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表演的傳統手法,尤其是將這些手法運用於戲劇情境的經典劇目,以及擁有特殊表演技藝的演員和演奏者,他們是活的最值得珍惜的遺產。通過優秀的演員,將具有特定歷史文化內涵的經典劇目高水平地呈現在今天的舞臺上,才是繼承與保護京劇最核心的內容。我們當然不能忽視市場化的環境裏普通觀眾求新求變的趣味,但是從文化發展和遺產保護的長遠眼光看,政府以及文化人,包括戲劇理論家們自當超越壹時壹地的考慮,超越普通欣賞者的立場,以更開闊的視野,呼籲並推動京劇傳統的完整繼承。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堅定實施“活態保護”的策略。讓民族傳統文化不僅活在人們的記憶裏,而且活在現實生活中;不僅活在史料記載裏,而且活在現實的舞臺上;不僅活在專家的象牙塔裏,而且活在民間。總之,不僅活在被搶救的靜態傳統裏,而且活在動態的發展長河之中。對京劇實施“活態保護”,就要堅持京劇的原創性,認真進行搶救、恢復和重建;就要強化京劇的主體性,註重京劇人才的保護、培養和引進;必須突出京劇的雙向接受性,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觀眾;必須堅持創新,反映新的時代、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物;必須要有全球觀念、世界眼光,大力向世界展現京劇的古典美。
具體來說,京劇的當務之急是,確定壹批可以代表和涵蓋京劇在唱、念、做、打諸方面藝術成就的傳統保留劇目,根據新時代、新觀眾的要求進行調整。在內容上堅持以塑造人物為中心,突出文學性和思想性,把明確的文化訴求放在第壹位,追求京劇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品位,就有可能拉近京劇與城市觀眾的距離。我們應當積極探索中國京劇在城市迅速發展過程中各種表現的可能性,促使城市居民和觀眾盡可能多地接觸和欣賞傳統戲曲,體驗其魅力。努力創造新的經典,形成新的傳統。以壹種開放而包容的心態,立體、多元、互補,多類型地擴展京劇的城市發展之路,這樣,京劇才會有更加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