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非遺:青陽腔?
青陽腔形成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因青陽屬池州府,故又稱池州調或徽池雅調。目前主要存在於安徽省青陽縣及江西省湖口縣等少部分地區。明代嘉靖年間,弋陽腔流入青陽地區,與當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結合,形成青陽腔。這壹新起的聲腔突破曲牌聯套體的音樂結構,發展了“滾調”,創造了腔、滾結合的歌唱形式,將我國戲曲聲腔的演進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
青陽腔的劇目上起元明南戲,下到後世的各種文人傳奇,數量眾多,歷史上曾出現過《詞林壹枝》、《摘錦奇音》、《玉谷新簧》、《徽池雅調》等壹批青陽腔劇目刊本,現在能收集到的青陽腔大小劇目有94個。青陽腔演唱時壹般只用大鼓、大鐃、大鑼等伴奏而不用管弦,獨唱與幫腔結合,壹唱眾和,同時在演唱中運用“滾調”的方法,在唱腔中加入“滾白”和“滾唱”,形成長於敘事的特點。其唱腔靈活多樣,語言通俗易懂,極大地提高了戲曲聲腔的可塑性和表現力。青陽腔繼承古南戲的腳色體制,有生、旦、凈、末、醜、外、貼7個行當,後來又增加了小、夫兩個腳色。其表演講究“文戲武唱”,娛樂性、趣味性強,火爆熱鬧,常穿插表演竄刀門、盤吊桿、翻高臺、跳火圈等技藝。青陽腔中還有各種紙質面具,在舞美上極具特色。摘自華夏民俗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