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淺談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識

淺談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識

節日,是人們平凡生活中閃耀的光點,它未必是轟轟烈烈的,卻又深深地嵌入在人們的心底,對人的情感和精神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節日與大自然的變化息息相關,隨著民族文化的逐步發展,節日的體系也在歷史的長流中逐漸穩固。但在現實生活中和,我們的孩子們可能對洋節比對中國傳統節日更加了解,缺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感知。這需要我們引起重視,探尋中國傳統節日的價值,激發幼兒了解民族文化的興趣,提升幼兒的民族情感。下面淺談在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活動的意義:

壹、有利於擴大幼兒的認知面

傳統節日覆蓋的範圍很廣,歷史悠久,群體性參與,這都體現了其廣泛性的特點。通過體驗傳統節日教育,幼兒能了解到中國的歷史文化知識、風俗習慣和社會禮儀規範等等。中國傳統節日循天時而成俗,孩子們在過節的同時也能關註到自然的變化。比如中秋節引導幼兒關註到月亮的陰晴變化,老師也可以抓住這個節日教育的契機引導幼兒對月亮進行系列性的觀察。在節日教育中孩子們還能了解到不同的神話故事,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

二、有利於提升幼兒社會情感

情感是人在社會活動中的壹種態度體驗,我們應當重視對幼兒的情感教育。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除了具有特色的節日風俗,還蘊含著深深的人文情感。幼兒在過節時,不僅僅是了解了節日的風俗習慣,還能體驗到其中的社會情感。比如重陽節讓幼兒關註到老年人,大班幼兒請爺爺奶奶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給他們捶捶背,端杯茶,了解爺爺奶奶的生日和他們喜歡做的事、喜歡吃的東西。在生活中孩子們更關註自己的需要,也許這是他們之前從來沒有關註過的,這壹個簡單的契機讓他們能關註到自己平時可能會忽視的老人,加深與爺爺奶奶之間的情感聯系,感受重陽節的意義。

三、有利於促進幼兒技能發展

中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每壹個傳統節日都有特別的習俗,習俗是節日重要的組成部分。春節我們壹起包餃子、剪窗花、貼春聯,寓意著人們對來年的美好希望。清明節幼兒自己在生活區搗青汁,做青團,他們既感知了植物的多樣性,又了解了面粉的特性,發展了手部的技能。端午節可以進行包粽子活動,幼兒通過包粽子、做香囊,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特有的韻味和文化。中秋節吃月餅,象征著十五圓圓的月亮,也象征著壹家人團團圓圓。小班幼兒在中秋節用彩紙來裝飾月餅、聽中秋節的故事;中大班幼兒可以和家長壹起制作月餅感受傳統佳節的甜蜜快樂等等。在形式多樣的習俗中,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各種技能都能在慶祝節日的遊戲中得到發展。

四、有利於促進家園***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成長的第壹環境,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家園互動,家長和教師教育理念的溝通,教育行為的壹致性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首先,我們可以通過走廊主題墻,展示各種節慶活動來歷、內容、習俗,讓家長對節日節慶課程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幼兒園教育的方向,從而產生參與活動的願望。還有,在每個節日節慶活動開展之前,給家長發放告知書,向家長介紹節日節慶課程,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節日的相關經驗。讓家長清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裏學什麽,在家配合做什麽。例如:參與節日準備活動,家長與孩子壹起搜集材料,從而調動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春節的時候,和孩子壹起掛燈籠、貼春聯,用各種喜慶的吊飾裝點家中的環境,讓孩子們參與進來。再次,邀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與孩子、老師***同感受節日的快樂。通過親子活動喚起家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可,通過家長與孩子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強家長對傳統文化的感性認識和興趣,引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喜歡和熱愛,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他們的子女,激發幼兒想要過“中國節”的欲望,使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幼兒期開始傳承下來。

綜上所述,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幼兒教育中要充分利用起來,為社會培養有用的全面人才。

  • 上一篇:請問在正式場合如何安排座次?
  • 下一篇:移動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有啥區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