清代文人學士中頗為流行。內畫鼻煙壺,是以透明的玻璃或水晶為胎制成的。再用特制的筆探入其口內,在壺腹部反向描繪圖畫。題材多為花草蟲魚、山石樹木、江河湖海、神話故事、喜劇人物和人物肖像等。這種獨特的藝術門類是在乾隆以後鼻煙壺制作工藝走向衰落的時候異軍突起的。首先在北京地區興起,其後逐漸發展成熟,湧現出壹批以內畫鼻煙壺為業的藝術大師,並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解放以後,內畫鼻煙壺這壹民間藝術枯木逢春,綻放出新的花朵。

鈞瓷成品分陳設品和日用品兩大類,陳設品分為大珍、珍品、精品和正品四個級別。據了解,壹件鈞瓷的產生過程就是鈞瓷之美的凸現過程,鈞瓷分兩次燒成,包括低溫素燒和高溫釉燒,溫度、氣氛的不同,釉色會產生壹定的變化,用“入窯壹色,出窯萬彩”來形容鈞瓷色彩變化的繁多和美妙,實不為過。這種神奇的窯變現象,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同時,鈞瓷作為世界上唯壹高溫窯變瓷,改寫了中國瓷器南青北白的歷史,為中國陶瓷美學開辟了新的境界。

鈞瓷始於唐盛於宋,至今已有壹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宋徽宗重文息武,獎勵手工業生產,在鈞臺建立官窯,並把鈞瓷定為禦用貢品,鈞瓷也由此得名,當王公大臣立下汗馬功勞,黃金美女、高官厚祿不能表示皇恩浩蕩的時候,皇帝才賜予鈞瓷以示獎勵。所以留下“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君賜)壹件”的美譽。鈞瓷是門綜合藝術,以八美、五色、神、奇、妙、絕聞名於世。八美即:難、獨、型、釉、音、玉、紋、景。

“難之美”是指鈞瓷燒造之難。“十窯九不成”、“***計壹手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因其難而愈顯鈞瓷藝人的辛勤之美,冷峻崇高不屈不撓民族精神在此追求實現,贏得“黃金有價,鈞無價”的盛譽。

“獨之美”是指神後鈞瓷秉龍(大龍山)、鳳(鳳翅山)之靈氣,得自然之造化,自成五色瓷土。獨壹無二的鈞藝富有流光溢彩、靈動透活的神韻,故曰“鈞無雙”。

“型之美”是指造型之美。或線條粗放、或須發清晰、或墩厚樸實、或精巧玲瓏的造型,既繼承傳統,又創現代意識。使得五彩繽紛的釉色得以附就,韻味倍增。

“釉之美”是指釉面的玻璃化,五彩滲化的美感,鈞瓷釉是窯變釉——壹種二液分相釉,既保持青釉晶瑩透澈的光亮,又有濕潤如美玉的乳濁現象。使鈞瓷“五彩斑爛”,精美絕倫。

“音之美”是指開片聲像古箏叮鈴,鈴之清脆,雨擊銅器的音質之美,恰如“玉涯金聲”悠揚縈耳,如墜仙境。

“玉之美”是指晶瑩剔透,光滑玉潤的釉面產生的玉感,也稱“鈞玉”。譽為“千秋藝苑傳鈞瓷,白玉為魂艷不妖。

“紋之美”是指鈞瓷的魚子紋、珍珠點、蟹爪痕、冰片紋、袈裟片、孔雀衣、蚯蚓走泥紋、星辰滿天、春風化雨等紋的形成起到了極強的裝飾效果。這些紋路或像枝藤連接綠葉;或像樹根撐起大樹;或像春蚓松動土壤;或像鷗鳥夕陽唱晚。

“景之美”是指鈞瓷釉面出現暮沈霞飛,長河落日,紅梅傲雪,仙山瓊閣等景觀畫幅而成為極品。被無數文人騷客倍加推崇,令人浮想連篇,思緒無限,使身心得到藝術的陶冶,盡享自然之神韻,超越詩、歌、畫所能涵蓋的內容,進入超脫世俗的境界。

欣賞鈞瓷,觀之,賞心悅目;聽之,如雨擊器;摸之瑩潤滑膩;想之,余味無窮,調動觀者所有的感管,投入對鈞瓷藝術的品賞之中——心靈凈化,靈魂升華。民間流傳:“鈞與玉比,鈞比玉美,似玉非玉勝似玉”、“黃金有價鈞無價,雅室無鈞,不可誇富”而外國人更稱之為:中國寶瓷。

還有很多民間工藝,可以輸入百工坊進行查詢。

  • 上一篇:新高考滿分作文素材積累範文2022年
  • 下一篇:姓氏蓋怎麽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