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永春岵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永春岵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岵山,位於福建省永春縣城南部,作為閩南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千年古鎮,是維系閩南鄉愁,延續閩南歷史,弘揚閩南文化的重要載體。保護好承載著地方記憶和歷史的古鎮古村,讓承載著鄉愁文化細胞得以繼續留存和傳承,並重新煥發生機,對於閩南文化的保護傳承、研究開發,對於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傳統古村落是中國傳統建築精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積澱、豐富的歷史信息、意境深遠的文化景觀,真實地反映了農耕文明時代鄉村經濟發展的印記和富有人情味的社會生活。岵山鎮內聚集著四個中國傳統村落,即:茂霞村、塘溪村、鋪上村和鋪下村,壹鎮有4個中國傳統村落,是福建省唯壹的鄉鎮。2014年,茂霞村被福建省政府確定為“10個重點扶持的歷史文化名村”之壹;2015年,茂霞村被福建省旅遊局、省財政廳評為省鄉村旅遊特色村,作為第二批“閩臺鄉村旅遊實驗基地”,並入選“福建十大醉美村落”;北溪村被國家農業部評選為“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北溪文苑被評為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AAA級景區。

4個傳統村落聚集在鎮區7平方公裏的盆地中,其間還有1800多株100年以上、最老為500年樹齡的古荔枝樹,呈現出“村在園中,鎮在林間”的獨特風貌。雖然在現代化進程中遭受了壹些破壞,但千百年遺存下來的古厝、古樹、古寺、稻田、溪水相互交錯、相護依存的空間結構依然大規模保留,再加上肩扛手挑、傳統人工方式插秧、播種、收割、打谷的傳統農耕生活方式,整體構成了壹道完整的傳統閩南鄉村田園文化生態系統。這裏是閩南文化活態傳承的瑰寶,是閩南傳統古村落保護的聚集地。

閩南傳統建築的活化石:千年的歷史繁衍更叠,岵山鎮域內至今仍保存的350多座明代至近代建設年代不等的閩南傳統民居。其中還包括壹幢堪稱“閩南傳統建造工藝絕唱”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福興堂民居。這些民居在主體上保留了中國傳統建築木石框架,又根據當地特有建材及氣候條件作了改進,形成了“紅磚、灰瓦、白石基、燕尾脊”、“三落五開間兩護厝”的獨特建築風格。

這裏的傳統民居大多采用整根原木為構件,以粘土燒制的紅磚、灰瓦為外部構件,大塊白條石為地基,具有良好的防潮、排水、堅固耐磨等性能,與當地潮濕、多雨的氣候相適應,是人與自然和諧在建築上的完美詮釋。

岵山傳統民居保留了歷代以來“背山臨田、環水植樹”的選址建築格局,建築內部的天井、排水、風水塘、屋脊朝向的設計與建造者的生肖、屬性及山脈地勢走向息息相關,是研究閩南建築地理位置格局的重要史料。

建築工藝大多雕梁畫棟,鎏金彩塑,典雅華美。雕刻類型有木雕、磚雕、石雕等,形式包括圓雕、寫意雕、浮雕等,題材涵蓋了花鳥魚蟲、瑞獸祥物、戰爭場面、人物典故、神話傳說等,技藝精湛,豐富多彩。總的來說,岵山傳統民居的建造理念、布局形態、結構裝飾,都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典範,堪稱閩南建築技藝的活化石。

岵山的“古”不僅歷史悠久,更“古”在其文化傳統。許多文化伴侶至今還活龍活現,如宋代遺留下的黑瓦窯,如今每個月還會再燒上壹兩窯,每窯出產七八千片傳統黑瓦,專供當地古厝維修而用;古寨裏,隨處可見生產用具鼓風機、土礱與生活日用品陶甕、石磨整齊擺放著,縷縷炊煙中升騰著壹股生活氣息;田間,戴著鬥笠卷著褲腿的老農趕著水牛在耕地,與水田連成壹道天人合壹的祥和畫面;古厝裏,花窗、飛檐、匾額、楹聯、秤砣與帶有時代氣息的智能水壺、智能電器、時代刊報融為壹體;古街邊,老人們手拿著琵琶、笛子、二胡,悠哉的吹拉彈唱著“中國古典音樂活化石”南音;竈臺上,當地特色美食——榜舍龜堅守著世代傳承的工藝流程和配方,散發著熟悉的古早味;歲時節令,人們依然保留著“請火”、“舞龍燈”、“跳銅人”等傳統活動禮俗。這裏的人和村落,恪守著過往的規則和傳統——古厝之前,半畝池塘,荷滿鴨歡,古荔環宅,漸次成林,稻壟依山,累累成梯。古老的物件並非以孤零零、死寂寂的文物方式存在,而是與當下人們的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化相伴相守,堪稱閩南文化活態傳承的博物館。

閩臺民俗文化尋根地:家喻戶曉的清水祖師故鄉就在岵山鎮。公元1037年,清水祖師陳榮祖出生於岵山鎮鋪上村,在南山仙硿巖學習修行。成道之後,到處施藥濟藥、講經傳道、祈雨普救,65歲在安溪清水巖坐逝為佛,法號普足,是閩南五大民間信仰俗神之首,在福建、臺灣及東南亞壹些地區擁有數以百計的分爐和眾多的信仰者。作為清水祖師故裏,岵山保存有祖師兒時讀書放牛的“石書房”,祖師“日暮誦經牛自歸”的傳奇故事和完整豐富的清水祖師信仰文化。每年祖師誕辰,都會有來閩、臺、粵、東南亞等地的祖師信徒,不遠千裏,來到岵山尋根,文化交流日盛。

這裏還是小姑南山陳氏壹脈的祖地。岵山人80%為陳姓。這裏的陳氏是公元956年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遷移入閩的陳氏校尉公(陳弘元)壹派,在宋初其子孫優道公擇小姑南山之麓(岵山鎮)定居,並於公元1400年興建了陳氏宗祠。從這個宗祠繁衍出去的子孫後代至今已有24世,總人數近50萬,江西、浙江、臺灣、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地均有分布,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每年冬至,陳氏宗祠都會舉辦隆重的“冬祭祭祖”儀式,祭祖供品講究,流程遵守“請祖母”、“謝土地”、“謝魁星”、“敬香”、“祭酒”、“讀祭文”、“祭拜祈福”等步驟,流程完整有序。當天,會有來自各地的陳氏代表上千人到此尋根祭祖,暢談經濟文化,場面恢宏。

他們信奉保生大帝、廣澤尊王、三坪祖師、法祖公4大俗神,以及鄭成功、戚繼光兩大民族英雄,這些信仰不僅是岵山千百年的民間文化傳承,更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系閩臺和東南亞的重要文化樞紐,對加強閩臺乃至世界閩南華人之間的文化、情感交流有著積極的意義。

岵山鎮黨委政府結合自身實際,按照“保護優先,修繕為主,適度開發”原則,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做好歷史文化古鎮古村的保護,以鄉村振興為主線,以田園風光和古街、古厝、古民居等為載體,激活傳統村落活力,將文化提升、風貌整治、設施完善、環境改善、旅遊發展融合並舉,弘揚和傳承歷史文化,讓鄉愁記憶活靈活現,在保護歷史風貌的同時兼顧生活環境的改善和整體功能的提升。

  • 上一篇:椅子靠墊怎樣挑選 椅子靠墊使用的註意事項
  • 下一篇:河北傳統武術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