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來慢慢告訴妳
這個問題太復雜了需要分開來問
東芝:我們需要河南人才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東芝公司在河南平頂山布下壹枚棋子,這就是與河南平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的平高東芝高壓開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高東芝),雙方各出資625萬美元作為註冊資本,***同組建成目前中國國內高壓開關行業規模最大的合資生產經營企業。
陳義初也建議說,河南的壹些大學生對東芝還缺乏壹定的品牌了解,希望東芝人力部門抽出時間到河南高校就東芝的企業文化與大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盟到東芝企業中來。
日產:鄭州日產不會被邊緣化
在今年《財富》雜誌公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日產公司名列第41位,與集團公司的輝煌業績相比,鄭州日產的日子顯得平淡得多。據媒體報道,鄭州日產三年不改其誌,僅靠壹款非主流車型帕拉丁,累計銷售了4萬多輛。然而“不俗”業績的背後,卻是被媒體稱為“壹個遊走在合資體系中新邊緣人的無奈”。
松下:河南壹定會讓人震驚
當訪問團來到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時,其公司門前的顯示屏上顯示出“歡迎訪問團壹行”的字樣,松下對外關系社會事業部王喜峰部長非常熱情地把訪問團引到會議室後,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義孝先生簡略地介紹了松下公司近年來在中國的發展情況。林義孝說,自從1978年鄧小平訪問松下電器公司開始,松下公司就壹直和中國保持著良好的關系。松下創業人松下幸之助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先後於1979年和1980年兩次訪問了中國。通過這種交流,加深了雙方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這就是松下電器在中國事業的起點。迄今為止,松下公司已在中國成立了58家合資或獨資企業,員工7.3萬人
AES是全球最大的電力公司之壹,世界500強企業,它的中文名稱是愛依斯,這個“因中國而改變”的企業甚至連中國公司的標誌也徹底本土化——壹個口吐閃電的龍頭。愛依斯中國發電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代表齊魯濱先生說,AES的企業文化精神就是融入社會,回報社會。
從1996年3月進入河南,與原焦作市鋁廠(現焦作市萬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同建設經營中外合作電廠到現在,AES在河南已經走過了整整十個年頭。
ABNA:將布點鄭州
雖然位列世界500強企業之中,但英國農產品聯合營養集團(ABNA)的知名度更多的還是為業內人士所熟知。也許因為ABNA在駐馬店遂平和新鄉獲嘉的投資,這個名字在河南卻並不陌生。
百勝:把中原作為重要戰略點
“去年,百勝在河南的采購量將近1億元”當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總裁蘇敬軾向訪問團介紹百勝時,雖然知道肯德基的部分原料來自河南,但還是對這個龐大數字還是感到吃驚。
作為餐飲界的世界500強企業,截至2006年9月底,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已成功地在中國內地開出了超過1,700多家肯德基餐廳,超過230家必勝客餐廳,33家必勝宅急送餐廳,4家東方既白和2家塔可鐘餐廳,員工人數超過16萬名。2005年中國百勝的營業額為133億人民幣,成為中國餐飲百強企業的第壹名。
泰國正大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是最早來華投資的外國企業之壹,該集團在河南已建成北方易初摩托等10多家企業,總投資達到2.5億美元。
河南今年將重點組織籌備3項活動:壹是世界華商高峰論壇;二是第六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三是河南——東盟投資貿易洽談會,確保突出重點,增強招商活動針對性。
富士康入駐河南
,富士康的入駐對河南而言,都具有裏程碑意義。其30萬的用工規模攪動了河南龐大的勞務輸出市場,為了富士康能招到足夠的工人,河南已經舉全省之力向18個地市層層分解招工任務。
河南招工再出奇招:不到富士康實習不準報考“專升本”
鄭州市應該首先明確支撐產業的定位,比如是不是要把富士康所在的這個行業作為鄭州的支撐產業?”...
怎麽突然冒出個“中原經濟區”?當“中原經濟區”這個新概念在媒體剛剛披露的時候,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
的確,這是壹個新概念。
新概念,是我們在探索中原崛起謀求更大發展面對許多選擇時再壹次解放思想的產物。
重視農業?對!因為河南的糧食在全國舉足輕重;重視工業?河南處於工業化中期前半段,工業依然是主導力量;重視城鎮化?河南的城鎮化水平遠遠低於全國,城鎮化對經濟的拉動力是強大的……
臺灣潤泰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之壹,6月18日,臺灣潤泰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大潤發大型綜合超市舉行隆重的開工奠基儀式,正式落戶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現今河南大部分地區屬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17個省轄市、濟源市1個省直管市,20個縣級市,88個縣,50個市轄區,1892個鄉鎮,464個街道辦事處,3404個社區居委會,47556個村委會。經濟發展
六十年來,河南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全面振興河南,加快中原崛起的征程上,經歷了不斷追求、摸索甚至失誤的磨難,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省人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富民強省為目標,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搶抓發展機遇,銳意創新,開拓進取,成功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轉變,創造了河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繁榮與輝煌。
(壹)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2008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8407.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了123.9倍,年均遞增8.5%。人均生產總值在人口凈增5744萬人的情況下,仍由1949年的50元增加到2008年的19593元,增長了53倍,年均遞增7.0%。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壹系列突破,河南經濟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國民經濟不斷躍上新臺階。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全省GDP總量僅為162.92億元,1991年跨上千億元臺階,2000年GDP突破5000億元,2005年GDP突破1萬億元大關,未來兩三年內有望進壹步突破20000億元大關。在全國各省市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5位,居中西部地區首位。30年來全省GDP以年均11.2%的速度增長,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
1、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2008年全省第壹產業增加值2658.80億元,比1949年增長15.7倍,年均遞增4.8%,其中1979~2008年均遞增6.0%。特別是“十五”以來,河南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取消農業稅,不斷加大支持“三農”力度,農業生產活力得到進壹步激發。2004~2008年全省糧食產量連續5年大豐收,連續3年超越5000萬噸臺階,2008年達到5365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是1949年的7.52倍,1978年的2.56倍。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的十分之壹,小麥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壹,連續八年位居全國第壹,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與此同時,全省油料產量505萬噸,居全國第1位,是1949年的20.8倍;棉花產量66萬噸,居全國第3位,是1949年的10.5倍;肉類總產量542.90萬噸,居全國第3位,是1978年的11.9倍。
2、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08年,全省工業增加值9546.08億元,比1949年增長2151.7倍,年均遞增13.9%。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以後,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造、加大投入、調整結構、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強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河南工業經濟活力不斷增強,逐步走上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新軌道。改革開放以來,全部工業增加值以年均13.7%的速度遞增,其中,2001~2008年均增長15.9%,比1979~2000年快了2.9個百分點。
3、城鄉市場繁榮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年均12.8%的速度遞增,2008年達到5662.55億元,是1949年的1236.4倍。特別是1978年以後,河南以培育和健全統壹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為總目標,圍繞培育大市場、搞活大流通,走貿易開路,金融活體,基礎配套之路,以鄭州為中心,以中原城市群為主要依托,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設了壹大批水平較高的零售商場、商品批發市場等商業基礎設施,同時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工程,積極推動“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活動,有效帶動了商品銷售的增長。1978~2008年,全省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8%,明顯高於1978年前10.0%的水平。城鄉居民正在從百元、千元級消費向萬元、十萬元級消費提升,由原來簡單的數量增長向數量增長、結構調整、品質提高並行演變,由過去的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轉化。
4、服務業不斷發展。2008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271.06億元,是1949年的451倍,年均增長10.9%。其中,1978~2008年均增長13.7%。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2008年全省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484.11億元,是1990年的6.8倍,年均增11.2%。旅遊業加快發展。接待海外遊客數量由1979年的僅1萬多人次提升到2008年的104.36萬人次,旅遊創匯由26萬美元增至3.7億美元。2008年,全省接待海內外遊客的總數達到2億人次,居全國第7位;旅遊總收入1592億元,居全國占第6位,相當於全省GDP的8.6%,較1979年提高8個百分點,河南逐步由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大省邁進。金融保險業功能日益完善,2008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45.36億元,比1978年增長23.4倍,年均增長11.1%。
(二)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工業化進程加快推進
1950~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第壹產業、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4.8%、12.6%和10.9%,其中,1978~2008年,三次產業分別增長6.3%、13.9%和13.7%。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演進的階段性特征更為明顯。三次產業增加值在宏觀經濟總量中的比例關系,也由1952年的62.2:22.8:15.0演變為1978年的39.8:42.6:17.6,2008年又進壹步演變為14.4:56.9:28.6。工業經濟增長成為近年來全省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力量。60年間,全省第壹產業從業人員比重由1949年占絕對優勢的94.5%下降為2008年的48.8%,第二產業由1.9%上升為26.8%,第三產業由3.6%上升為24.4%。河南經濟結構諸方面的變動態勢符合世界範圍內產業結構演變的壹般趨勢,反映了河南經濟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征。
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在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產值由1949年89.1%下降到2008年57.0%。同時,糧經比調整為67.2:32.8,經濟作物所占比重上升了16個百分點。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農村非農產業的崛起,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覆蓋全省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2008年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000余家,對於扭轉全省農業生產長期緩慢發展、農業內部結構過分偏重種植業的結構格局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活躍了整個農村經濟。
工業內部結構趨於合理。新中國成立以後相當長壹段時期,全省輕重工業發展不均衡,比例失調。1949年,全省輕重工業之比為83.6:16.4。按照全國的產業布局,到1978年以前河南壹直遵循的是“重工業優先發展”的工業發展思路,輕重工業呈現重工業發展快於輕工業趨勢。1949~1978年輕工業平均增長9.1%,而重工業年均增長為20.9%。1978
年,全省輕重工業的比例關系為46.0:54.0。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會以後,根據消費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確立了“優先發展以消費品為主的輕工業”的發展思路,輕重工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1980~1990年,全省輕重工業平均增速分別為12.6%和11.8%。1990年以來,河南輕重工業的發展思路由1980年代的輕工業優先轉為重工業帶動,並根據河南的資源優勢和市場的需要加快了基礎產業的建設步伐,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有了根本性地改善,同時積極推進輕工業的發展。重工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54.4%上升到2008年的65.4%。
優勢產業不斷強化。2008年,全省重點培育的食品、有色金屬、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業、紡織服裝等六大優勢產業在全省工業經濟中的比重提高到了50.2%。有色工業中,氧化鋁、電解鋁、鉬產量均居全國第壹;食品工業中,湧現了雙匯、華英、白象、三全、思念等壹批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成為河南第壹大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量超過廣東,列山東之後居全國第二;裝備制造業中,大型農機、大型水泥設備、煤礦機械、輸變電設備等產品的競爭力進壹步提高;汽車及零部件行業中,宇通客車、中原內配、中軸、遠東傳動軸、淅川減震器、新航集團等企業的行業地位進壹步提升;化工工業中,煤炭加工轉化能力已經達到1000萬噸,甲醇生產能力和在建規模分別達到180萬噸和125萬噸,均居全國首位。此外,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升級步伐加快,鋼鐵板材、新型幹法水泥、中高檔紙等產品比重大幅提高。高技術產業中,超硬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較強的競爭能力,金剛石和超薄電子玻璃等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多晶矽和太陽能電池產業初步形成。全省工業結構正在逐步從能源原材料工業為重心向以壹般加工和技術密集加工工業的高加工度化轉變。同時,能源、食品、有色、裝備制造、建材、紡織、醫藥等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呈現出基礎產業、壹般加工工業全面推進,產業層次和技術水平逐步提升的格局。
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河南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改革開放,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打破了公有制經濟壹統天下的局面。1978~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3.6%提高到60.0%。通過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河南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之間的關系得以調整和改進。2008年全省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1985年的49.1%提高到2008年的73.0%,已成為河南投資的主要推動力量。
擴展閱讀:保險怎麽買,哪個好,手把手教妳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