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對香港釋放出的信號有應突破傳統思路局限、啟示香港須從心態上bai“脫西入中”。?
壹、應突破傳統思路局限??
在特區建立初期,毗鄰香港成為深圳得天獨厚的優勢之壹,港商跨過深圳河帶來的資金、技術、經驗成為深圳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之壹。1980年,深圳經濟生產總值僅為2.7億元人民幣,是香港的1/2500,40年後,深圳的經濟規模已經超越香港,兩座城市之間也開始探索新的***生關系。?
“深圳與香港的關系近年來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深圳不僅在經濟規模上超過香港,更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體系中壹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已經開始起到龍頭作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1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
南開大學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認為,“壹國兩制”的內部和外部條件都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未來的“壹國兩制”實踐將更加突出中央主導,“壹國兩制”的實踐模式也將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區的深圳和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都建設好,並推動其融合,這將突破“壹國兩制”的傳統思路局限。?
二、啟示香港須從心態上“脫西入中”??
在深圳與香港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中,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學者均提到,科技創新將成為這壹過程中的重要抓手。?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則對記者表示,深圳經濟特區40年來在中央的帶領下,實現創新科技產業轉型,克服壹個又壹個的難關,這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特別是深港融合有非常重要的啟示作用。?
曲建認為,如果深圳和香港在科技創新領域可以加深合作,納為壹體,將成為全球三大創新中心之壹,其中前景巨大。?
目前,深圳正在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也在為香港年輕人創新創業營造環境,希望吸引更多香港年輕人前來。“香港的創新需要與深圳的產業進行聯動,如果香港年輕人能夠把自己創新的想法與深圳的產業化創新能力進行聯動,可以進壹步提升香港的創新能力。”曲建說。?
“香港未來想要在大灣區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就必須與深圳聯手,‘脫西入中’,借助內地的發展,推動香港走科技創新等發展道路。”劉兆佳分析認為,假如香港能藉此突破當下經濟發展的問題和瓶頸,將有效解決部分人群向上流動的需要,也將有利於香港政治局面的穩定,遏制尤其在年輕人中出現的本土分離主義思潮,“把對國家的對抗轉為合作,疏離轉為親近”。?
擴展資料?
邊緣化的香港是“包袱”而非正資產:?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對記者表示,中央對深圳下放更大的權力,也意味著深圳對香港開放的大門將更加開放,這是壹種新的制度實踐,也將推動香港更多參與到深圳的發展中。?
面對深圳迎來更多改革“利好”,有些香港媒體也拋出了“北京意在提高深圳地位,邊緣化香港”的論調。對此,劉兆佳直言,所謂“邊緣化”,是近年來香港自身缺乏危機感的結果,而非“北京希望把香港邊緣化”。?
恰恰相反,中央政府壹直希望協助香港解決好自身問題,因為壹個被邊緣化的香港是中央的“包袱”而非正面資產。?
曲建也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重點發展科技創新產業,香港主要是國際金融與國際航運,從城市的分工定位上看是有差異的。?
“深圳的作用是在全球科技創新產業分工中參與競爭,在香港的功能不能有效發揮時,形成支撐性作用”,曲建表示,“香港應該擔心的是自己能不能更有效地發揮其金融、航運等功能。只要能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香港就無需擔憂。”?
“要解決香港的問題關鍵不在於北京,而在於香港自身的努力。倘使香港還不能洞悉國際形勢的轉變,不能重新定位自己在東方和西方間的位置,不能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那被邊緣化是遲早的。”劉兆佳警告稱。?
環球網-權威解讀: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對香港釋放出哪些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