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民間舞教學中的個性保護

民間舞教學中的個性保護

民間舞教學中的個性保護

 個性在壹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壹個人比較固定的特性,而民間舞教學非常註重個性的培養,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民間舞教學中的個性保護,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具體內容請看如下信息。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註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在舞蹈藝術中,個性是人的性格特點,也就是藝術個性。它是壹個舞蹈家的基本出發點,也是衡量藝術水平的標準之壹。它包含了主體意識,理解能力,創作能力,自覺主動能力等。而舞蹈演員在舞蹈表演中顯示出的個性是舞蹈演員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對舞蹈作品風格消化以後的再創造,是演員個性與藝術作品特性的融合,不同的演員對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現方式。我們所學的民間舞,它源於民間,在其中有很強的***性特點,但地域不同的民間舞在風格節奏和習慣動作上,有極大差異。五十六個民族,每壹個民族在表現形式上都有其獨特風格,但風格與個性是不同的,同壹個舞蹈由不同的人來表演,這其中的差異就很大了,這個差異就體現出了個人的個性特點。

 從多年的舞蹈教學實踐中來看,許多教師十分註重培養、愛護和發揚學生的個性,全國有很多優秀的,頗有個性的舞蹈演員,像楊麗萍、沈培藝、於小雪、王亞彬等。但十分遺憾的是也有的教學在個性培養上不盡人意,在正規教學過程中比較註重普遍教學,即***性教學,忽略了個性教學,尤其在民間舞教學中,這個問題則更突出些,壹些學生獨特的個性被壓抑了,人才培養受到了不該有的禁錮。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對個性保護是非常迫切地需要解決的壹個問題,理解與實行學生的個性保護,需理清壹下幾種問題:

 壹、個性寓於***性中

 在民間舞教學中,***性必須具有,這是教學的基礎,是保障,我們不能丟棄。在***性的基礎上保護個性,就是把個性寓於***性中,其實就是要求解決好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重視個性並不是想怎麽跳就怎麽跳,隨心所欲的教學不能稱之為系統教學,民間舞教學也必須規範,沒有規範就沒有教學標準,就無法衡量教學成果。

 然而,民間舞教學非常註重個性的培養,因為最終個性代表著創造、代表著表演藝術的成就,所謂藝高人膽大,膽大人藝高,是說優秀表演人才有膽量按自己的理解去表演,他們有著極強的表現欲,並善於把理性與感情結合起來。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沈培藝曾說過,在舞蹈學院學習的八年中,她系統的學習了中國民間舞和古典舞。大約在中專三年級她就跟別的學生有點不壹樣,尤其在學習上始終想努力超過別人,而且她還體會到在老師所教授的舞蹈動作中,常有些微妙的東西是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正是這種微妙的東西常常是整個動作的提神點睛之處,對這種微妙之處的掌握必須通過體會消化,單去模仿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學習階段起就養成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恰在這時被老師感覺到了,就對自己這壹剎那的想法給予了幫助與支持,幫她分析解決問題,不僅開拓了思路,而且豐富了自己的想象力,並告訴她,對所有要接受的內容除了形式技巧上熟練掌握以外,還要靜下來在腦海裏反復回憶,就這樣通過老師的啟發和自己的揣摩,發展到後來就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理解形式和對作品的表現形式。

 當我們實施***性手段時,不要埋沒學生的自信,沒有自信就沒有個性,也不會有什麽創作。在民間舞教學中,學生掌握了壹定民間舞語匯和組合素材的基礎,怎樣才能在不脫離民族、民間風格基礎上對個性審美有所展現,從而使個性上升到壹種自然,把個性寓於***性中,這是很高的表演境界,於曉雪的成功就說明這個問題,附中六年到大學四年,他認真地把全部教學內容接受了下來。在接受的同時,許淑英、潘誌濤老師就告訴他:“在舞蹈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傳統是要永遠繼承下去的,而在這個前提下,發展也是永恒的,如果不繼承和發展,我們民族舞蹈的發展規律和審美的邏輯就會越來越失去民族的特色,失去個性。個性不存在,就像具體的人不存在壹樣,離開了自己的土壤,就失去了藝術生命”。因此,他把***性的東西接受下來卻並未就此停步,又投入了自己的思考。作品《殘春》對生命的留戀,《大鼓子》對民間舞的創新,《壹個扭秧歌的人》塑造了壹個活脫脫的老藝人,充滿了他對人性的理解。可以說,他的成功就是個性與***性的完美結合,是壹種理性與感性的結合表現方式,是壹種藝術升華。

 應當看出,使學生在把握情感,塑造角度上達到情舞交融,獨樹壹幟,這是壹種很高的境界,是表演藝術的最終目的,而民間舞教學的目的是塑造人才,培養有生命力的演員,如果在教的環節上,在對組合編排,對元素的運用上註入時代感,民間舞就擁有了時代的脈搏,只有這樣,才會看到舞臺上的“小溪、江河、大海”。

 二、個性是壹種創造力的顯示

 “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個性的壹種表現形式,藝術家身上所獨具的創造個性,在每個人身上都不是雷同的,創作個性的直接源泉就是藝術家的閱歷、文化背景和努力程度等復雜的因素所形成的不同於常人的獨特的感受與認識,這種獨特的感受與認識達到壹定高度,便產生具有美學價值的創新,為創作個性作了鋪墊,這與‘千人壹面’的表演有本質區別。”

 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賈作光先生每壹次的表演都處處閃爍著舞的韻律,充滿了個性美。他的《雁舞》,如果沒有他對生活獨特的洞察力,對客觀事物的模擬沒有給予自己的主觀青絲,如果沒有他火壹樣的熱情和別人所不具備的表現欲,就不會給觀眾留下那麽深刻的印象。他創作的《牧馬舞》、《鄂爾多斯舞》,以及充滿超前意識的《海浪》,都是賈作光老師用自己所獨特的靈性,使其個性得到最大的發揮,才使他成為舞蹈界的佼佼者。

 舞蹈演員是在用自己的身體寫詩、作畫、吟詩,每個人的不同個性,本應創造出不同效果,不同特點的藝術作品,舞蹈藝術的美學特征告訴我們:“舞蹈演員在舞蹈作品的創作和表演中,既是創作工具,也是按照美的規律來表演舞蹈的人,從而使人獲得美感。”《壹個扭秧歌的人》,是於曉雪首演的,這個作品從藝術構思到舞蹈動作的設計都是編導在長期的生活、學習、研究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但編導的這些構思和設計又是通過於曉雪的人體運動和表演,再加上他個人去民間采風、體驗、創造最終站出來的,不管是編導原來的或是演員創造的,最後均有演員按照美的規律予以融合加工之後表現出來。因此,對這個新的舞蹈形象來說,演員又是創造者,最後,這個由編導先構思,加上演員的二度創作融合在壹起的形象,演員實際上又是藝術創造成果。因此,舞蹈演員是集創造工具、創造者和創造成果於壹身,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如果說這壹類編與演分離的狀況還不足以說明個性發揮的意義的話,那麽,賈作光將編與演集於壹身而別人簡直無法模仿得事例則應是最為典型的了。

 當前有壹種現象令人憂慮,就是舞校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對自己的能動作用缺乏認識,在藝術創造中缺乏主動精神,過去的表演專業有舞就跳,沒舞就不跳,有的學生還說:“我就是動胳膊動腿的,老師怎麽教,我就怎麽做還不行?保證不走樣就得了唄。”如果僅僅把自己看作是工具,個性的消失是遲早的問題,那談得上創造力。

 解決這壹問題的關鍵在於,培養藝術個性應當從教學抓起,而豐富的知識,寬厚的文化修養 ,紮實的基本功,又是創造力的基礎,是藝術個性形成的催化劑,這壹點已經引起舞蹈教學的註意。前蘇聯彼得堡芭蕾學校為什麽培養大批世界級舞蹈人才,推動全世界芭蕾藝術的發展?相比之下,他們的文化課程設置優於我國,不能不視為壹個重要因素。

 三、個性需要保護

 個性,人皆有之,在必不可少的***性教學中,能否同時發現、發覺、發展學生的個性,這是舞蹈教學必須考慮的問題,為做到這壹點,首先需要個性保護。

 民間舞“本是壹種既有極強的民族性,地域性的舞蹈形式,也是壹種自娛性個性極強的藝術。”為什麽民間舞的原生態具備個性?因為民間舞從性質上講是自娛性的,這種自語中有著個性的閃爍,是“人前瘋”,人越多越抑制不住自己。東北秧歌,如果到民間去看,雖講究踩在點上,扭到腳跟上,但每個人都扭得不壹樣,就具有了不同的閃光點,火爆熱烈的氣氛中不同個性的人物感染著觀看的人,散發出的`獨特的魅力。民間舞教學就應是教學生為何跳舞,教學生即興跳舞,我認為民間舞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受芭蕾程式影響的太深了,以至於困死了手腳。民間舞語言應該有自己的結構,規範是壹種手段,不應該成為目的。我們在教學中除了規範統壹的部分外,能否抓住它本來的特性給予合理的發揮,使個性與***性***存。

 我們繼承了老壹輩遺產,可能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但這個烙印也包含了他們那個時代的個性。如果在繼承時把個性的因素疏忽了,集成則顯得毫無價值,同樣的《鬼扯腿》,附中,大學都在跳,區分的標準是什麽?節奏、規格相同,但學生在個性表現上應有很大差別,壹個既有聯系又有差異的關系,值得我們考慮。

 有許多小舞星,在沒有考到舞蹈學院學習之前,身上確實有自己的藝術特點,妳如讓他(她)表演壹段,就會盡情的表現自己,惟恐妳發現不了他身上的舞蹈天賦,那份天真與單純,非常讓人感動。可當他(她)進入夢想中的聖殿後,他們學到了新東西,受到了規範,但隨著時間推移,妳再讓他(她)單獨來壹段時,會發現他們似乎不會跳舞了,人們不僅找不到當初那種天真無邪的影子,現在的形象和以前的小舞星簡直判若兩人。這其中既有值得肯定的部分,也有令人擔憂的部分,他們所學的教材都是老師預備好的現成的。像沈培藝、於曉雪這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如果在規範教學中又能同時找出保持其表演天性的方法豈不更好。

 誠然,大學階段似乎好些,經過專業院校四年系統規範的學習,掌握了壹定的中國民間語匯和必備的舞蹈理論知識,同時學到許多舞蹈文化以外的、與舞蹈息息相關的理論知識,通過對中外各類舞蹈精品和其他藝術精品的觀摩是學生開闊眼界,審美情趣,藝術標準也有了顯著提高,對藝術品內涵的認識也有了壹定感悟,這對藝術個性的形成不無好處,雖是這樣,也有的教學恰恰在教的手段上埋沒了自我創造精神,把手段當成的目的,教條阻礙了創造,捆住了手腳,擋住了發展的視線,是我們的民間舞教學缺少新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個性保護被擱置壹邊了。而直接受益者學生是顯得單薄無力,這樣就不利於我們的教學發展,不利於出人才。因此,在民間舞教學中保護個性是至關重要的,怎樣保護呢?我認為從單壹教的方面來講:

 1.要求學生在掌握風格素材的基礎上,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按照自己的認識創造具體情境中的動態形象,這樣的動態形象無疑就有了自己獨特的“身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在展示壹種個技巧,建議可以通過“即興表演”來訓練。

 2.加強學生對某種民間舞蹈的情感體驗。鍛鑄相應的情感品質,建議可以通過“觀摩”、“采風”的實踐活動培養這壹部分素質,不斷在新的、高的、真的藝術層面上反思自身的薄弱環節,使學生能夠在不斷的認識和理解中獲得“個性把握”的飛越。

 教學是相長的,“教”中的個性保護最終目的是由教師對學生個性鼓勵、保護來支撐的,再好的外因也必須也通過內因起作用,這是不容辯駁的事實。在民間舞教學中,教師應該時刻註意對學生的敏銳觀察力,創造力的培養,應做到:

 1.在對學生肢體條件有準備而充分的認識基礎上,揚長避短,鍛煉適合自身的“肢體”語言,比如精悍者在發揮自己靈活性上下工夫,彪悍者時刻不忘訓練舉手投足的厚實與穩健。

 2.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個性最終是由壹個人的獨立品格造就的,這種獨立品格包蘊者個人對世界,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理解,感受的豐富,理解的深刻,無疑是個性的華章。像這種理解和感受,我認為,是應該通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來圓潤的。而舞者應該是學者型的,不應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工具。以上內容是我在教學中貫徹的原則,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個性保護的概念將會更深入、更飽滿起來。

 我感覺,在民間舞教學中對個性未加保護的傾向,將不利於培養教育、表演人才,不利於民間舞蹈的發展。因此,如何發現、保護、鼓勵個性應擺在民間舞教學的重要位置上來,而民間舞教學中對個性保護不僅要在大學教學中貫徹,也要在中專教學中找到壹定位置。

;

  • 上一篇:毛主席小銅像辦公桌上怎麽放?
  • 下一篇:求壹個視頻 ,,後背有紋身的美女跳舞 後背和右腿都有紋身,背景音樂是首英文歌stay,圖片是視頻剛開始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