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據說是秦始皇的大將蒙恬所創制。實際上,在仰韶文化的遺址中,就發現了許多彩繪陶器,上面所繪的圖案,清晰流暢,粗細得宜,色彩和水份飽和,應當是用柔軟而有彈性裹束起來的毛所繪制的。另據國內考古資料;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春秋時期的筆,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毛筆。
汪伯立筆的出現大致是在宋代。據《新安誌》記載:北宋年間,汪伯立在歙州府治創辦“四寶堂”,四寶俱產,尤以毛筆著稱於世。汪伯立筆又稱“徽筆”、“歙筆”,歷代產量極少,彩為貢品,雖然曾有多種套筆,但均深藏於宮廷內府,鮮為人知。其特點為:尖、圓、齊、健,筆管工藝上乘,如故宮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雲龍,龍鳳管筆據傳就是汪伯立筆傳統技法的體現。這些筆管、筆套均髹黑漆為地,用彩漆描繪山海升龍戲珠紋,大海波濤洶湧,山石聳立其間,浪擊山石,驚濤四起,寥寥數筆,勾畫出壹派海闊天高的意境,襯托出蒼龍淩空飛舞,在雲中騰越戲珠,氣勢磅礴。加之彩漆描繪精細,色彩明麗和諧,畫面構圖主次分明,布局嚴謹。筆頭毛色光潤,渾圓壯實,葫蘆式鋒尖錐狀,美觀挺拔,精工巧制,四德完備,反映了明代徽筆制作的最高水平,是傳世文房四寶中的珍品。
汪伯立筆的品種如果從筆毫的原料上來分,就曾有兔毛、羊須、鼠須、狼尾、狐毛、胎發等等。從性能上分,則有硬毫、軟毫、兼毫。從筆管的質地來分,又有水竹、斑竹、紫擅、檀香木、髹漆、螺細、玉、瓷等,不少屬珍貴材料。其制作工藝同澄心堂紙壹樣曾壹度失傳,近年重新開發並恢復生產,不僅筆毫繼承傳統,達到了原有的標準,而且筆管工藝水平又有了壹定的提高,更具實用性和觀賞性,現已行銷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