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漢牡丹園的牡丹文化

漢牡丹園的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藥植物載人《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學、園藝學、藥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壹個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壹個細胞,透過它,可以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壹般特征,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壹)吉祥富貴文化 (二)美學文化 (三)文學文化 (四)園藝學文化 (五)旅遊文化 (六)鄉土文化 (七)生物學文化 (八)藥物學文化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壹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產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 文化象征寓意的運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在中國的語言文化及各種藝術形式中常常采用各種手法,如隱喻、象形,諧音等等,表達人們生活和思想中某種特定的象征或寓意,進而表達人們的以及民族的理想、祝願、向往和追求。

中國傳統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征意義更有著相當豐富的內容。用花卉組成的跡象語圖案不下百余種,其中又以牡丹花最多,因為人們喜愛牡丹,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華貴,端莊富麗而引發人們諸多聯想,派生出與之相關聯的壹系列文化象征意義,並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內涵。

牡丹花開時節,繁花似錦,燦爛輝煌。曾在大唐盛世,全國上下無不為之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長安的狂歡節。自唐宋以來,牡丹成為吉祥幸福、繁榮昌盛的象征,幾千年來,壹代又壹代中國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自己能夠富裕起來,牡丹,正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期盼與追求,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純潔與愛情的象征。國尊繁榮昌盛,家重富貴平安,人喜幸福吉祥,這些特點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牡丹作為富貴的象征,與其他花鳥、山石的不同組合,就表現出與富貴結合在壹起的不同的寓意。 由牡丹本身所表現的內在美、素質美,曾引起歷代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和陶醉,盡其才華為之描繪和謳歌,湧現出數以千計的以牡丹為題材的膾炙人口的詩詞文賦,以及各種繪畫和藝術品。眾多的牡丹詩詞文賦在中國文學史上占壹席之地,構成了牡丹文學的基礎。唐、宋兩代及其以後的壹些文學巨匠留下的牡丹詩文,至今仍散發出光彩。牡丹詩文內容廣泛,詩人常常借物詠誌,借古喻今,不少詩篇思想深邃,表達了詩人執著的精神追求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同時也表現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註和對生活的認識與理解。所以歷代詩人、畫家、藝術家都鐘情於牡丹,以牡丹為題材的詩詞書畫廣為流傳。以牡丹命名產品、商標以及各種生活用具上的牡丹裝飾圖案更是不勝枚舉。歷來吟牡丹、畫牡丹、唱牡丹的作品最多。在楊茂蘭主編的《歷代詠牡丹詩詞四百首》中,唐五代就有125首,宋代167首,金元27首,明代37首,清代67首,***計419首,作者***203人。其內容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牡丹對當時社會引起的風情和愛好。

在我國眾多的古老民歌和現代歌曲中,以牡丹為素材的不乏其作。這些牡丹歌曲(民歌)委婉、清新、優美,聽其歌使人煥發出對生活的熱愛,得到美的精神享受。

在我國最古老的《詩經》中就有以牡丹、芍藥為愛情信物的歌詞:“贈之於芍藥。”這芍藥不單指芍藥,亦指牡丹。因為牡丹最初無名,統稱“芍藥”。

在近代和現代的許多民歌中,以青海、甘肅壹帶的“花兒”和河南民歌《編花籃》最為流行。“花兒”是壹種流傳民間的口頭演唱形式,它將當地的風土人情揉和在壹起,表現人們對故鄉的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編花籃》則通過優美的曲調將壹群上山采牡丹姑娘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聽其歌,似到了風光迷人的田園山鄉。

現代歌曲贊美牡丹的也不少,其中流傳最廣的當首推電影《紅牡丹》插曲《牡丹之歌》。歌曲贊頌了牡丹的品格,敘述了牡丹的經歷,給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

以牡丹為題材的畫家,遠在南北朝時代(550-577)就有楊子華畫牡丹的記載,到了唐代,畫牡丹的畫家就多了。據董首《廣川畫跋》記載:唐代畫家“邊鸞所畫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潤澤。”五代南唐時(923-936年)徐熙畫的《牡丹圖》用筆清秀,意趣生動,堪稱壹絕。到了明代,徐渭用潑墨法畫牡丹,潑辣豪放,是壹創舉。清代惲壽平畫牡丹,潤秀清雅,自成壹體。到了近代,著名畫家王雪濤曾畫了大量的牡丹畫,幅幅神態各異,生機勃勃。繪畫大師齊白石畫的牡丹畫,用筆簡練,常中是聊聊數筆,卻生機盎然。

牡丹五彩繽紛的顏色,富於變化的花型,沁人肺腑的香氣,碩大花朵上絲絹般的花瓣所表現出的風韻,給人以特有的自然美感。而詩歌、繪畫及其他種種藝術形式的再創造,又使牡丹的自然美得以升華,從而表現出內涵更為豐富的藝術美,並以各種藝術形式使其形象在人們的生活中得以長駐。對於牡丹文化中所表現的美學特征,還有待於今後進壹步的發掘和思考,使其更加發揚光大。 牡丹的栽培應用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它涉及到生物學、育種學、藥物學、園藝學、造園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其中又以花卉園藝學的內容最為豐富。

牡丹最早的應用主要是藥用。時至今日,牡丹根皮——“丹皮”在中草藥中仍居於重要地位。以藥用植物最早記載牡丹的當推《神農本草經》。該書為秦漢人托名“神農”所著,具體年代已無從查考。

千百年來,牡丹得以千姿百態,美名遠揚,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牡丹易於產生變異的生物學特性。而牡丹由山野遷入田園、庭院,由野生變為栽培是其得以產生變異的基本條件,這是牡丹發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壹個質的飛躍。各種環境條件的變化,使牡丹的生物學特性也相應地發生了重大變化,花朵由單瓣、半重瓣變為重瓣,以至出現臺閣花;花色也由少數幾種顏色演變成九大色系;品種由幾十種,發展到數以千計。經過花農的長期實踐和園藝學家的深入總結,逐步形成了壹整套牡丹栽培技術。其中用芍藥根嫁接牡丹花、花朵染色法等是中國勞動人民的創造和對花卉園藝學的重要貢獻。

由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撰寫的《洛陽牡丹記》,不僅記述了當時全國牡丹的分布,洛陽牡丹成名的原因,記載了優良品種,而且記述了牡丹品種的來歷、命名原則、育種方法、演化規律、栽培技藝以及賞牡丹的民風民俗等,這樣將牡丹栽培與牡丹文化結合起來的創作方法,也是古代花齊園藝學著作的重要特色。這是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今後研究中國牡丹栽培史、文化史的重要文獻。

從唐玄宗令宋單父在驪山植牡丹萬本,創建牡丹園以來,中國各地引種、栽植牡丹的活動,培育新品種的活動,搜集各地名品建設牡丹專類園的活動,長盛不衰,以至在甘肅中部由漢、回、東鄉等各族農民群眾創建的農家牡丹園,星羅棋布,形成壹道富有隴原特色的亮麗風景。 牡丹在不同地域,可以體現出不同的鄉土氣息。

素有“光武中興之地,漢代牡丹之鄉”的河北柏鄉有七株堪稱“世界牡丹活化石”的漢代牡丹。每年谷雨前後,芬芳吐蕊,香飄數裏。

圍繞漢代牡丹兩千余年的文化歷程,產生了大量的優美傳說和民間故事: 壹日黎明,寺僧忽覺香氣襲人,驚愕之間,只見壹對少男少女,身著紅衣,飄然入廟,急起追之,沒入階下,牡丹、芍藥隨之而出,壹時轟動四鄉,人們爭相觀賞,而仙童仙女入地成花,男作芍藥,女化牡丹之說就不脛而走,口口相傳,婦孺皆知。時至王莽篡漢,天下大亂,蔔者王郎借劉子輿之名,邯鄲稱帝,視劉秀為心腹大患,多次派兵追殺劉秀,劉秀為躲避王郎追殺四處奔波。壹次,劉秀孤身壹人被王郎軍追殺至鄗城南,慌不擇路,躲到北郝村彌陀寺內盛開的牡丹叢中,逃過了壹難。為感謝牡丹花救命之恩,在斷墻壁上題詩曰:“蕭王避難過荒莊,井廟俱無甚淒涼。惟有牡丹花數株,忠心不改向君王”。 因為柏鄉的牡丹救過漢光武帝劉秀的命,漢牡丹之名就由此而得。

更為神奇的是:帝王駕崩,漢牡丹以開白花為先知;國泰民安,漢牡丹則以紅花兆盛世。漢牡丹不同於其他國內牡丹的五大獨特之處: 壹、年代久遠。漢代時期已有記載距今已2000多年。 二、同株異花。壹株漢牡丹同時可開出不同形狀的花朵。 三、花戀故土,異地不活。 四、不解之迷——帝王駕崩白花為兆。 五、素有靈氣——花盛年豐,花衰年欠”

時至今日漢牡丹仍以她的花色和花朵枝數感知著***和國的諸多大事,百姓的觀花問事之風也依然很盛。 牡丹在其整個生命(活)過程中,具有兩個周期性的變化。壹個是生命周期的變化;另壹個是年周期的變化。

牡丹生命周期的變化也象其它高等植物壹樣,具有階段性。生命始於胚的形成,而終於植株的死亡。中間需經過胚胎(種籽成芽)階段、幼年階段、弱年階段、壯年階段和老年階段。即所謂,“牡丹籽生者,二年曰幼,四年曰弱,六年曰壯,八年曰強。”“分栽者,壹年曰弱,二年曰強,八年曰艾,十二年曰耆,十五年日老。”但是,牡丹生長開花15年後,並不意味著牡丹整個生命周期快結束了,而是說它的旺盛開花從而轉弱了。如果花農能細心培育、加強管理,牡丹生長四、五十年乃至百年以上也是常有的。 牡丹周期的變化,根據它的活動規律顯然可以分為兩個不同時期,即生長發育期(包括生殖)與相對休眠期。生長發育期即從每年春季2月間鱗芽萌動開始到10月底葉片枯落為止;相對休眠期則從枯葉時起到翌春芽萌動為止。 詠漢牡丹

清/吳明勤

鄗南古寺遊人多,知是牡丹開滿棵。

鄗南古寺遊人弱,知是牡丹開已落。

花開花落本尋常,世態從此分炎涼。

牡丹開後有芍藥,芍藥開時便蕭條。

世人強半愛牡丹,我從三十年前壹遊觀。

近年花比往年好,可憐賤子腰腳已衰老。

願栽花木移萬家,萬家都有富貴花。

怎奈移去難栽活,始知好花願將紅塵都擺脫。

寺僧愛將花護持,未許閑人折壹支。

花開多在谷雨節,紅者如霞白如雪。

好花須將好意看,天香國色莫摧殘。

  • 上一篇:求田徑公開課教案,起跑,途中跑,擺臂。謝謝
  • 下一篇:汽車產業的第壹次芯片危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