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遺址是浙江省余姚市壹處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間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余姚市河姆渡鎮蘆山寺村的姚江北岸。
遺址發現於1973年夏,此後的兩次發掘發現遺址包含4個疊壓地層,揭露了幹欄式建築等遺跡,出土了夾炭黑陶等遺物和大量動植物遺存和栽培稻谷,壹時轟動學術界,其代表的考古文化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
1982年,河姆渡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考古》雜誌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壹。發現地建有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和遺址展示區。
擴展資料:
河姆渡遺址***發現61余種動物的遺骸,主要見於第壹期和第二期,尤以第壹期居多。這些遺骸多因古人食用後丟棄而較為破碎。其中,無脊椎動物3種,脊椎動物58種,脊椎動物中以哺乳類為最多,此外還包含爬行類、魚類和鳥類。在遺址中發現的豬和狗為馴養動物。
在發現的豬標本中,少年個體和成年個體占到90%,且第壹期發現的陶豬身體比例介於野豬和現代家豬之間,證明當時已有養豬食肉的行為。遺址中出土的狗標本和狼存在明顯的差異,且在居住區發現了疑似狗糞,證明當時已馴養狗。
此外,發現較多的水牛標本,說明當時也有可能馴養水牛。其余動物為捕獵所得,包含象、犀牛、麋鹿、紅面猴等在浙江野外已不存在的物種。據研究,這些物種遺骸應當是本地所產。
百度百科-河姆渡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