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清代廣式家具的風格特點有哪些

清代廣式家具的風格特點有哪些

壹、廣式家具的形成

明末清初時期,由於西方傳教士大量來華,傳播了壹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當時對外貿易和文化藝術交流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經濟和文化藝術的繁榮。廣州由於它特定的地理位置,便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壹個重要門戶。自明季葡萄牙人來華以後,其聚居地澳門,高棟飛甍,櫛比相望。至清初,隨著對外貿易的進壹步發展,廣州的商館、十三洋行等先後建立,這些商業機構的建築大都摹仿西洋形式,壹時官府、民居也多相率效仿,於是形成壹股空前的“西洋熱”。其它如象牙雕刻、瓷器燒造以及景泰藍等各種工藝也都隨之有了相應的變化和發展,這些變化和發展必然影響廣州傳統的家具制作業。家具和建築緊密相關,西式宮殿堂館的興建,必然要求配置成套的與西方建築藝術風格相協調的室內裝修和家具。加以廣東又是貴重木料的主要產地,南洋各國的優質木料多經由廣州進口,制作家具的原料也較充裕。這些都是乾隆時期廣式家具形成和發展的有利條件。

二、廣式家具的風格和特點

(壹)用料粗大充裕

以清宮所藏廣作紫檀雕花長桌為例(圖1),此桌長 165.5、寬 38.7、高 89.2 厘米。桌面邊框寬 10 厘米,厚 3 厘米。下為托腮,厚 1.3 厘米,它與桌面系壹木做成。實際上用於做桌面四框的木料厚度為4.3厘米。桌面板心用壹塊寬18.7厘米的整板鑲成,下面輔以穿帶四條。面下是束腰,高 4 厘米,厚 1.1 厘米,中間鏤雕出串枝西洋卷草花紋。束腰下托腮與上托腮對稱。再下是牙板,厚 2.2 厘米,寬 9 厘米,浮雕西洋卷草花紋。牙板下沿隨花紋形態作成曲邊。四角立四腿,由於上下托腮的作用,桌沿噴出較多,因而四腿的拱肩也較大。四條腿通體飾西洋花紋。四腿與牙板結合的拐角處,作出與牙板曲線相呼應的翅式牙。翅式牙也是與腿壹木做成的。腿方 5.5 厘米,下端為軟彎內翻馬蹄形,8 厘米見方。且不說桌面四框以及束腰、牙板用料寬厚,單就腿足來說,它是用壹塊 8 厘米見方的粗料加工而成。除上端靠裏側部分留作榫頭,下端裏側削出馬蹄以及中間預留腿柱、翅式牙外,腿柱裏側兩面和拱肩以上部分的木料全部削掉,可見用料之費。此桌由於用料粗大,馬蹄向內兜轉較大,所以看上去似顯笨拙,不如明式家具俊美。廣式家具的特點之壹,是不管腿足的彎曲度有多大,壹般不使用拼接作法,而喜用壹木挖成。再以清宮所藏紫檀雕花嵌琺瑯扶手椅(圖 2)為例,椅橫 64.3 厘米、縱 51.4 厘米、通高114.8厘米,面高53厘米。椅背搭腦用壹塊長51、寬18、厚6厘米的板材刮削成3.5厘米厚的弧形板,然後在板上鏤雕出大曲率的勾卷雲紋。微向外彎曲的扶手,亦采用厚板鏤雕的同樣做法。這種做法必須要有壹定厚度的材料才行。椅背的背板用壹塊厚 5 厘米、長 46 厘米、寬 25 厘米的木板削刮成 2 厘米厚的“S”形曲線板。在板的前後兩面雕勾卷雲紋。正面上部嵌壹黃楊木雕磬紋及流蘇圖案,正中起槽,鑲嵌銅胎掐絲西洋花紋琺瑯片。背面正中浮雕西式珠花壹枚。此椅椅面厚 3.2 厘米,采用低束腰形式,束腰高 2 厘米。牙板上安托腮,足間安管腳棖,四條橫棖的高度相同,寬度也與腿的寬度相同,為 3.5 厘米,厚 2.5 厘米。四面腿內鑲壼門牙條,管腳棖下面也飾有牙條。此外,在椅背搭腦鏤空透孔中和扶手內框亦均滿嵌西洋紋花牙和牙條。此椅構件裝飾繁瑣。從器身各部比例看,坐面橫度大於高度,坐面縱向尺寸幾乎與高度相等,給人以穩重大方之感。至於用料方面,與平常的椅子相比,材料耗費要多用許多。

清宮舊藏還有壹件紫檀雕花櫃格(圖3),從外形看不顯笨重而頗為俊秀,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是靠在邊角處的巧妙修飾緩和並彌補了因邊框材料過大而出現的呆板。從而收到優美、俊秀的藝術效果。其方法是在四框裏口邊緣雕壹道寬約壹厘米的繩紋,繩紋外再作壹道約 0.2 厘米寬的陽線,再外為 3 厘米寬的素混面。這樣壹來,便造成壹種仿佛繩紋邊是在邊框上另加的視覺效果,從而避免了因材料過大而產生的笨重呆板感。中間的橫梁亦采取同樣做法,上下兩邊做成繩紋,中間做成混面雙邊線。實際橫梁厚度為 3.4 厘米,這在同類櫃格的橫棖構件中,已是大比例了。至於門板和兩山鑲板,板面裝飾的花紋圖案,均用陽刻手法,雕刻的花紋高出襯地平面達 0.5厘米,加上鑲入邊槽的厚度,實際厚度要超過 1 厘米。

總之,廣作家具在用料方面是比較寬裕大方的。在這方面,和蘇作家具風格截然不同。蘇式家具以俊秀著稱,用料較廣式家具要少。由於硬質木料來之不易,蘇作工匠往往惜木如金。他們在制作每壹件家具前,先對每壹塊木料反復觀察、衡量,精細打算,盡可能把木質紋理整潔美觀的部位用在表面上。不經過深思熟慮,決不輕易下手。為了節省材料,制作暗處構件還常用其它雜木。筆者所見宮中收藏的壹些蘇式家具,十之八九都有這種情況。而明清兩代的蘇作家具都是如此。撙節木料的情況多表現在面內穿帶的用料上。蘇作家具大多掛油漆裏,目的在於使穿帶避免受潮,保持木料不致變形,同時也有遮醜的作用。

廣作家具就不同,為講求木性壹致,大多用壹種木料做成。通常所見的廣作家具,或紫檀、或紅木,皆為清壹色的同壹木質,決不摻雜別種木材。而且廣作家具不加漆飾,木質完全裸露,使人壹看便有實實在在、壹目了然之感。

(二)裝飾花紋雕刻較深,刀法圓熟,

磨工精細廣式家具裝飾花紋的雕刻風格,在壹定程度上受西方建築雕刻的影響,浮雕隆起較高。壹組線條,往往由不同層次表現,雕刻花紋大都隆起,個別部位近乎圓雕。如宮中收藏的乾隆時期的紫檀雕雲龍大櫃,櫃門板心滿施雕刻,浮雕的雲朵緊密相連,龍紋的雕刻隆起更高,龍身在雲朵中穿騰、扭曲翻滾,張牙舞爪,姿態雄勁有力。加之磨工精細,使紋飾表面瑩滑如玉,絲毫不露刀鑿的痕跡。

再以前述紫檀雕花櫃格為例,櫃格正面兩門板心都飾以陽刻花紋,四角及正中心雕折技花卉。花朵及枝葉叉芽四出,由於雕刻較深而富於立體感。所飾西洋巴洛克花紋,翻卷回旋,線條流暢。圖案間隙留出襯地,在雕刻時,除圖案紋飾外,余地則用刀鏟平,再經打磨平整。雖有紋脈相隔,但從整個地子看,決無高低不平的情形,與用刨子刨平的木板完全壹樣。可見在花紋圖案雕好以後,磨光亦需花費很大的功夫。櫃格兩山的板心也同樣如此。每塊板心在離邊框3至4厘米處,雕壹道約0.3厘米寬的絳子線,正中浮雕折枝花卉。雖然雕刻較深,手模時,卻有圓滑柔和之感。襯地表面,亦平滑如鏡。在板面圖案紋理復雜、鏟刀處處受阻的情況下,能把地子平面處理到這種程度,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

三、廣式家具的裝飾題材

廣式家具的裝飾紋樣,也受西方文化藝術的影響。明末清初之際,西方的建築、雕刻、繪畫等技藝逐漸為中國所應用。自清代雍正至乾、嘉時期,模仿西式建築的風氣大盛。除廣州外,其它地區也有這種情況。如在北京西苑壹帶興建的圓明園,其中就有不少建築從形式到室內裝修無壹不是西洋風格。為裝飾這些殿堂,清廷每年從廣州定作或采辦大批與之相諧調的中西結合式家具,即以中國傳統作法做成器物後,再用雕刻、鑲嵌等工藝手法飾以西式紋樣。這種西式紋樣,通常是壹種形似牡丹的花紋,也有人稱之為“西蕃蓮”。這種花紋線條流暢,變化多端,可根據不同的器形而隨意發生延伸。它的特點是多以壹朵或幾朵花為中心向四周伸展枝葉,且大都上下左右對稱。如果裝飾在圓凳上,則枝葉多作循環式,各面紋飾銜接巧妙,很難分辨它們的首尾。

廣式家具除裝飾西式紋樣以外,亦有相當數量的飾以傳統紋樣。如各種形式的海水雲龍、海水江崖、雲紋、鳳紋、夔紋、蝠、磬、纏枝或折枝花卉,以及各種花邊裝飾等。有的廣式家具則中西兩種紋飾兼而有之;也有些廣式家具乍看都是中式花紋,但細看起來,仍或多或少地帶有西式痕跡。再以前述紫檀椅為例 :椅背搭腦做成中式如意雲頭狀,而在透孔處另鑲以薄板雕刻的西式卷草花紋。背板為曲線形,飾以中式勾卷紋,正中鑲嵌西式花紋琺瑯片壹塊,琺瑯片邊沿木板嵌口又飾以西式卷葉邊。椅背正中嵌黃楊木雕磬紋和流蘇,然緊靠磬紋上部又雕壹朵西式瓣珠花。再以前述紫檀櫃格為例:兩山雕刻的是中式折枝牡丹,都是傳統裝飾紋樣,但在四角與正中花紋之間,又雕壹組西洋“巴洛克”風格的圖案。上部架格部分四框飾繩紋,中間裝抽屜兩層,每層四個,面板用影木做成,而在抽屜面外,又以紫檀薄板雕刻西洋花瓣飾邊。這種裝飾手法,在廣式家具上是屢見不鮮的。在眾多的廣式家具中,帶有洋式花紋或西洋紋飾痕跡的約占十之六七。

四、廣式家具的結構

廣式家具的裝飾紋樣和雕刻手法上受西方文化藝術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而在結構上卻基本保持著我國明代家具的傳統形式,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略有變化而已。

先說桌子,桌子分兩種形式:壹種是四個桌腿在四角,大多帶束腰,另壹種是桌腿裝在桌面兩端縮進壹些位置上。前者稱“桌形結體”後者稱“案形結體”。明代案形結體的長桌多用夾頭榫結構,也有用托角榫的,但數量不多。清代則用托角榫的較多,偶爾也有用夾頭榫。桌形結體的做法基本沿用明式,沒有什麽明顯變化。廣式家具也不例外,如前述紫檀雕花長桌,桌面和其它部位采用傳統結構。桌面用攢邊作法,腿與面的結合用長短榫結構,腿和牙板用抱肩榫結構。清代椅凳坐面與腿的結合通常與采用這種作法,面下帶束腰。如果凳面是圓形的,則采用弧形抱肩榫。

清代的扶手椅大多采用束腰作法,先做成帶束腰的坐面,然後在面上另安扶手和靠背。這是沿用明代床榻的做法,與明式扶手椅做法截然不同,明式扶手椅很少帶束腰的,後背兩側邊柱與兩條後腿用壹塊整木做成。清代扶手椅也稱“太師椅”,大都帶束腰,後背與坐多為九十度直角。有的即使有背傾角,和明式相比差別也很大。如前述紫檀扶手椅,椅背兩邊立柱與坐面基本垂直,只是搭腦處略向外彎轉,從而形成九十五度的背傾角。後背和扶手都采用框式結構,用走馬銷連接。做法是在坐面兩側鑿出前寬後窄、底大口小的榫窩,在扶手下邊框安相應的榫頭,將榫頭插進榫窩後用力向後推,榫銷向後滑進窄口,榫頭就難以拔出了。扶手後豎邊也安同樣榫頭,後背豎邊鑿下寬上窄的榫窩,通常情況下後背下橫邊還有壹對直銷,把後背對準扶手豎邊榫頭用力向下按,使下橫邊與坐面吻合,即可把後背、扶手和坐面緊緊連為壹體。坐面以下皆如常式 :用攢邊作法組成坐面 ;長短榫結構支撐坐面 ;用抱肩榫連接腿足、牙板 ;腿的下部有管腳棖,用格肩榫結構。足下飾回紋馬蹄,這也是清代的特征。明代扶手椅少使用束腰式,足端也不作任何裝飾,唯方凳、圓凳帶有束腰和不束腰兩種類型,但也不飾回紋足。

廣式櫃格的結構也大體保留明代傳統形式。櫃頂與四框用棕角榫結構 ;門板及兩板心用框內裝板結構;橫帶與四框用格肩榫結構。由於各地間的相互借鑒和影響,廣式家具與其它地方的家具也有許多***同點。如在使用透榫時,壹般不用在正面及上平面,而多處理在兩側。明式家具多用透榫,目的是為了使器物牢固堅實。而清代多用暗榫盡管在結構上不盡合理,但卻提升了家具的美觀度。如櫃格中部橫梁與邊框的結合,都用暗榫,而下橫梁兩側則用明榫(即透榫)。由於硬質木材不易變形,同樣可以收到牢固堅實的效果。這通常指櫃格的正面而言。單就壹件櫃格的整體結構來說,仍存在某些不足之處。如兩山橫帶,因為考慮到正面的美觀,大多不用透榫。其它種類的家具也有這種情況,只是由於器身大小不同,其不足之處有突出和不突出之別。櫃格壹般形體較大,大者十數人不易挪動,小者搬動也需兩人以上。有的櫃格年長日久以致榫鉚膠質失效,在挪動時常出現兩山開榫現象。桌子、椅子、凳子因為體積小、重量輕,很少因挪動而拔榫。

簡單說來,清代硬木家具主要有兩大派別,即江南和嶺南兩派。江南包括長江下遊的蘇州、揚州、江寧壹帶;嶺南則多指廣州壹帶。嶺南產品數量雖不及江南,但藝術水平則超越江南。所謂清代家具用料粗壯、充裕,造型穩重大方,裝飾繁復華麗,主要是指廣式家具而言。它雖不及明式家具那樣樸素、典雅,制作科學合理,但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從藝術角度來講,清代廣式家具總是反映了壹個時期家具制作的特殊風格和藝術特點。

  • 上一篇:海南瓊劇的樂器有哪些
  • 下一篇:溫嶺立冬吃什麽傳統食物浙江立冬的傳統飲食習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