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都,華夏聖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 絲路起點,運河中樞,牡丹花都,山水之城; 三代創世,魏晉風流,漢唐雄風,宋家文氣。 這是壹座在世界上唯壹能號稱國色天香的古都。5000年文明史,4000余年建城史,1529年建都史,是我國建都時間最長的古都。使其成為兼具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城市之美的全能冠軍,是人類最早的“山水城市”、“園林城市”。美國城市規劃學家西蒙茲教授稱:這裏是人類 “古代最佳人居環境城市”。洛陽,這座承載過十三朝文明的古都,曾經是光耀萬丈的世界焦點,現在正馳騁於王者歸來的征途。 歷史曾用名或別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師、成周、王城、雒陽、東都、東京、神都、洛京、京洛、洛都、洛中、嵩京、中京、西京。 洛陽,出河圖洛書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 的地位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華夏先民對祖地心理上的認同。無論是從神話英雄傳說的角度,還是從歷史考古斷代的角度,洛陽都是中華文明的發端之地——中國70%宗族大姓的起源地,全球1億客家人的祖籍地,儒釋道三教的濫觴地。可以說,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對於世界而言,欲探中華文化之源,必到河洛之間的古都洛陽。 洛陽,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也具南國水鄉嫵媚風流之質。開天辟地之後,三皇五帝以來,洛陽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為天人***羨之神都。她不僅是中國最早的政治首都,更是中華思想與文化的源頭聖地,可謂中華民族歷史的精神首都,是最早的中國,也是最本色的中國、最淵深的中國。
嵩嶽風光(5張) 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另有傳說洛陽是中華大地的龍脈集結之所,所以歷朝歷代均為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核心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堯、舜、禹等神話傳說多傳於此。同時,洛陽也是中國5000年文明歷史中最為古老的帝都王城,華夏,中華,中土,中國,中原,中州等稱謂均源自於古老的洛陽城和河洛文明。洛陽二裏頭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代。1960年在二裏頭遺址的上層發現壹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被認為是夏朝都城所在。 洛陽***經歷二十二個建都朝代,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影響力最大的都城,累計建都史達1500年以上。同時,洛陽也有“九朝古都“九朝”之說,因乾隆帝禦封嵩陽書院大門對聯中的“九朝都會”而得名,同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也有虛指“多”、“最多”之意,洛陽在歷史上曾長期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存在,歷代帝王貴胄、文人騷客等均對洛陽的都城地位有著極高評價。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裏均焉”;漢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漢班固曰“光漢京於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裏”;唐太宗曰“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唐玄宗曰“三秦九洛,鹹曰帝京”;韋應物說“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宋太祖曰“吾欲遷洛,以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司馬光曰“欲知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釋源祖庭—白馬寺(5張)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和華夏文化從萌芽、成長走向繁榮、壯大的中心和象征。史學考證知,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洛陽是中華姓氏主根、閩南、客家之根。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湯、武定九鼎於河洛,周公“制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洛陽歷代科學泰鬥、學術流派、鴻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冊,燦若繁星。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聯。伏羲,作為人文始祖,發現了“河圖”與“洛書”,發明了“八卦”,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老子著有《道德經》,蘇秦佩六國相印,縱橫遊說於六國之間,才子賈誼博懷濟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漢書》,許慎著《說文解字》,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張衡發明渾天儀、地動儀,蔡倫發明造紙術,虞初的《周說》,陳壽的《三國誌》,歐陽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等,無壹不是在洛陽這塊沃土上完成的。程頤、程顥兄弟開創宋代理學,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等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壹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洛陽才子”,“漢魏文章半洛陽”。張衡發明地動儀,蔡倫造紙,馬鈞發明翻車……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名人
古代
伏羲、宓妃、倉頡、後羿、嫦娥、夏桀、杜康、商湯、伊尹、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周平王、老子、蘇秦、伯夷、叔齊、白圭、張儀、呂不韋、劉邦、賈誼、桑弘羊、師史、蔔式、 漢光武帝、馬援、董宣、班超、班固、班彪、班昭、竇憲、蔡倫、張衡、許慎、張仲景、華佗、王充、皇甫嵩、司馬懿、關羽、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劉禪、袁紹、呂布、司馬師、鄧艾、鐘會、鐘繇、馬鈞、司馬炎、左思、陳壽、祖逖、劉琨、陸機、潘嶽、韓壽、劉徽、皇甫謐、裴秀 、石崇、綠珠、桓溫、杜預、拓跋宏、檀道濟、高歡、蘭陵王、高長恭、楊廣、韓擒虎、賀若弼、宇文愷、陳叔寶、獨孤信、李世民、長孫無忌、王之渙、武則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宋之問、李白、杜甫、李隆基、狄仁傑、白居易、李賀、玄奘、韓愈、吳道子、顏真卿、劉禹錫、元稹、劉希夷、朱溫、李存勖、李煜、趙匡胤、程頤、程顥、趙普、呂蒙正、司馬光、富弼、範仲淹、邵雍、歐陽修、李格非、文彥、博尹洙、藤子京、李龜年
現代
紀登奎、焦裕祿、李立、劉剛、楊立功、吳佩孚、馮玉祥、張鈁、武庭麟、王淩雲、孫善武、周鶴洋、閻連科、司馬武當、程琳、陳明、李準、朱軍、石萬強、張海 形成於洛陽的成語 數典忘祖、龍門點額、同心同德、窈窕淑女、壹日三秋、定鼎中原、問鼎中原、眾誌成城、紫氣東來、懸梁刺股、前倨後恭、債臺高築、旗鼓相當、樂此不疲、樂不思蜀、糟糠之妻不下堂、挑肥揀瘦、得隴望蜀、車水馬龍、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煮豆燃萁、小時了了、屍居余氣、車載鬥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勢如破竹、韓壽偷香、衛灌坐床、如坐針氈、擲果潘郎、洛陽紙貴、狗尾續貂、自慚形穢、分道揚鑣、請君入甕、壹箭雙雕、桃李滿天下、司空見慣、程門立雪、河東獅吼、國色天香、馬革裹屍、視死如歸、偃旗息戎、聞雞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