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水族最古老的刺繡藝術,苗族傳統民族舞,都是怎樣表演的?

水族最古老的刺繡藝術,苗族傳統民族舞,都是怎樣表演的?

“卡牛檔”,苗語,漢譯為“板凳舞”,是流傳於黔西南自治州安龍、興仁、貞豐等縣的黑苗(苗族中的壹支)傳統舞蹈。

據調查考證,清嘉慶二年(1797年),因王囊仙起義,安龍、興仁、貞豐等縣很多布依寨十室九空,黑苗先民就是在這個時候從黔東南黃平、臺江壹帶遷入的。由於崇拜祖先,民族認同感強烈,現在,這壹帶的黑苗仍保持著明清時期的生活風貌、民族歌舞習俗和傳統服飾樣式等。

關於“卡牛檔”的起源,在黑苗地區有這樣的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寨中的男子都外出打仗去了,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小孩。由於居住在高山,森林密布,時常有野獸出沒,婦女們為了壯膽,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喜歡聚在壹起,拿小板凳互相敲擊,驅趕野獸?漸漸地,就演變成在辦小孩滿月酒時跳“卡牛檔”祝福小孩的習俗。

“卡牛檔”,在流傳區域的苗寨,不管男女老幼,人人都非常喜歡。平時,有人家生了小孩辦滿月酒,外婆家都會來祝賀,外婆家人告別臨行時,都得同主人家對跳壹場精彩的“卡牛檔”.苗族人熱情奔放,崇尚禮俗,客人出門時,要對歌喝跨門酒;出門後用苗語唱到“大家來跳舞,不要跳錯,跳錯要罰酒,跳完後高高興興收板凳回家?”然後由小孩的爺爺用背帶背壹個枕頭(代指小孩)帶領大家在屋前院壩壹起圍圓圈唱跳。對唱時即興更換歌詞,如“今天是個好期程(即好日子),祝福娃娃成棟梁”等。對跳時,雙方不時找機會用臀部互撞,相互踩腳,講俏皮話逗趣等,跳錯了就罰酒,且不分場數,跳累了還可以換人,壹直跳到盡興。整個場面詼諧有趣,熱烈奔放。

在黑苗寨子,辦滿月酒跳“卡牛檔”時有壹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如參加跳舞的人都必須是已婚的男女,對跳的雙方必須是異性,跳舞的人須輩分相同,且人數必須是兩對以上等。

1952年,國家實施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給貧苦的苗家,苗寨壹片歡騰。當時在安龍縣灑雨鎮板燕村當民辦教師的19歲黑苗男青年潘仕成(已故)壹心想辦壹件事來感謝***產黨,於是找來18歲的同伴潘先茂(已故)商量。1953年,潘仕成創作了壹首優美的歌曲《苗家出了頭》作伴奏,與潘先茂壹起對“卡牛檔”進行了壹次改編。由於該舞蹈深深紮根於苗族民俗土壤,生活氣息濃郁,節奏歡快,改編後的板凳舞大家更加喜歡。由於聯姻等原因,板凳舞逐漸傳往安龍縣的海子、戈塘和興仁、貞豐等地的黑苗村寨。1956年安龍縣的“卡牛檔”參加都勻市全省少數民族文藝匯演,1981年參加黔西南自治州建州慶典,還多次參加黔西南自治州各縣的大型文藝演出,都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贊譽和廣大觀眾的喜愛。

“卡牛檔”在黑苗寨子中流傳的歷史悠久,人們喜聞樂見。通過舞蹈,表達了人們對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和對新生命長大成才的祝願,歡快恢諧的舞蹈更透露出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原始古樸的“卡牛檔”,對於研究苗族史和舞蹈學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現在,由於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苗寨中許多青壯年已外出打工去了,再加上受到外界強勢文化的影響,現在苗寨中很少有人跳“卡牛檔”了,即使遇寨上人家辦滿月酒,也因人員不夠而無法進行。目前,“卡牛檔”正面臨後繼乏人、瀕臨消亡的危險,保護、傳承好這壹優秀的苗族文化遺產已迫在眉睫。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民間工藝,聞名遐邇的水族馬尾繡獨樹壹幟,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堪稱世界壹絕,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最近馬尾繡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壹古老的原始藝術的保護帶來了更好的機遇。

刺繡是流行於水族地區的民間藝術,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其藝術造型豐富多彩,充分體現了水族人民對生活的感受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水族刺繡技法的種類很多,有平繡、馬尾繡、空心繡、挑繡、結線繡及螺形繡等。

馬尾繡用料考究且工藝繁雜,壹般而言,刺繡壹件成品需十來道工序,耗時壹月之多。在形形色色的刺繡藝術品中,馬尾繡的獨特之處在於用馬尾刺繡,依然采用古老的亂針、紮針等刺繡技法,其刺繡工序是先用潔白如雪的絲線纏裹3至5根馬尾,將纏好的馬尾絲線毫無破綻地連在壹起,按所設想的圖案壹針壹線地繡在底布上,絲絲鑲嵌,勾勒成各種各樣的精美圖案,再配以五顏六色的絲線豐富所繡圖案的色彩。最後,用金色的小銅片點綴其間,閃閃發光,耀眼奪目,整個刺繡品類似彩色浮雕,精美絕倫。

  • 上一篇:每年我國的海運高峰期是什麽時候?
  • 下一篇:求電視劇天天有喜主演和插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