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答嘴鼓的來歷

答嘴鼓的來歷

壹、簡介

答嘴鼓是流行於福建省閩南地區和臺灣省及東南亞閩南籍華裔聚居地的壹種以閩南語表演的曲藝諧謔形式。答嘴鼓是壹種喜劇性的說唱藝術。以閩南方言表演,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以韻語對話為主要形式,其藝術手法幽默、風趣、詼諧,成為閩臺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曲藝形式之壹。

二、藝術特點

答嘴鼓的起源、沿革,以前都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但老前輩比較壹致的看法,認為它是從市聲發展而來的。閩南地區自古民間小販招攬生意,乞丐行乞說的話都講究押韻,即興發揮,類似順口溜。後來在市聲的基礎上形成壹種"念四句"的韻語形式。由於"念四句"在民間廣泛流傳,人們日常談天說地也運用來戲謔論爭。戲曲舞臺上的醜角表演,常運用答嘴鼓插科打諢。在閩南民間,也叫"練仙拍嘴鼓"。因之,"練仙拍嘴鼓"也就成為"聊天"、"閑談"的代名詞。拍嘴鼓、觸嘴古、答嘴歌這些地方曲藝形式就是這樣經過民間的長期流傳而逐步形成起來的。

答嘴鼓近似對口相聲,但對白卻是嚴格押韻的韻語,語言節奏感很強,並長於運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詼諧風趣的閩南方言詞語和俚俗語,運用閩南方言復雜而富有節奏與音樂美的音韻結構組織韻語,註重情節的展示與人物的刻畫,講究使用"包袱兒"與"韋登笑科"(爆笑料)的藝術手段,以獲取喜劇性的藝術效果,類似北方的對口相聲。很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三、傳承價值

由於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語言相通,習俗相同,近些年來答嘴鼓藝術在臺灣老百姓當中同樣紅火。1991年6月,臺灣宜蘭舉行了"臺灣首屆答嘴鼓比賽",促進了臺灣答嘴鼓藝術水平的提高。閩南答嘴鼓藝術家林鵬翔的答嘴鼓節目通過各種媒體向四方傳播,在海外也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海外專家學者研究閩臺民俗和語匯的寶貴資料。

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能完整聽講閩南話的人,特別是青年人和外來人越來越少。答嘴鼓的活動空間日益狹窄,創作表演人員和受眾群體年齡普遍老化。隨著林鵬翔等老壹輩藝人的相繼去世,答嘴鼓的藝術傳承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這壹曲藝形式面臨斷代失傳的嚴重危機,亟需設法加以搶救和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上一篇:端午節有什麽風俗活動?
  • 下一篇:太極拳幾大流派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