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石雕歷史悠久,技藝“巧奪天工”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壹朵奇葩,素有“民族之光”、“中華壹絕”之美稱,2001年被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石雕工藝城”稱號,2003年9月被授予“中國石雕之都”稱號,2005年被國務院選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惠安石雕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晉代閩林始祖林祿墓的文武仲翁、虎、羊等圓雕。唐末五代閩王王審之兄長王潮墓前門石雕作品,有文官武士各壹位,石馬、石羊各壹對,其陵的墓室結構、建築技法和石雕藝術,傳承那個時代的中原風格。
宋元以來,是惠安石雕發展成熟的時期,也是以惠安為代表的南派藝術形成自己鮮明獨特藝術風格的時期。如果我們以“駿馬秋風塞北”來比喻北派的豪放雄壯,那麽南派的婉約精妙,就該是“杏花春雨江南”南派石雕藝術這壹風格特征,集中體現在惠安石雕的主要代表石獅、龍柱身上。北宋初期興建的我國壹座梁式海港大橋—-洛陽萬安橋是惠安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石雕工程,也是海灣建橋史上的創舉,有“海內第壹橋”和“天下第壹橋”的之譽。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現有國內僅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惠安崇武古城(明隆慶年間和清順治八年,戚繼光和鄭成功分別於此據城抗敵),其建築全部采用當地盛產的花崗巖作材料,是壹座名副其實的石城,最能體現惠安石文件化的內涵。
明清時期,惠安民間石雕藝匠總結雕刻龍、風、獅形象特征的經驗,叫做“啼獅、笑鳳、落頷龍”,所以在他們的手下,獅子總是表現出壹種似笑非笑的滑稽表情,在藝術處理上,往往使茂密卷曲的須毛和眉毛盡量遮攔獅子銅鈴的眼睛,極力使威猛的獅子顯得和善可親,以迎合南方人喜歡舞獅的愛好和欣賞習慣。這說明惠安的石雕已擺脫了壹馬平川的中原北方傳統特征,汲取了閩南青山秀水的幾分靈氣而形成自己鮮明獨特的藝術特征,走向成熟與獨立,並從此影響了中國石雕藝術的半壁江山。
在藝術形式上,李周還發明了“針黑白”,利用黑白成像的原理創造了壹種嶄新的藝術表達形式,這就是成熟於現代的影雕。影雕把南派精巧纖細的藝術特征發揮得淋漓盡致,是對中國石雕工藝的壹大貢獻,更強化了以惠安石雕為代表的南派石雕藝術在全國的地位,是南派藝術所擁有的“專利”。
從藝術影響來講,清末民初,惠安石雕已名揚全國。清道光五年即1825年,惠安蔣國衡、蔣鏜主持建造的福建仙遊東城門外石牌坊,雕滿龍、鳳、獅、麒麟、花、鳥、銘文等,是南派石牌坊的代表作,號稱“古建之花”。
新中國成立後,惠安雕刻工藝獲得新生,雕刻工藝珠聯璧合,佳作燦若繁星,不勝枚舉,應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所請在廈門集美建的鰲園,是惠安現代石雕工藝水平的集中體現。全園有青石雕650件,內容包羅萬象,集古代歷史題材、中國革命史與新中國建設史於壹園,是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壹大奇跡,被視為中國石雕藝術的大觀園。由毛澤東主席題詞的集美解放紀念碑也是惠安雕匠同期所建。五十年代,首都北京幾個重要歷史時期的紀念性建築物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十大建築都留下惠安藝匠的不朽之作。
改革開放以來,惠安石雕又有新跨越。七十年代主要作品有:人民大會堂前石柱;毛主席紀念堂;八壹南昌起義紀念碑;廈門鼓浪嶼全國最高的人物雕像、15.7米高的鄭成功塑像;莆田湄洲島海峽和平女神天上聖母媽祖雕像;福州西禪寺全國最高的石塔;江蘇淮安周總理紀念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南京雨花臺紀念館;錦州解放紀念碑;遼沈戰役紀念碑;湖南韶山毛澤東詩詞碑林;西安兵馬俑陳列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皇帝陵;西藏賓館;青藏川藏公路紀念碑;井崗山會師紀念碑;廣州玄武塔;臺灣鳳山500羅漢;臺灣嘉義先天玉虛宮那200多平方九龍壁及九龍池更是氣勢非凡,世所罕見,堪稱世界之最!還有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峽的鄭和雕像;日本鑒真和尚和那霸市“福州園”等等不勝枚舉。
80年後主要作品有;深圳錦繡中華、文化民俗村;仙湖弘法寺;深圳解放紀念碑;海南三亞鹿回頭雕像;崇武“魚龍窟”巖雕群;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惠安科山公園百獅園;中華世紀壇:泉州“鯉魚化龍”石雕(球體直徑10米,總重340噸,是全國目前最大的鏤空石刻圓球);深圳永福廣場19.99米高的白色花崗巖“九龍柱”更被授於“上海吉尼斯世界紀錄”。
近年來,傳統雕刻在保留原有風格基礎上,與現代雕藝相結合,文化含量更高,門類更多,技術更高,成為全國石雕石材加工能力最強、工藝最精技術最先進、出口量最大的石雕石材集散地。石雕工藝品門類齊全,產品豐富,由傳統雕刻品銜生出碑石、燈籠、雕刻品三大行業,形成了圓雕、線雕、浮雕、影雕、沈雕、微雕六大類。其中影雕素有“中華壹絕“殊榮;碑石、園林雕刻、造園石材和建築構件加工己形成規模生產,產品廣泛應用於建築、園林、城市雕塑、寺廟、陵園、牌坊、橋梁等。惠安是全國最大的石材石制品集散地之壹,形成礦山開采、荒料營銷,各種石制品加工及營銷、石材機械及其原輔料件制造、石材行業環保治理技術和展示及專業市場配套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產品暢銷日本、歐美、東南亞、中國大陸及港澳臺等地區。全縣石雕石材及配套雕刻產業企業1300家左右,在全縣341家年產值千萬元以上的企業中石雕工藝品有193家,從業人員10萬多人。2011年石材產值總量、規模和出口量均名列全國同行業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