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說書是1936年誕生的。
浦東說書起源於宣傳佛教的因果教義,生活在浦東的唱導法師手敲小鈸,用浦東語言、語音、語調,自擊、自說、自唱,其內容都是佛法和經文,其旋律既匯集了浦東的山歌、田歌、鹽歌、漁歌,又融入了源於佛教音樂的蓮花落。
逐漸變成擺脫“梵唄”即傳統佛教音樂的“因果調”,故浦東說書最初稱為“說因果”或“因果書”,至今崇明和流傳到浙江平湖、嘉興等地的浦東說書仍稱“因果書”。
擴展資料
浦東說書以浦東方言表演,用鈸子伴奏,以醒木、折扇、手帕為輔助道具。傳統的表演形式壹般為單人坐唱,演員身著長衫,演出開始用竹筷敲鈸子唱四句詩或詞,再唱開篇。
後說長篇正本,在長篇時開頭也是唱壹段,長篇以說為主,時有穿插唱。解放後經過改革,增添弦樂伴奏,並有群唱、表演唱等形式出現。
浦東說書說唱時敲鈸子以渲染氣氛,增加美感。鈸子聲的輕重緩急隨著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感情的變化而變化,語言通俗生動,富有生活氣息。
百度百科-浦東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