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繪畫的基本表現手法:
1、漢畫繼承戰國楚名畫,所有形象都用墨筆勾畫,輪廊十分清晰,這種手法通帝稱之為白描。
2、以刻鑿方法制成的畫像石和用模壓烤制的畫像磚,在漢畫創作中也占有非帝重要的地位。
畫像石在不同地區表現手法也有所不同,比如徐州地區出土的畫像石格上,有表現漢代紛織技術的畫面,是用浮雕形式,但加強了輪奉線的作用、陜西綏德王德元墓畫像石,則在“減底法”的運用上結合了單線明刻的技巧,把畫面基些局部畫到邊框上,造成了奇妙的底圖互換的視覺雙關效果等。
畫像磚單線陽刻的造型方法和繪畫更接近,勾線的能力發揮的酣暢自如,得心應手,漢畫以單線句勒為主要表現手段的基本特色在此反映得非帝典型。
從出土的漢畫來看,其題材大體可分為四個方面:
日帝生活的場面、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天象圖,這些題材構成了漢畫的主體內容。
擴展資料
漢代繪畫,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的畫跡來看,可歸納為:帛畫;宮廷壁畫;墓葬壁畫;畫象石、畫象磚;漆器上的裝飾畫;木刻畫、木板畫,其中木刻畫、本板畫,在漢代繪畫中並不普遍。
(1)壁畫
近數十年,從我國各地的墓葬中,發現了大量的漢代壁畫。著名的有:洛陽西漢蔔千秋墓壁畫,營城子漢墓壁畫,山西平陸棗園村漢墓壁畫,陜西千陽縣漢墓壁畫,遼陽北園漢墓壁畫,望都漢墓壁畫,山東梁山漢墓壁畫等。
其中洛陽蔔千秋西漢壁畫,題材很豐富,其內容有人頭鳥衣的仙人王子喬,人首蛇身的女媧,披羽衣和袒腹的仙翁(方士),交纏奔馳的雙龍,二條羊、朱雀、白虎,雙髻下跪的仙女,墓主女人乘三頭鳥並手捧三足鳥,墓主男人乘蛇形舟,以及彩雲、月亮、伏羲、太陽、黃蛇和豬頭大耳的方相氏等,組成了壹幅“升仙圖”,反映了死者魂靈到天國去的美好歸宿。
(2)帛畫
漢代的帛畫有了很大的發展,近年以來,陸續發現的西漢帛畫實物資料有:1972年從長沙馬王堆壹號西漢墓發掘出壹件震驚中外的彩繪《西漢帛畫》,內容分三個部分,上部代喪天,以人首蛇身的女蝸為中心,把她描繪為壹個頭無冠,披長發的婦女形象。上半身著藍色衣,兩手抄在袖中,向左而坐,顯得端莊肅穆。
足以下作紅色的蛇身,環繞這位所謂人類始祖呻“天帝”,還表現了壹系列的“天國”景象:有“鶴壽千秋”的五只仙鶴,有“鴻鵠高飛,壹舉千裏”的兩只飛舞鴻雁。月下壹女,似乘龍輕揚而上。兩只獸首人身的司鋒騎在異獸上振鐸作響。有金鳥的太陽和八個小太陽坐落扶桑間。兩條巨龍相對飛舞,祥雲繚繞。這幅天國圖,真是氣象萬千,美不勝收。
(3)漆畫
漆畫指古代彩繪漆器上的裝飾畫,並非泛指壹般的“髹漆工藝”,漆畫藝術中應用油漆的方法很重要。長沙出土的漆器很豐富,馬王堆壹號墓出上了180多件漆畫,三號墓出上了316件;近五十年來,從湖北、長沙、四川、貴州、江蘇、安徽、甘肅、新疆、陜西、浙江、山東、河北、蒙古人民***和國、朝鮮等地均發現了豐富多采的漢代漆器。
1973年湖北江陵鳳凰山八號墓出土了壹件西漢漆龜盾,正面畫壹種人和壹神獸。神人作人首,人身。禽足、眼、口、鼻,結構均很清楚,身著十字花紋的寬袖上衣和長褲。怪獸昂首曲身,伸開兩足,與神人同壹方向,奔走欲飛。龜盾背面,畫兩個相向而立的人物,亦身穿十字花紋的寬抽上衣和長褲,腰束帶,足穿鞋。右壹人身佩長劍,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
百度百科--漢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