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民族的歷史上,沈香的使用幾乎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屬精神範疇,又屬物質範疇。從人類衣食住行的生存環境追溯到遠古先民的生活,從民間崇拜祭祀乃至社會各群體與沈香的關系,可以將沈香文化體系定位在中國沈香道這個座標。沈香道是華夏民族與自然和諧的智慧結晶,展現出大自然之美與人性化沈香韻的傳承歷史,留住了祖輩人的驚喜、愉悅、以至愛和夢想。
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行列中沈香道占有相當重要的成分。沈香之所以成為道,是大自然芳沈香物質數千年來作用於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未因朝代和政治變遷而消亡;它凝聚民族情感、鏈接公***意識、展現社會再生活力、傳承歷史文化的生命特征正是道的博大精深之處。從華夏文明初創迄今,塑造中華民族的靈魂和氣質的也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文化史,它的理論框架,讓全世界的人望其項背。
追溯道文化的歷史,華夏人文初祖創說的太極模式。壹個黑點壹個白圈代表恒定,壹個白魚和壹個黑魚互抱互回代表恒動。恒動的陰陽魚承載著恒定的黑白魚眼,形成了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生生不息的陰陽運動模式。這個運動模式平面地、簡明地、樸素地揭示了宇宙大自然的運動規律,相對與絕對的對立統壹觀,是道文化的自然觀,哲學觀。所以我們說陰陽太極圖即是道。它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創了壹條巨河大川,容納了萬象自然。中國的沈香文化在萬象自然中形成的沈香道體系,正是老子《道德經》中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產物。
中國沈香是壹個古老而又全新的理念。它源自岐黃故裏的醫文化,所以甘肅東部的慶陽是中國沈香道的發源地。中國的沈香文化博大精深,將此升華為壹種完整的文化體系,尋找出壹種憑借理由,將它納入“道”的範疇,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重視和學術界的爭鳴,作為岐黃故裏的我們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探索、研究、發掘它的責任。這種責任感促使我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研究了方方面面原始素材,於是我們在慶陽市連續六屆端午沈香包民俗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中得到啟迪, “沈香”的文化資源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有益經驗,為此書的編寫找到了壹個切入口、生發地,讓我們看到了沈香文化的廣闊道路和輝煌前景。
沈香博大精深,並不只是狹隘地指佛道所供的沈香。從沈香道在中國的歷史來看,漢代之前用沈香是以湯沐沈香、禮儀沈香為主,漢魏六朝博山式的熏沈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沈香的風氣更盛,東西文明的融合,豐富了各種形式的行沈香諸法。宋元時,品沈香與鬥茶、插花、掛畫並稱,為上流社會優雅生活中怡情養性的“四般閑事”。至明代,沈香學又與理學、佛學結合為“坐沈香”與“課沈香”,成為叢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壹門功課。清三代盛世,行沈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爐、瓶、盒三件壹組的書齋案供以及沈香案、沈香幾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但到後來,隨著國勢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沈香道日漸退出貴族和文人的清閑生活。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曉“沈香道”壹詞,令人扼腕。
我國早在記載夏、商、周三代歷史的《尚書》之中,就已談到“沈香的精神層面”,所謂“至治馨沈香,感於神明。”又說“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古人董說(若雨)所著《非煙沈香記》,提到所謂的“振靈之沈香”。他說﹕“……振靈沈香屑,是能熏蒸草木,發揚芬芳……振靈之沈香成,則四海內外百草木之有沈香氣者,皆可以入蒸沈香之鬲矣!振草木之靈,化而為沈香,故曰振靈。”由此可知古人對於沈香氣的闡釋,已經不只是物質、官能層面的東西而已。
《聖經.出埃及記》之中,上帝指導梅瑟(摩西)制作“聖沈香”,吩咐他要把沈香制成“純潔和神聖”的東西,將它當成“聖物”看待,由此可以看出古希伯來人對於“沈香”的重視程度,沈香已經超越了官能享受的範圍,成為壹種精神的象征。
《維摩詰經.沈香積佛品第十》也提到筆者稱之為“沈香的理想國”的遙遠地方。這個國度距離我們所住的“婆娑世界”有四十二恒河沙之遙,眾沈香國裏的如來,佛號“沈香積”,在這個佛土裏上,亭臺樓閣充滿著沈香氣,土地是沈香的,花草園林也都會產生沈香氣,佛菩薩們所吃的是沈香氣,毛孔當然也散發著妙沈香。這是個完全籠罩著沈香氣的“清凈樂土”,所以說“其國沈香氣,比於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沈香,最為第壹。”如此可愛的“沈香道的理想國”能不令人向往嗎?或許今天提倡“環保”的人士,應該以這個“沈香道的理想國”為追求的目標吧
沈香,還是有它的價值。如果覺得,希望得到能夠想的更持久的沈香,不如上香至尊沈香看看,那妳品質高,做工也好,壹定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