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發展歷史
人類使用使用石油已經有3千多年的歷史了。
世界上最早開始使用石油的是古代商朝時期的中國人。
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中國商朝的人就已經發現了石油這種資源了。
當時中國人發現的是已經溢到地面上的石油。
中國人稱之為天然瀝青。
後來到了10世紀時,也就是宋朝的時候,中國人已經開始使用削得很尖的竹竿,挖到地底1000多米的深度來鉆取石油。
根據中國歷史文獻的記載。
當時的中國人知道石油是可以燃燒的,也可以隔絕水分、所以古代的中國人便拿石油直接燃點,來煮鹽、用來照明以及取暖。
又或者把石油塗抹到木材制造的船身上,特別是吃水線以下的部位。
這樣,這些石油就可以當做天然的瀝青來使用,可防止進水。
在後來的唐朝、宋朝,因為中國人的生活的改善、煮鹽也得進步,以及對外海上貿易發達,需要制造大量遠洋船只,所以石油的使用也就有所增加。
在公元700多年的時候,古代的波斯人也已使用石油。
那時的巴格達就有用石油鋪的路。
雖然,古代的中國人使用石油已經有很長時間,但是中國人也好、波斯人也好,並沒有發展出現代化的石油冶煉、石油工業體系、以及現代化的石油化工體系。
這點反而是以歐美為主的西方人在近代工業革命以後,發明了現代化的石油冶煉工業,建立了現代化的石油工業體系。
在18世紀50年代,也就是1750年代左右,工業革命在英國展開,然後逐漸傳播到歐洲、北美。
在這期間,因為科學的進步、機器的大量使用、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的進展、對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開采技術的進步,促使人類對石油的使用與消耗不斷上升。
比如說,美國獲得獨立之後,因為工業的發展,對石油消耗的增加,人們越發註意到石油對現代工業的重要性。
促使人們去尋找更多石油的來源。
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開鉆門第壹口油井成功後,洛克菲勒更是以他的敏銳目光,看到了石油對工業的重要性和寶貴性,所以才傾全力來打造他的石油商業帝國,曾雄霸美國市場。
由於當時人們加大力度開采石油的目的,是通過對石油的冶煉,獲得煤油、汽油等燃料及制造化學品。
而美國又是這方面的先鋒及石化產業的表表者,隨著時代的步伐,美國也就拉開了現代化石油冶煉、化工的序幕,並逐漸建立起壹套體系。
到了1861年,在蘇聯的巴庫地區,因為該地的油田開采,人們更在該地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座煉油廠。
從1750年代,工業革命開展以來,壹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雖然汽車、飛機以及各式汽油機、柴油機以及包括塑料等化學品在內的的使用量不斷增長,特別是在歐美日本等各工業國人類對使用的總消耗雖然不斷上升,但占總體的消耗並不多。
比重遠低於煤炭的消耗例如:美國的煤炭消耗遠多於石油,俄羅斯(俄國)在蘇聯時期,從1924-1941年,工業生產高速增長。
因為重工業發展迅速,帶動了煤炭、石油、鋼鐵以及電力的生產開采業快速上升。
但是煤炭的生產量遠比石油多。
煤炭的產量可達壹年上億噸,但是石油也就有千萬噸左右。
但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從二十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以歐美日本為主的世界各國,大量消耗石油,對石油的消耗出現急速上升。
到了1980年代,人們已經使用完世界歷史上頭壹個壹萬億桶石油了。
人們使用完世界歷史上頭壹個壹萬億桶石油,實際上,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用了3000多年。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工業革命以後的幾百年間消耗的。
但是當人們消耗掉世界歷史上第二個壹萬億桶石油,卻僅僅是有了30多年而已。
人類累計使用了超過2萬億桶石油,但是使用的時間差距甚大。
前者是3000多年,後者僅30多年。
可見石油對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性。
----------------------------------------
遠古時代的榨油歷史
壓榨法是壹種歷史很悠久的制油方法。
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壓榨取油的記載。
在元代的《王禎農書》、明代的《天工開物》、《農政全書》中,都有榨油機和榨油方法的記載. 北京朝陽區境內的壹家飯店,在它的大廳裏,陳列著壹臺榨油機,據說它是現今我國保存的最完整、體積最大的手工榨油機。
它來自於湖南茶陵山區之中。
它的主體部分是用壹棵生長了三百年的樟樹制成的。
在當地使用了二百多年後,被這家飯店愛好收藏的老板搬到了這裏。
由於湖南山區盛產茶籽,當地農民便在農閑之季,將茶籽曬幹,搗碎後加上稻草做成油餅,用鐵箍固定後放在榨油機的榨膛中,用來榨油。
臥式楔子榨油機,在榨膛中裝好油餅後,在油餅的壹側塞進木塊,然後利用吊著的撞桿撞擊木塊之間的壹個三角形楔塊。
隨著楔塊被打入榨膛,榨膛中橫放的木塊會對油餅產生擠壓的力量。
正因為這種三角形的楔塊在榨油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這種榨油機才被稱為楔式榨油機。
隨著這個力量的不斷增加,就會有清亮的茶油流出來。
這種榨油機也可以榨花生、油菜籽等油料,壹天壹夜能榨出上百斤油來。
根據專家推測,北宋時期大型的楔式榨油機可能就已經出現,它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正是它們的出現,才導致了真正的專業榨油作坊的產生。
在宋、元、明、清近千年的漫長時間裏,正是這種榨油設備,為開封、北京、南京、杭州等先後興起的大都市,提供了充足的食用油。
采訪北京科農環宇機械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成號:如果從有準確史料可查的元代算起,這種老式的木制榨油機在我國差不多盛行了700多年,也許它存在的歷史可能超過了壹千年,壹直到解放後的1959年,全國還有木制榨油機15萬臺,出產的油脂占到了全國產量的40%,到了1964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全部淘汰木制榨油機,這種木制榨油機才逐步走下歷史舞臺。
這種傳統的榨油方法,大部分工作都要靠人力來完成,勞動強度非常大。
做壹塊餅要彎六次腰 做完餅後三個人撞 要打撞的時候三個人壹起打壹打咚壹打咚壹打咚壹咚壹身汗 累得很 第壹道做了後,還要把餅拿下來再拆 拆了之後再錘 放羊娃來錘 錘了之後再拿碾子碾 碾細了再來做二道 二道餅做好了再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