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求斯堪的納維亞、東歐、東南歐的民間音樂及其介紹

求斯堪的納維亞、東歐、東南歐的民間音樂及其介紹

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的挪威,有很豐富的民間音樂,其中有古老的敘事歌曲,反映勞動和日常生活的歌曲仨4及宗教歌曲等。在中世紀,挪威民間已有多種樂器流傳,如彈撥樂器豎琴、弓弦樂器菲德爾以及各種管樂器等。所演奏的樂曲主要是壹些民歌和民間歌曲。常見的有兩拍子的哈靈舞曲、三拍子的斯普靈加爾舞曲、緩慢的古典甘加爾舞曲和婚禮進行曲等。挪威的專業音樂文化在中世紀基本上是在教會範圍內活動。12世紀時,在奧斯陸、卑爾根和斯塔萬格等地建立了教會的神學院,向教士傳授格列高利聖詠。挪威的近代音樂文化的發展是和19世紀挪威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民族意識不斷高漲的歷史背景相聯系的。19世紀下半葉,挪威出現了引人矚目的民族樂派,並取得具有世界聲譽的藝術成就,成為歐洲音樂文化的組成部分。

挪威民族樂派的形成是經過許多音樂家***同努力的結果,其代表人物是E.格裏格。1814年,挪威脫離丹麥從屬於瑞典後,在民族運動日趨高漲的形勢下,產生了壹些早期的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歌曲。R. 諾拉克 是挪威國歌的作者,也寫過若幹鋼琴曲、歌曲和配劇音樂。他壹生致力於對挪威民間音樂的收集研究,積極倡導發揚民族文化。但由於早逝,他在音樂上的許多理想未能實現,而由格裏格和J.斯文森(1840—1911)繼承下來。諾拉克是格裏格的好友,他的藝術觀對格裏格產生了深刻影響。格裏格在創作上概括了挪威音樂文化的發展成果,寫出許多出色的鋼琴音樂、聲樂、室內樂和樂隊作品,這些作品以其濃郁的民族特色而享有世界聲譽。斯文森善於在自已的創作中吸收挪威民間音調,他的重要作品包括兩部交響曲、交響詩《索拉海達》和4首《挪威狂想曲》。與格裏格和斯文森同時期的挪威作曲家,尚有第1部挪威交響曲的作者O.溫特爾耶爾姆(1837—1931)。

19世紀末,挪威壹些作曲家明顯受到後期浪漫派、特別是R.瓦格納的影響,在創作上出現追求標題性的傾向。這些作曲家有J.P.塞爾默(1844—1910)、C.辛丁(1856—1941)、G.謝爾德魯普(1859—1933)和H.博爾格斯特勒姆(1864—1925)等。20世紀 ,挪威的作曲家們在繼承民族樂派傳統的基礎上,致力於把現代寫作技巧和挪威民族風格相結合的探索。在這方面引人註目的作曲家有D.M.約翰森(1888—1974)。他寫過4部大型聲樂作品,1部交響音詩,1部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若幹無伴奏合唱昌和鋼琴作品,他的清唱昌劇《沃盧斯帕》頗有影響。H.塞韋魯德(1897— )是另壹位重要的挪威現代作曲家,他的創作主要有大型聲樂作品、樂隊組曲和鋼琴音樂。在反法西斯戰爭時期,塞韋魯德以他的創作投入鬥爭,寫出了像《革命之歌》、《多洛羅薩交響曲》這樣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作品。除上述2人外,在創作上較活躍的還有L.I.延森(1894—1969)、K.埃格(1906— )、V.瓦倫(1887—1952)、G.特韋特(1908— )等。戰後,現代主義的各種流派對挪威年輕的作曲家產生了很大影響。

芬蘭音樂在18世紀後半葉之前,基本上是存在於本土的民間音樂必自古以來芬蘭民間就流行著壹種稱為“卡勒瓦拉”的詩歌吟唱必內容包括敘事史詩、抒情詩和宗教內容的詩或咒語等。這些曲調的音域較窄,壹般在五度之內。另壹種重要的傳統民歌是“悲調”。這是壹種由婦女演唱的風俗性的歌曲。雖然稱為悲調,但並非僅僅表達悲傷的情感,也表達其他較為強烈的感情。它是民間婚喪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也有感恩和追思的悲調,以及送親人出征的悲調等。在近代芬蘭民間歌曲中,還有壹種抒情性的“雪撬歌”。這是壹種反映19世紀動亂時期芬蘭農村的社會生活,演唱時變化自如的民歌。它們以小調居多,常常在群眾性的勞動或娛樂時演唱。

芬蘭的民間樂器有古老的撥弦樂器康特列,弓弦樂器約希科琴和管樂器土奧希托爾維笛等。自19世紀以來,小提琴和單簧管在芬蘭民間逐漸職代了傳統的民間樂器。 20世紀初,手風琴已成為民間普遍使用的樂器了。民間器樂曲主要是舞蹈音樂。芬蘭民間最流行的舞蹈是波爾斯卡舞及裏爾舞。

18世紀下半葉,芬蘭知識分子開始對民間音樂發生興趣。19世紀時,收集和研究民間音樂的活動更加發展。對此作出重要貢獻的有E.勒恩羅特(1802—1884)、K.科蘭(1828—1871)、J.F.von醬模?835—1865)等人。20世紀收集民間音樂的重要音樂家有I.克羅恩(1867—1960)、 A.勞尼斯(1884—1959)和A.韋伊塞寧(1890—1969)等。他們出版的芬蘭民間樂曲有1. 5萬首以上。

芬蘭最早的專業作曲家是E.圖林德貝格(1761—1814)和B.H.克魯塞爾(1775—1838)。19世紀下半葉對芬蘭音樂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的有H.韋蓋柳斯(1846—1906)和R.卡雅努斯(1856—1933),他們都在國外學習過音樂。韋蓋柳斯是芬蘭第1所音樂學院(1882,赫爾辛基)的創辦人。他是借鑒西歐專業音樂教育的經驗,發展芬蘭專業音樂教育的代表人物;他在創作上受德國浪漫派的影響。卡雅努斯是作曲家和指揮家,他是芬蘭第壹個專業交響樂團的創立者;他在創作上廣泛地運用芬蘭的民間旋律,並采用民間詩歌中的題材,他的標題交響詩《卡勒瓦拉》即是壹例。在韋蓋柳斯和卡雅努斯的影響下,出現了芬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壹位作曲家J.西貝柳斯。他在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廣泛汲取了歐洲近代音樂文化的優秀成果,創作出具有世界影響的重要作品。他留下了7部交響曲和壹些交響詩以及許多室內樂、器樂獨奏和聲樂作品。西貝柳斯對芬蘭音樂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的名作《芬蘭頌》是世界公認的傑作之壹。後來的壹些作曲家都是在他影響下成長的,如T.庫拉(1883—1918)和 L.馬代托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芬蘭的作曲家們比較重視對現代作曲技法的探索。其中較著名的作曲家有O.梅裏坎托(1893—1958)、Y.基爾皮寧(1892—1959)、E.恩格倫德 (1916— )、E.勞塔瓦拉(1928— )、A.索尼寧(1914— )和E.阿爾托寧(1910— )等。

赫爾辛基是芬蘭最大的音樂中心。從1950年起,每年6月在赫爾辛基舉行壹次"西貝柳斯音樂節”(今改名為"赫爾辛基音樂節”),屆時許多國際著名音樂家前來參加活動。

丹麥音樂

丹麥位於波羅的海與北海之間,在14 15世紀時曾是強盛的國家,16世紀後開始衰落。丹麥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它的早期音樂文化史料流傳下來的不多。在丹麥的考古工作中曾發現公無前800年的銅管樂器盧爾。但是現存最早的丹麥民族音樂史料,則比盧爾時代晚了2000多年。在這樣長的歷史中,丹麥音樂的發展,情況設有更多的史料可查。

現在人們掌握的丹麥音樂史料是中世紀後期(1300前後)的壹種民間歌謠。它是建立在宗教調式上的單聲部民間聲樂作品,有多段歌詞,每壹段有疊歌,在內容上,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民間傳說、英雄事跡、愛情故事以及頌揚帝王貴族等。19世紀初,在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下,這些流傳在民間的歌曲開始得到人們的重視,被學者們收集和整理出版。 16世紀以來,在丹麥的民歌中出現了壹種新型的抒情歌曲。這種歌曲的內容往往和社會風俗有關,如愛情歌曲、歷史歌曲、宗教歌曲、宣傳道德的歌曲以及有關大自然景象的歌曲等等。 丹麥的民間器樂主要掌握在民間流浪藝人手中。他們在各種喜慶典禮上進行演出,用弓弦樂器、笛子和鼓為舞蹈伴奏。16世紀以來,在丹麥民間流行的舞蹈主要有三拍子的波爾斯卡、小步舞、馬祖卡和波爾卡等。

丹麥的專業音樂文化,中世紀時主要在教會、宮廷和貴族階層紀發展。格列高利聖詠在丹麥教堂中有很大影響。16世紀丹麥教會按照馬了.路德的教義進行改組,教會音樂也從格列高利聖詠轉向新教眾贊歌。在世俗音樂方面,比較重視吸收歐洲各音樂先進國家的藝術經驗。尼德蘭音樂家經常來到丹麥國王的宮廷中演出,他們把尼德蘭復雕音樂的藝術成就帶到了丹麥。在克裏斯蒂安四世統治時期,還選派丹麥青年到國外學習音樂。例如M.佩德松(約1580—1623)就曾到意大利向當時威尼斯著名音樂家G.布克斯胡德學習。後來佩德松還留學英國。他回國後成為宮廷的重要作曲家,曾創作過壹些彌撒曲、贊美詩和經文歌等。

17世紀對丹麥巴洛克音樂作出重大貢獻的是作曲家和管風琴演奏家布克斯胡德。他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德國,並取得了馳名歐洲的藝術成就。當時哥本哈根的壹些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正是在他的影響下使丹麥的管風琴音樂發展到接近北德風格。管風琴演奏家J.洛倫茨還在哥本哈根舉行了每周壹次的管風琴音樂會。這是丹麥最早的公開音樂會活動。

18世紀丹麥的宗教音樂受到世俗音樂的影響,逐漸越出教堂的禮拜儀式,深入到民間的日常生活中去,在慶祝誕辰、舉行婚喪典禮等活動紀都可聽到宗教音樂。與此同時,丹麥的歌劇藝術逐漸活躍。當時主要是由法國和意大利音樂家在丹麥從事戲劇音樂活動,還未能產生成功的丹麥民族歌劇。

19世紀是丹麥音樂獲得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浪漫曲、康塔塔、交響曲、室內樂、歌劇以及輕音樂等方面都產生了壹些有影響的作曲家和作品。在聲樂方面占重要地位的作曲家首推C.E.F.魏澤(1774—1842)。他在丹麥音樂史上被譽為丹麥浪漫曲的創始人。他的創作雖處在19世紀初浪漫主義思潮方興未艾之際,但他的歌曲風格更接近於W.A.莫紮特。魏澤的浪漫曲,歌詞多選自同時期丹麥詩人之作,音樂比較含蓄、優雅、柔和,體現了丹麥的民族氣質。魏澤也寫過大型的宗教康塔塔和歌劇作品。在魏澤之後重要的浪漫曲作家有P.海澤(1830—1879)和P.E.朗格—米勒(1850—1926)。在交響音樂方面,最初的代表人物是N.加德。他初露頭角的作品是《莪相的回聲》序曲。後來他又創作了《第壹交響曲》。此曲以鮮明的民族風格而為人們所稱道。與加德同時期的另壹位作曲家J.P.E.哈特曼(1805—1900)也對丹麥的交響音樂作出了貢獻。

20世紀丹麥音樂的發展趨於復雜,各種流派的音樂對丹麥音樂都產生過影響。丹麥音樂的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生較大變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丹麥最著名的作曲家是C.尼爾森。他寫過6部交響曲、2部歌劇和其他許多作品。他是丹麥現代音樂史上有重大影響的音樂家。除尼爾森外,重要作曲家還有E.哈梅裏克(1898—1951)、P.希爾貝克(1888—1949)、J.本特松(1897—1951)、F.敘貝爾(1904—1955)和S.E.塔爾普(1908— )等。他們大都寫過交響曲,其中哈梅裏克的5首固定歌雕交響曲尤為著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最有名的作曲家有H.D.科佩爾(1908— )、V.霍爾姆博(1909— )和N.V.本特松(1919— )等。從50年代起,丹麥不少作曲家逐漸脫離了北歐傳統,較明顯地受到現代先鋒派的某些影響。

  • 上一篇:蒸汽鍋爐排汙水綜合利用?
  • 下一篇:男性的英文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