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思維模式和英語思維模式的不同對語言表達的影響
1、英漢思維差異壹悟性與理性
英漢思維差異從哲學角度來概括可視為理性與悟性差異:
漢語深受儒、道、佛三種哲學的影響,重視悟性闡發,不喜壹覽無余。具有直覺性、形象性特點,表達形象、意象、象征、聯想、想象的詞語(如比喻、成語、諺語)相當豐富,用詞形象具體,常以實的形式表達虛的概念。
英語思維深受亞裏士多德的形式邏輯的影響,即16-18世紀歐洲風行的理性主義。強調科學的實驗,註重形式論證。表現在語言上即強調形態的外露及形式上的完整。
2、整體思維vs個體思維
中國傳統哲學強調思維上的整體觀,認為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存在於壹體之中。因而漢語文化中主張“個人服從集體”。
西方哲學則崇尚個體思維,這主要受亞裏士多德的邏輯與分析思維的影響,主張事物的本質存在於壹般個體中。其思維方式有很強的邏輯性與分析性。
整體思維與個體思維對英漢語言表達的影響就是:英句式的壹大特點是從屬結構多,句子內部層次感強,句子間多以從屬連詞連接。句子相對漢語句子更長。漢語句子多並列結構,句子多松散句,流水句。
3、具體vs抽象
中國傳統哲學倡導具體、重物象的思維風格,傳統思維模式極其重視以物象來體現或比喻抽象的事物。
英語重抽象,重分析,重邏輯。所以英語是分析型語言。語言邏輯嚴密,語言簡煉。
英漢具體與抽象的思維差異體現在語言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英語是靜態語言,漢語是動態語言;漢語喜用鋪陳排比,語言多使用四字成語,突出文采,語言詞藻堆砌,形式大於內容;英語語言簡練,與漢語相比,言簡意賅。
4、順序vs逆序
在中國哲學思想中,“言有序”很重要,中國哲學說到對立統壹觀總是將“順”與“逆”、“正”與“反”壹視同仁,排在前面的總是“順”,是“正”。
英語詞匯排列不似漢語的固定,英語有大量邏輯連接詞,能維系顛三倒四的“序”而“不亂方寸”,這也是英語嚴謹的地方。
5、主體意識與非人稱主語
主體意識:即人在思維過程中的主體觀,主體意識思維往往從自我出發來理解、演繹、描寫客觀環境這個外在世界的事物,因而使語言表述帶有各種“主體性”。漢語思維重主體意識,往往從自我出發敘述客觀事物。
非人稱主語:即在理解描述事物時,從客觀的角度出發,不帶個人色彩。相對而言,英語強調非人稱主語,往往以冷靜、客觀的表達方式敘述客觀事物,句式常用被動式和非人稱表達,註重運用事實例證、調查案例、統計數據讓事實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