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學兼天人,會通古今\x0d\ 中國古代有代表性的史學家及其撰述,壹般都具有恢闊的歷史視野。他們學兼天人,會通古今,用包容壹切的氣勢和規模,闡述歷史的發展過程,探究歷史的前因後果。\x0d\ 會通古今,重視通史著述,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主潮。\x0d\二、以古為鏡,經世致用\x0d\ 1、評今略古、註重當代史的研究,可以說是我國史學的壹貫傳統。\x0d\ 2、我國自古以來,對於歷史遺產和記事寫史,很註意借鑒和垂訓的作用,所謂“以古為鏡” ,發揮史學的經世作用。\x0d\ 3、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史上,史學家向來都對國家治亂興衰給以極大關註,表現出飽滿而深沈的政治情懷。這種政治情懷,大多以經世致用為其出發點和歸宿。\x0d\ 4、另壹方面,中國政治又始終關註史學,對史學的發展有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了政權對史學事業的控制,在壹定程度上扼殺了史家的創造精神。\x0d\三、求實直書,書法不隱\x0d\ 我國古代史學家歷來把秉筆直書視為持大義、別善惡的神聖事業和崇高美德。直書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古代史學的求實精神,而曲筆在任何時期都不可能成為公開提倡的行為。\x0d\四、德識為先,才學並茂\x0d\ 1 、重視史家業務和思想修養,是中國古代史學的壹個優良傳統。劉知幾認為,史家必須兼有史才、史學、史識三長。後來,章學誠又補充了“史德” 。德、才、學、識是對史家素質的全面要求,因而它就成為史家的奮鬥目標和評論史家的標準。\x0d\ 2、儒家學說支配中國思想界幾千年,影響極其深遠。經學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現,它是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和行為準則的學說,並且成為修纂史書的指導思想,也是這些史書企圖通過歷史經驗反復闡明的史義。這裏不可避免地包含壹些思想糟粕,表現了中國古代史學的歷史局限性。
上一篇:如何踐行中華傳統美德?下一篇:澠池縣2022年春季開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