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淮海的風土人情

淮海的風土人情

分類: 文化/藝術 >> 民俗傳統

解析:

1、悠久的歷史文化

板浦鎮建於隋末唐初,自隋唐以來,壹直是古海州所轄的經濟繁華、文化發達的文明古鎮。歷史上是 淮北最大的鹽都,是全國四大鹽碭中最富有最繁華的地方。“得山海之勢,具魚鹽之 利”的兩淮鹽商大都聚集於此。古色古香的建築物,石板鋪地的深巷小街,青磚小瓦 的幽深庭院,使人感到古老而清新。從1912年灌雲建制,至解放前夕,壹直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即為古海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重鎮,是清代著名文學家、數學家許喬林、許桂林的故鄉。李汝珍在此生活30年,撰寫了文學名著《鏡花緣》。1912年置縣時為灌雲縣治,1949年後為縣屬鎮建制。

板浦是淮北最著名的古城,文化教育事業相當發達,歷代人才輩出。明代作家吳承恩,清代經學大師淩延堪,大學士阮元等曾遊學板浦,光緒年間在鎮北中正出了個武狀元卞賡,駐守廣州後,衣錦還鄉,狀元府遺址尚存。文學巨匠李汝珍 寓居板浦長達30年(李汝珍紀念館已正式開放)而寫出文學名著《鏡花緣》,成為不朽之作。板浦的教育事業壹直經久不衰。“精勤書院”、“敦善書院”可上溯壹百多年。 頗有名望的江蘇省第8師範學校曾壹度設在板浦。板浦中學已有60多年歷史,原江蘇省長惠浴宇、聯合國科教文預算局局長楊天全曾在該校就讀,這裏還是現代著名科學家汪德昭、汪德輝、汪德宮汪氏兄弟的故鄉。

2、富饒的壹方熱土

板浦鎮位於灌雲縣北部,地處善後河北岸,東、西、北三面均與東辛鄉接壤,南與板浦果園相鄰,緊靠204國道線,面積2.7平方公裏,耕地1319畝。該鎮地熱平坦,高程為3至3.5米。土壤屬二堿性粘土,地下水質差,井水不宜食用。該鎮交通規則十分方便,與鄰近市、縣、鄉、鎮之間都有客車通行。板浦鎮解放前房魏路窄,道路泥濘,大小街巷坎坷不平,解放後復修了中大街,拓寬了東西大街,新辟了菜市街,新建了大會堂,改造了市容。初步形成紡織、食品、建材、機電、化工、包裝配類生產體系,骨幹工業企業主要有電鍍廠,年產百噸優質醋的副食品廠,100臺布機的織布廠,以及化工廠、包裝廠、保溫廠等,主要產品有傳統名特優產品“汪恕有”滴醋(88年獲中國博覽會銀牌獎,89年獲部優產品),包裝紙箱、鍍鋅鋼管、二號熔劑,碳酸鈣系列產品、全棉及維棉白布等。

板浦鎮文化教育較發達,解放前板浦就有私立小學11所,初級中學1所, 解放後,文化教育得到發展,現有中學2所,小學數所學站、電影院、職工俱樂部等文化設施,衛生事業也有較大發展,解放前只有幾家私立醫院和藥店,現有中心醫院壹所,病床近百張,醫務人員近百人,鎮轄村設有衛生所,部分工廠還有門診室。

3、獨特的風味小吃

板浦飲食文化歷史悠久,頗具特色。其中以“汪恕有滴醋”為最佳。此醋用高梁釀制 而成,風味獨特。袁枚詩雲“鎮壓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第壹,浦口醋次之。乾隆皇帝食此醋後也贊不絕口,故有“皇帝老兒嘗滴醋,袁大才子寫名著”的佳話。

  • 上一篇:淺談弓的分類——傳統弓分類
  • 下一篇:遊戲裏有哪些讓妳覺得驚艷的文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