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端:在這種嚴酷和明確的標準下,整個社會制度失去了應有的彈性,僵化,最終由於無法適應新的社會形式而被淘汰。
其實不論法家,儒家,道家等治國理念,都沒有觸及到社會制度的核心,也就是什麽是壹個穩定的社會制度,標準只有壹個,就是這個社會制度要保證社會的上,中,下層有著良好的流通渠道,以這個渠道為核心,周邊再修飾壹些適合本國國情的什麽民主,法制,優勝劣汰,個人夢想等等理念,就是壹個合格的社會制度,這理解起來有點抽象。
簡單的說就是:任何社會都會產生精英階層,本質上都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而穩定的社會制度就是保證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有互相轉換的渠道,被統治階層能看到希望,統治階層有安全感。
就像美國:保持美國繁榮的不是什麽民主,人權,而是美國自建國以來所有人認可的美國夢,崇尚個人奮鬥的理念,才使美國的社會和經濟壹直保持著活力。
而中國歷史也是,封建社會的儒家思想加上科舉制度官僚制度,維系了王朝的相對活力,中國古代才會壹直領先世界,而當時中世紀的歐洲的貴族封地制,就扼殺了這種活力,所以歐洲中世紀的歷史就是壹群文盲打群架的歷史。知道歐洲資產階級思想為基礎產生的新的上下流通的機制,歐洲近代才繁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