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過針對陜北窯洞現狀的調研分析,對陜北地區繼續保留和發展窯洞建築,提出了符合實際的思路和對策。
人類上古時期的地理氣候形成了平均海拔為千米以上的黃土高原,得天獨厚的黃土資源造就了窯洞這種居住形式。目前我國窯洞主要分布在甘肅、山西、陜西、河南、寧夏等五省區,陜西省的陜北窯洞因其特殊的高原地貌是其中較為典型的壹支。陜北窯洞有悠久的歷史,原始社會時期就出現了窯洞式橫穴,在近代,陜北窯洞曾支撐中國紅色革命走向勝利。靠崖式窯洞和獨立式窯洞是其主要存在形式。
靠崖式窯洞:靠崖式窯洞是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往往數洞相連,或上下數層,有的在洞內加砌磚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潰,或外砌磚墻,以保護崖面。規模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組成院落,成為靠崖窯院。
獨立式窯洞:從建築和結構形式上分析,獨立式窯洞實質上是壹種掩土的拱形建築,先以夯土或磚石形成基墻,而後在其上用磚石起拱發券,最後上部覆土完成。獨立式窯洞四面臨空,故布局靈活,可形成三合院、四合院以及窯洞混合院落,應用非常廣泛。
21世紀以來,隨著陜北黃土高原經濟的發展,多媒體和網絡的普及,人們的觀念慢慢發生變化,在陜北地區窯洞被當成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先富起來的中青年人開始急切地“棄窯購房”或“棄窯建房”。2006年延安市楊家嶺的壹份調查報告表明,楊家嶺大部分居民都希望住商品房,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城區購買商品房,其中年輕壹代占絕大多數[1]。施工粗糙、品質低下、能耗極高的簡易磚混房屋在黃土高原村鎮已隨處可見,缺乏個性的、形體過於簡單的高層住宅在陜北延安等中等城市裏也比比皆是,壹方面能源和資源消耗成倍增長,另壹方面,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把陜北的城鎮裝扮的相當都市化、時尚化,讓人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窯洞居住功能的地位正在受到商品住房的嚴重挑戰,除了許多被廢棄的窯洞之外,大部分保留的窯洞只被單純的用做旅遊建築(“紅色聖地遊”和“黃土風情文化遊”),與此同時延安市許多公***建築也缺乏陜北地區的地域特色,窯洞對陜北地區建築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小,目前窯洞發展在陜北地區正處於壹個尷尬的境地。
那麽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窯洞的發展是否已經走到了它生命的盡頭?當然不是,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4點。
①從生態節能角度來看,古老窯洞有許多可以繼承的優點,冬暖夏涼、節地節能、生態環保。2006年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介紹說,中國建築能耗已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的27.5%左右,單位建築面積采暖能耗相當於相同氣候地區發達國家的2~3倍,因此建設部正在推廣適合我國國情的低技派建築技術,此舉不僅會降低開發成本,而且還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因此很有必要在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繼承與窯洞相關的節能技術。
②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低,地少人多,發展成本低廉、容易建造的低技術生態建築(如窯洞等民居)更符合我國的現實國情,更容易發揮綜合效益。在陜北地區,應用當地可再生可循環建築材料(黃土,青石),運用挖掘加固方式建造新型窯洞建築是壹條切合可行的途徑。
③國際上研究未來建築的建築師們,提倡減少建築在建造過程中對環境的損害,避免建築過度消耗能源,而窯洞正是他們努力研究和發掘的對象之壹,這些建築師們認為它是人類回歸自然的建築形式,是未來可以改良使用的建築。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和非洲的壹些國家,近年來都在建築改良使用方面進行了許多可貴地探索,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的白崖山區的現代化新型巖洞住宅,就沿用了當地傳統的方法創建,很受當地人民的喜愛[3]。
④陜北既是落後的地區,又是面臨區域發展的現代化建設地區,種種現象表明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陜北地區也無奈地迷失了自身的定位。若想解決此問題,除在城市規劃上因借地形,還要尋找地域建築文化做支撐,才能更好地完成城市定位。窯洞作為陜北傳統的地域建築符號,其作用不容忽視,它是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以上分析看,陜北地區的均衡發展確實離不開窯洞的發展,窯洞經過改良創新,在建築形式、建築功能、節地節能等方面還可以走的更深更遠。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陜北地區經濟發展對窯洞建築的影響,筆者在陜北做了現場調查。從調查結果看,普通的陜北群眾都很認同窯洞這個文化符號,保留和發展窯洞在陜北地區有相當的群眾基礎,但是,由於衛生條件差、交通不便等原因,窯洞建築又不能完全滿足當地群眾對現代生活的追求。那麽到底如何發展窯洞?已經有許多專家學者在進行窯洞改良設計的時候,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如陜北延安寶塔區棗園鄉新窯洞示範區的建造。此新窯洞示範區由大隊統壹規劃,北京某建築師提供設計方案,村民自籌資金統壹建設。建成之後,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和社會效益。
①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傳統石窯拱形結構相結合,既能保留其冬暖夏涼的特色,又能進壹步加強窯洞結構的穩定性。
②整個空間功能分區比較清晰。地下室存儲雜物;壹層為客廳、客臥和廚房——公***空間;二層為主臥(內設有傳統土炕和土竈)、次臥、起居室——私密空間,保證了動靜分離,保留了當地民居特點。
③基礎設施統壹規劃建設(天然氣、鍋爐、道路和排水溝)。
棗園鄉新窯洞示範區,既保留了陜北地區的地域性,考慮了陜北人的生活習慣,又運用了現代技術對窯洞進行改良,部分設施達到統壹規劃統壹建設,作為壹個窯洞建築的示範點,為發展窯洞提供了積極思路。陜北窯洞的保留和發展除了因借以上的思路,還應該註意以下5個方面:
1.合理、系統的科學規劃窯洞建築群。傳統的較為零散的窯洞建築布局必將得以改變,代之而起的應是以壹個相對集中的生活居住區域為單位(如壹村或村小組)、合理選址、統壹規劃、壹次建成的居住區。以建設窯洞居住小區為目標,將總體的水、電、暖等供、排系統集中於壹個體系,並將室外環境及配套設施統壹納入總體規劃之中。這樣既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降低建設成本,又為新型窯洞建築總體功能的升級創造條件。另外,因山就勢地規劃窯洞群,或是順著山勢呈等高線布置,或是潛隱在大片土坡之下,使其最大限度地與大地融合,這樣也不會影響黃土高原村鎮特有的景觀意象。
2.在建築設計方面,應使用建築語言抽象表達窯洞醇厚樸實的氣質和冬暖夏涼生態的特點,不加分析地完全模仿照搬現代符號語言,建造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使得陜北城鎮千城壹面、千樓壹面,從而失去了陜北的地域特色,模糊了革命聖地的身份。
3.在建築功能方面,過去陜北窯洞主要用作居住功能,今後要拓寬其使用功能,窯洞要扮演多類型建築的角色。除保留修葺老窯洞發展紅色旅遊和農家樂之外,還可以修建窯洞辦公建築、窯洞療養院、窯洞銀行(國內國際已有許多成功範例,如延安市楊家嶺窯洞賓館,俄羅斯創建的“山洞醫院”)。改變窯洞平面形狀的單壹,適當擴大單體跨度,設置必要的防護體系,增加科技含量,對窯洞建築再設計,完全可以增加其使用功能。
4.窯洞發展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政府應加強窯洞周圍生態環境的治理。陜北曾以其溝溝坎坎養育了整個中國革命,但也因為那時的過度開墾,如今的陜北出現了相關的後遺癥——水土流失現象,沙塵暴天氣,甚至山體滑坡。因此相關部門制定環境工程政策,堅持退耕還林、封山綠化,加大對地質災害治理的研究和投資,對保護發展窯洞有重要意義。
5.使用簡易成熟的現代技術克服傳統窯洞陰暗、潮濕、通風差等缺點,整合古老窯洞冬暖夏涼、節能節地等優點,建造新型窯洞。
a.采用簡易成熟的技術,對窯洞內部進行通風、防潮除濕、采光的技術改造。如靠崖式窯洞,可以在靠崖那壹側設天井通風除濕,或者建造“前大後小”喇叭口的靠崖式窯洞改善采光問題;
b.結合陜北地區太陽輻射資源豐富、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大的氣候特點,加強太陽能多種利用(建造陽光玻璃房,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種植向日葵,提煉葵花油),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
c.建造屋頂花園。在窯洞的屋頂上保持至少1m厚的黃土層,種植耐幹旱喬、灌、草,合理栽植當地淺根的經濟作物,科學搭配針闊葉樹種,既降低屋面的室外綜合輻射溫度,又美化室外環境增加收入(見圖3);
d.盡量采用石材、黃土等當地建築材料,減少運輸能耗和成本,避免產生建築垃圾和建築汙染。
e.結合陜北水資源狀況和氣候特點,保證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態環境用水。在院內、在窯頂收集雨水作為中水之用,汙水也盡量回收利用,在缺水的陜北地區,要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
f.集中資金,統壹規劃設計沼氣池,在房前屋後種植菜地,運用生態循環原理,改善局部環境。陜北吳起縣正在推廣相關的項目,並且已經取得階段性的生態效益。
結語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除了應用新技術新材料建造富有時代感的居住建築之外,在全球資源匱乏、能源日益緊張和城市面貌雷同的情況下,目前在陜北地區發展節能生態的新式窯洞是必要的,而且應像保護生物多樣性壹樣保留富有陜北特色的窯洞建築。
有效的保留和發展陜北窯洞,除了合理系統的規劃窯洞建築群,尊重陜北的地域文化和陜北人的生活習俗,吸收窯洞尊重環境、節能生態的優點,以及探尋先進的現代技術解決窯洞現存的不足,關鍵還需要政府、建築師和群眾三者的配合。當地政府應通過各種手段積極引導,提升當地群眾對窯洞建築的自信心,建築師應采用專業知識精心設計改良窯洞。有了社會各個層面的廣泛參與,陜北地區的面貌會更有特點,古老的窯洞會煥發出新的活力。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