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北方,由於氣候、土質、水位和埋葬方法等因素,墓葬的棺槨及部分有纖維質的隨葬品,都保存不好甚至沒有保存下來。但是,江陵楚墓卻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江陵楚墓完整地保存著大量青銅器、陶器、竹簡、帛書、帛畫等。楚墓隨葬品類齊全,很多青銅器上的銘文甚至清晰可見,有的陶器連封泥、印章也有留存。壹些漆木、竹器、絲麻織品等僅見於楚墓。
江陵楚墓中的青銅器占遺物總量的30%左右,器類涵蓋了楚青銅器的大部分器類,不僅反映了該墓葬的等級和葬俗,更體現了楚國精湛的鑄造工藝和燦爛的文化特色。
在江陵楚墓當中,青銅禮器多出自中等以上的貴族墓,主要有鼎、敦、尊、盞、壺、缶、盥缶、盤等。
青銅龍紋鏤空杯發現於江陵九店東周墓,口徑0.122米,底徑0.103米,通高0.147米,重0.77千克。整件器物呈上大下小的圓筒狀,口微侈,斜直壁,外底有三獸蹄足內側有凸榫,圓形鏤空平底置於器內凸榫上。杯外壁上下分別飾以錯銀裝飾的帶形二方連續勾連夔龍紋。
鏤空杯中部由6組對稱的鏤孔夔龍紋圖案組成,每組對稱排列,龍頭相對,身體蜷曲,姿態生動,其上鑄有細密的三角卷雲紋和鱗片紋。
鏤空鳳紋銅鏡直徑0.11米,整鏡構圖精巧,形象生動。鏡面與鏡背是用兩種合金成分不同的青銅分鑄,再合為壹鏡。背面為三弦鈕,圓形鈕座,斜邊,窄平緣。鏡背自然分為四區,每區各飾壹組對稱鏤空鳳紋圖案,每組兩鳳軀體做蜷曲形,曲線自然、柔和。
鏤空鳳紋銅鏡以圓形小鏡鈕為中心,按十字將文飾分為4個單元。每個單元由壹對頭相對、身體彎曲、尾部向外翻卷的鳳鳥組成。
每兩只鳳鳥之間的中部和尾部又以卷雲紋相連,使整個畫面渾然壹體、構圖勻稱。因為是鏤雕,故立體感特別強烈,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鏤空鳳紋銅鏡高冠回首,體態活潑,兩鳳之間頸、翅相連,成雙成對翩然飛舞。鳳身飾有精美的羽毛紋飾。
帶鉤是束腰帶上的鉤扣。在楚國貴族看來,帶鉤不僅僅是服裝的飾物,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江陵望山1號墓中有壹件帶鉤,弧長0.462米,寬0.065米,如此大的帶鉤,在先秦諸國的帶鉤中可算是絕無僅有的。
在江陵楚墓中還發現壹架大型青銅編鐘組合。大多數紐鐘集中堆放在東室的南部,镈鐘則按大小有序地直接放置於槨室底板之上,另有幾件小型紐鐘懸掛於鐘架橫梁上。
東周時期,隨著楚文化的崛起,雕塑藝術異彩繽紛,不僅出現了大量裝飾性藝術精品,而且出現了鎮墓獸、虎座立鳳、木俑等大批專門性雕塑物品。
江陵楚墓中的虎座立鳳,又稱虎座飛鳥、虎座鹿角鳥,是楚文化具有標誌性的物品。圓雕施彩,多為木質,也有少量的陶胎,以伏虎為底座,昂首展翅的鳳鳥立於虎背,鳳背插壹對麋鹿角,雄奇神妙。關於它的意義,有山神、引魂升天神之說,也有說是鳳神飛天的。
楚墓中的人物雕塑主要有木俑、人形器座及小型佩飾等。以雕塑的人俑代替活人殉葬在東周時代比較普遍。中原諸國多為陶俑,而楚國的木俑自有其特色。
荊楚木俑多出自貴族楚墓,有侍俑、樂俑、炊廚俑和武士俑。多整木雕塑,有的為榫卯結構。
立俑壹般高度在0.5米上下,跪坐俑高度在0.3米左右,俑的形象多為平頂、瓜子臉,有的加絲質假發或用真人頭發。圓雕彩繪,有的著衣佩飾,還有的身上書有文字。
江陵武昌“義地6號”楚墓的壹對木雕彩繪侍俑,木俑正面各繪有兩串長長的佩飾,對稱地分列左右。木俑高0.566米,頭與身為整木雕塑,足部以榫卯結構另外安裝。壹件雙手是交疊胸前,另壹件雙手是安裝上去的,作棒物狀,長頸細腰,體態秀雅。
著衣俑以江陵“馬山1號”楚墓的彩色著衣木俑最佳。***有四件,高矮、大小、體態、容貌、服飾等基本相同。
其中壹件女性木俑,身高0.596米,身上的絹衣保存最好,整木圓雕,無手腳,面、頸繪肉紅色,烏發後梳,雙唇朱繪,眼睛傳神,身著曲裾錦繡絹袍,細腰束帶,袍裙曳地,色彩鮮艷。
另外還有壹件持劍武士木俑,身著小袖短衣,衣長及膝,裹腿,威武雄壯。
楚人崇鹿,戰國時代流行鹿角飾和木雕鹿。如鎮墓獸、虎座立鳳,大多插有麋鹿角,許多器物也繪飾鹿紋,而且獨立的木雕鹿數量也較多。
江陵拍馬山楚墓的木雕彩繪帶鼓臥鹿或臥鹿鼓,身長0.33米,通高0.28米,做側臥狀,四足內拳,頭插雙鹿角,向左側視,全身飾梅花斑紋。後背立壹小木鼓,鼓徑0.04米,厚0.03米。這是壹種造型奇特的樂器。
我國最早的根雕作品發現在荊楚。江陵“馬山1號”楚墓發現根雕辟邪壹件,依據樹根自然成形,圓雕彩繪,整體為壹長形彎曲的龍形,全長0.69米,高0.31米至0.4米,圓身,高足,卷尾龍首,目、耳、鼻、嘴、須、齒俱全,面目猙獰。
在漆木雕塑藝術品中,荊楚彩繪動物座屏別具壹格。在眾多的彩繪木雕座屏中,以江陵“望山1號”楚墓的彩繪動物雕屏最有代表性。
該雕屏長0.518米,寬0.12米,高0.15米,雕屏四周為長方形彩繪框架。雕屏底座中部懸空,兩端著地,寬實厚重。整個座屏是鳳、鳥、鹿、蛙與蛇搏鬥場面。
屏座水域是蛇的天下,有二鳥為蛇所困敗。屏內偏下,蛇吞蛙咬鹿,鹿雙雙奔騰,兩組鳳鳥奮起啄蛇。底座與屏內內容相連,融為壹體,造型復雜,井然有序,50多個動物生死搏鬥,場面極為壯觀,充滿了神奇浪漫的色彩。
楚人生活在壹個漆器的王國中,生時使用的日常生活實用器具和娛樂用品多是漆品,死後喪葬用品也多為漆品。
我國發現最早的夾苧胎漆器實物出自楚墓之中,有壹件彩繪漆盤,為夾苧胎漆器,器內外均黑地朱繪各種雲紋和鳳鳥等花紋圖案。
江陵望山楚墓的彩繪漆鞘,是壹件十分輕巧的夾苧胎漆器,漆鞘全身裸黑漆,朱繪花紋,在鞘的壹端繪有雲紋和鳳紋。
此外,還有皮胎、竹胎、金屬胎、陶胎以及絲麻織品髹漆物等。
楚國的竹胎漆器以竹編織物最為精致,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壹。楚國的竹編織物在許多楚墓中都有發現,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圓竹筒等。
竹扇制作精細,保存完好,色澤如新,扇面成梯形,經篾紅色,緯篾黑色,用三經壹緯的細篾編織而成。
楚國漆器中,彩繪漆器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雨臺山楚墓有272個漆耳杯,沒有紋飾的素面耳杯只是少數,絕大多數是彩繪耳杯,耳杯上的紋飾顏色有金、黃、紅等。
江陵望山楚墓的耳杯上有白色的花紋,彩繪木雕座屏上的彩繪花紋色有紅、綠、金、銀等多種,其中綠色甚為鮮明。
雨臺山楚墓中的漆器以黑、紅漆為地色,壹般在器表髹黑漆,器內髹紅漆。表明當時楚國的漆工藝中,已經采用了多種顏色的色漆。要獲得有色漆,必須與植物油配合使用。
楚漆器反映的主要對象不出乎自然與神怪。楚人崇尚自然,對自然界生命的運動、自然界的萬物和諧都具有強烈的贊美之情。
因此,楚國藝術家通過雕塑造型的手段逼真傳神地摹寫自然界的生靈,大至鹿、虎,小至蛇、蛙都是他們表現的對象。這些形象以形寫神,栩栩如生。
楚人是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存在的泛神論者,因而神靈也成為他們造型藝術形象的主要對象。他們的神的形象是對自然生靈的另壹種方式的表現。
裝飾性的紋飾多為龍鳳紋和雲雷紋,龍鳳是楚藝術的母體。楚漆器上的鳳紋變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些鳳紋甚至有符號化了的鳳頭或鳳尾紋。
在楚漆器的裝飾中,雲雷紋占有重要地位。楚漆器上的雲雷紋舒雲漫卷、靈活自如。江陵雨臺山楚墓有彩繪雲雷紋木梳和彩繪雲雷紋蛇。
楚漆器上的漆繪內容客觀反映了當時楚國的宗教生活與社會生活。如信陽“長臺關1號”墓中的彩繪瑟上的巫師圖、燕樂圖、狩獵圖等。
在江陵“天星觀2號”楚墓當中,漆木器多為楚墓中常見的器形,但也有數件新器形。其中壹件叫“羽人”的漆器非常有特色。
這件羽人漆器是楚墓中的唯壹發現。它通高0.655米,人高0.336米,翅展0.34米,由蟾蜍狀器座、鳳鳥和羽人三部分組成,蟾蜍匍臥,羽人上身外裸,體型肥胖,人面鳥喙,鳥爪形足踏於鳳鳥之上,鳳鳥為展翅飛翔狀。
全器通體黑漆為地,用朱紅、黃、藍等色繪制花紋。此器是壹件構思奇特、想象豐富的罕見漆器藝術品。
這件器物反映的可能是楚人與鳳鳥的親密關系,該器物是人和鳳鳥彼此轉型的造像,人們可以轉化成鳳鳥或通過鳳鳥而飛至天界,也可能是巫師進行祭祀時使用的法器,或者是楚人心目中個女媧的形象,或者是三苗後裔雕刻的驩頭神像。
江陵楚墓中常有絲織品發現,而且往往保存完好。江陵“馬山1號”楚墓中有各類衣物35件,其中有刺繡的衣物有21件。這些衣物由8個品種的絲織物制成,另在4件竹笥中裝有12個品種的452片絲織物碎片。
其中,有裹屍的衣著15件,絲衾4床。其他包括繡、錦、羅、紗、絹、絳等多種品種,質地精良,保存完好。
衣被上用朱紅、絳紅、茄紫、深赭、淺綠、茶褐、金黃、棕黃等色彩的絲線繡出或織出對稱的蟠龍、鳳鳥、神獸、舞人等與幾何紋相間的各種圖案,色彩柔和,顯示出楚國紡織業已達到相當高的工藝水平。
最能反映當時絲織技術水平的織物是錦。錦是壹種經線提花織物,在古代要具有高級身份的人才能服用錦衣、錦衾和錦帽。
錦的提花技術是相當復雜的。花紋越大,技術也越復雜。楚墓中有大量彩錦,江陵“馬山1號”墓的錦最多,不同花紋的就有10余種,充分說明當時已有了先進的提花織機和熟練的織造技術。
楚國絲織品的色彩,以紅色、棕色為主,這與楚人崇尚火的風俗相壹致。僅江陵“馬山1號”墓的絲織品的色彩,就有深紅、朱紅、橘紅、紅棕、深棕、棕、金黃、土黃、灰黃、綠黃、鈷藍、紫紅、灰白、深褐、黑等。
“馬山1號”楚墓中的壹件絳帶上的田獵紋是壹個完全寫實的紋樣,描寫的是貴族進行田獵活動的場面。田獵紋絳用棕色、土黃、鈷藍色相間織出兩人禦車追逐獵物、奔鹿倉皇逃命、武士執劍與盾搏獸等戲劇性的生活場景。
另壹件具有代表性的編織紋絲織品是“馬山1號”墓的動物舞人紋錦,花紋由7組不同的動物和舞人構成,其中長袖飄拂的歌舞人物、長尾曳地的峨冠鳳鳥,以及兩組姿態不同的爬行龍,都顯得意趣盎然。
江陵“馬山1號”墓發現許多保存完好的刺繡品,刺繡題材以動物、植物為主,而動物中又以龍、鳳為主,刺繡品花紋有10多種。包括蟠龍飛鳳紋繡、舞鳳舞龍紋繡、花卉蟠龍紋繡、壹鳳二龍相蟠紋繡、壹鳳三龍蟠紋繡、鳳鳥紋繡、鳳鳥踐蛇紋繡、舞鳳逐龍紋繡、花卉飛鳳紋繡、鳳龍虎紋繡、三首鳳鳥紋繡、花冠舞鳳紋繡、銜花鳳鳥紋繡、鳳鳥花卉紋繡等。
在龍、鳳主題之外,有的紋樣還有虎。動物紋樣伴以花草、枝蔓,或為紋樣的有機組成部分,或作為紋樣的間隔、填充,表現了自然界的生機與和諧。
在江陵九店楚墓104號墓北3.7米處,有車馬坑壹座。車馬坑與104號墓處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當為其陪葬坑,坑內葬車兩輛,馬4匹。
坑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方向正南北。車轅、馬頭向北。坑長5.9米,寬3.9米,深0.8米。
坑底挖有半圓形輪槽4個,放置車輪。車位木制,髹褐色漆,均已朽,只存痕跡。其中2號車痕保存較好,剔剝後結構較為清楚,車位單轅兩輪。
在江陵九店楚墓中,有5座楚墓***發現竹簡約700枚,其內容壹般為遣策、禱辭或蔔筮記錄之類。竹簡經破竹修削而成,黑褐色。
“九店56號”墓中的竹簡近於雲夢秦簡中的《日書》,主要為選擇吉兇日之類的記載。這批楚簡說明選擇時日吉兇的書籍早在戰國時期的楚國就已經流行了。
在江陵天星觀楚墓也發現了很有價值的銘文以及大量的竹簡。簡文***計450字,字跡大部分清晰,多次記錄為“邸陽君番乘力”,而且全部簡文內容沒有出現壹處是為他人占蔔的。
楚國歷法以大事記年,秦客公孫鞅使楚,是楚國這壹年中外交活動的重大事件。簡文中“秦客公孫鞅”的年代應是商鞅在秦受封之前,即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40年。
此外,結合墓中的竹簡和隨葬器物推測。墓主人生前可能是壹位武官,爵位當為上卿,官職在令尹、上柱國之列。
在江陵楚墓當中,尤以青銅兵器品種全,制作精致,常見的有劍、戈、矛、戟、鏃等,以劍為最多,凡成年男性幾乎都用劍隨葬,貴族墓中隨葬銅劍尤多,如“天星觀1號”墓隨葬銅劍達32件。
許多重要的吳越兵器相繼出於楚墓,是列國爭霸的重要反映。佩劍在各階層之廣,是他國無法比擬的,體現了楚人的尚武精神。
江陵的壹般楚墓中都有兵器,其中尤以青銅劍為最多,占隨荊兵器總數的35%左右。其中,有20多座小墓,其他隨葬品壹無所有,唯獨都隨葬壹把青銅劍。
江陵張家山楚墓最出名的是勾踐之子所用的“越王鹿郢劍”和“越王勾踐劍”,並稱“越劍雙絕”。
楚墓出土的青銅器皿
楚墓內鏤空鳳紋銅鏡
勾雲紋龍首帶鉤
春秋戰國時期楚墓陪葬木俑
楚墓中的木雕彩繪侍俑
曾侯乙墓銅鹿角立鶴
楚墓內的漆器
楚墓竹制篾席
九連墩楚墓群出土的漆器
古青銅器上的雲雷紋傳奇墓葬江陵楚墓越王
楚墓內的羽人漆器
真絲織錦大褂
馬山楚墓出土的服裝
楚墓內的車馬坑遺址
楚墓中的青銅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