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腸是很古老的地方美食。北魏學者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裏,就專有壹篇“灌腸法”,詳細記載了這種食品的制作方法。幾乎每個民族和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食香腸。比如,粵地的廣式香腸、蜀地的川味香腸、北京的蒜腸等。不過,用驢肉作為主要灌腸原料的,卻不能不說是故鄉香腸的壹大特色。民間有句俗語:“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龍是臆想的壹種神物,驢卻是活生生的四蹄動物。這種香腸有著栗子色的腸皮,光亮透明,油而不膩,風味清香,看壹眼就垂涎欲滴。
最初,驢肉香腸的制作方法,是先把驢腸洗凈晾幹,隨後,用肉湯調好粉芡,再把熟的驢肋肉剁成肉末和粉芡調勻,加上花椒、茴香、砂仁、豆蔻、桂皮、姜絲等,再用香油、作料和老湯調成糊狀,灌入腸衣,紮成小捆,經高溫蒸煮滅菌,用桃木熏制而成。末了,煮兩小時即可。現在,冀南驢肉香腸仍舊保持著傳統技藝,配方、灌裝、高溫蒸煮滅菌,果木熏制,每壹道程序都墨守成規。驢腸作為腸衣,可以保持驢肉的原味不變,也是冀南驢肉香腸有別於其他香腸的特征。裝腸也是技術活兒,廚師要裝得不滿不瘦,煮出來才滾瓜溜圓。這個技術無法用語言和文字表述,只能靠在熟練的過程中掌握。在煮腸的過程中,要盯緊鍋裏的每壹盤兒腸子,哪個鼓氣了,得趕緊用裝了細針尖的長棍捅紮放氣。就這壹捅,再精良的設備也難以準確完成。另外,火候也很要緊,火候大小,全靠經驗和感覺。接下來的熏烤,用的是有淡淡甜味的桃木,爐窯則是用磚塊壘砌,和好的黏泥抹襯爐膛。熏烤的過程只有泥土和桃木的香氣,煨伴著肉香、芝麻油香,輕輕從腸衣上沁出。腸衣慢慢由淡紅色變成了栗子般的紅艷,馨香融和著天然的清香,從竈膛裏陣陣飄溢開來。
做香腸的人,都會在院子裏搭壹個能夠通風的涼棚,沒有雨雪的天氣就在裏面晾熱燙的腸子。香腸在晾的時候萬萬不能著了露水。只要是露水打過的香腸,人壹吃保準鬧肚子。做香腸的過程中,每壹個環節都需要嚴絲合縫。按老手藝人的話說,幹什麽都不能鉆到錢眼子裏,不能砸自己的招牌,更不能壞了良心。
堅守和良心,使冀南的驢肉香腸壹直飄逸著沁人心脾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