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畫是在歐洲油畫技法傳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02年成立的南京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最早設立了西畫專科,聘任外國教員講授油畫。同期,清朝政府還派遣留學生到外國學習油畫。1887年,李鐵夫留學英、美,受教於印象主義畫家。1904年,李叔同等留學日本學習油畫。此外,陸續有自費留學歐洲的畫家。20年代後期,留學生相繼回國,積極從事油畫創作和油畫教育,並以他們為主體形成各種畫會、美術社,出版畫冊,介紹西方油畫作品。這樣,油畫直接從歐洲、間接從日本傳入中國,成為中國畫壇的新畫種。出國留學生在不同的美術院校就學或師從不同風格的畫家,使得早期中國油畫面貌不壹。由於畫家回國後缺乏油畫藝術的社會氛圍以及材料的限制,早期中國油畫作品不及西方油畫醇郁,表現力也不夠豐富。壹部分作品是用油畫材料表現中國傳統繪畫的內容和造型特點,畫面往往顯得幹澀、凝滯,並且不易長久保存。20~40年代,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中央大學藝術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上海關術專科學校、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武昌藝術專科學校等院校培養了壹批油畫人才。劉海粟、林風眠、徐悲鴻是對教育影響較大的油畫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代表著當時較高的水平。以徐悲鴻為代表的許多畫家堅持以現實生活內容為主題,描繪具體的有情節的題材,側重嚴謹的形體塑造和寫實的色彩,作品主題與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有較密切關系,形成很強的社會教育意義。以林風眠、劉海粟為代表的壹些畫家,側重吸收歐洲印象主義以後的諸種流派風格,主要通過豐富的色彩和自由的筆觸表現對景物的主觀感受,畫面的藝術形式感較強,多呈流暢、輕松的意趣。40年代留學回國的油畫家中有的深入敦煌石窟等地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畫出了吸收民族繪畫造型和色彩特點的作品。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中國油畫得到了普及性的發展。50年代後期,油畫教學和創作受到新的外來影響,主要采用的是俄羅斯-蘇聯油畫模式。在基礎作業中,油畫技法的特點為:註重描繪物象處於壹個主要光源之下的效果,以明暗調子的推移即素描關系作為造型的主導因素。色彩表現的是物象之間由於環境色作用形成的色調,壹般采用多層畫法,保持暗部的透明感和亮部的色層重疊,筆觸多較闊略、明顯,形成物象的體面轉折和質感。中國油畫創作主要遵循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藝術原則,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以寫生方法收集創作素材,形成主題明確的藝術構思,通過創造生活情景的某壹瞬時狀態體現藝術主題,強調內容的情節性和文學性。畫面壹般有焦點透視的寫實感,運用明暗和造型突出主體,色調的傾向性形成畫面的意境並烘托主題。眾多以現實生活和近代歷史事實為素材的作品,在50年代和60年代上半葉反映了普遍的社會意識,油畫技法也日趨豐富,成為中國畫壇富有生機的繪畫形式。60年代後期,中國油畫從較窄的藝術路子陷入概念化,表現內容單壹,較多作品成為當時政治口號的圖解,也幾近完全失去油畫的特征。1979年以後,中國油畫逐漸得到正常發展,改變了過去吸收單壹的油畫模式的狀況,較全面地吸收西方從古典到現代的各種風格與流派。藝術家更多地註重油畫藝術的審美功能,註重油畫形式語言的多樣化、個性化,形成了中國油畫的初步繁榮。其中突出的油畫風格是吸收法國古典油畫的技法,講究嚴謹而富有藝術概括的造型,細膩的色彩變化和多層次色彩構成和諧的色調,作品氣氛典雅、意境清新。有的借鑒美國照相寫實主義的手法,運用極為精細的筆觸描繪理性構造的物象,作品取材於現實生活實況,往往顯出冷峻的情調。更多的畫家追求藝術的情感表現,靈活地運用油畫材料,創造富有個性的藝術作品。油畫的豐富表現力在它的發展中愈益顯著,是世界上溝通人類情感的壹種重要的藝術語言。
上一篇:沙發桌子的品牌沙發桌子選購方法下一篇:泰國美食街的各種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