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甲州印傳:日本400多年的傳統工藝

甲州印傳:日本400多年的傳統工藝

昨天《 九月,妳好。 》也寫到過,完成了新舊錢包的交替,以及承諾要來寫寫“印傳”。

“印傳” ,是壹種來自於山梨縣(甲州)、有400多年以上歷史的傳統工藝。在鹿皮上印制漆制圖案。江戶時代,由初代的“上原勇七”獨創了這種技法,並於1582年創建了這壹工藝產品的總本家店鋪“印傳屋”(INDEN-YA)。

“印傳”這個名字,其實就是“印度傳來”之意,因為在17世紀,東印度公司傳到過日本壹種“應帝亞革”。之後把這種在鹿皮上印上和式花紋的工藝叫做“印傳”了。

1987年,“甲州印傳”被經濟產業大臣認定為傳統工藝品。

黑色、深藍、紅色、粉色、白色是“印傳”的主要選色。

傳統花紋很多,近些年也總是不斷出新紋樣,或者各種合作款。

有時候,老店、百年企業之所以能生存下來,除了保有原來的傳統以外,還有與新時代不斷融合才行。所以,老店的“印傳屋”也好,其他品牌也罷,都在不斷出新圖案。

比如和寵物小精靈的合作。

比如印傳屋和《刀劍亂舞》、Hello Kitty的合作。

↑ 上面這個是和《銀魂》的合作。

可見,雖然是傳統工藝、印象中應該是偏保守那派的,但在開發新產品和迎合年輕人口味方面壹直不遺余力。在商業角度和文化傳承角度來講,都很值得尊敬和學習。

上面這些,是印傳和12生肖的合作(是的,日本也是流行我們的生肖的)。

還有和Gucci,英國牌子Asprey合作的款式。將日本傳統工藝與西洋品牌合作,這點也很有趣又高明。而且……也確實很好看呀~!

印傳屋(INDEN-YA)在“東京站”B1層的改劄內也有店鋪,來旅行時也比較容易買來做禮品。他們還有東京站的限定產品。比如:

把東京站的“丸之內”樓面作為印花。

又或者來日本要用的交通卡“西瓜卡(SUICA)”的企鵝圖案,以及新幹線的團之類。

又比如這個,是“甲州印傳”和慶應義塾大學合作的名片夾(筆頭的LOGO就是慶應的校徽)。我惦記這個好久啦,就是覺得貴(5000多日元。300RMB。)。但壹直把“甲州印傳”記在了腦中。

如前篇所說,我比較喜歡在壹個地方就買當地的品牌。所以這次壹想到換錢包,就開始腦中搜索日本的工藝或品牌。然後,“印傳”系列就跳到了眼前。

先是去了只在淺草開店的“前川印傳”。上圖是他們官網上介紹的手工匠人們的制作過程。

(* 店面就在“新仲見世商店街”裏,藥妝店松本清斜對面。大家真有興趣的話,來了日本到了淺草後在地圖上搜“前川印傳”就好。)

“前川印傳”相比其他的印傳品牌比較有趣的壹點是,他們除了有純面的傳統圖案,還有像這樣的拼花圖案商品。

不過呢,其實印傳系列因為是手工藝品,還是有些貴的。比如我喜歡的長錢包,基本都是2萬日元以上(1000RMB+)。掂量了半天,沒在這家店買。大概也是如此,才有空邂逅了如今這個。

昨天在淺草時,因為我是大家都忙著關店時匆匆路過,所以店大叔也壹邊收拾東西壹邊急火火的。我問他同款錢包能給找個全新沒開封的麽。他說,這個玫瑰的圖案是最新的,而且因為都是手工制作,壹下子做不了多少的,所以店裏就這壹件。於是我也就速戰速決地拿下了。

薄款的錢包便宜很多,也夠用了。我的這個是1萬日元多點(600RMB吧)。

其實真正了解“甲州印傳”也是從昨天開始的。之前每每路過類似的店都喜歡把玩把玩,欣賞欣賞。托了店主的福,才知道這個是手工做的,而且回來壹看,才了解到這個工藝的歷史這麽久,而且還附有地理特色。

昨天,店主還送了個全新的5日元硬幣塞到錢包裏給我,說是贈品。

這裏說個小知識:

5日元的發音在日語中和“緣”的敬語是同壹個音,比較吉利,所以大家去神社寺廟拜祭的時候,不求多,扔壹枚5日元的硬幣到錢箱裏就足夠。(當然,想多投也沒問題~)上面拴上同樣表示吉利的紅色和白色的繩子,算是開開金運吧。

第壹次知道印傳(當時不知道這個名字),是我爹多年前來日本出差後,帶了個小卡包給我媽。設計很簡素,黑底白花,但花的圖案是凸起的,而皮子又軟又很有質感,我也壹直愛不釋手。

昨天買完錢包後和我爹媽解釋我買的啥時,就跟他們提起了媽媽在用的這個小包。她立刻拍了照給我看。是啊,我媽媽現在還在用這個小包呢。掐指壹算,竟有15年多了……小卡包被磨損了不少,但現在拿起來,還是覺得不錯、喜歡~

最後,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翻壹翻印傳的圖案,為自己將來到日本來買類似物品找點靈感的話,可以到下面這幾家的官網看看。

/

/

  • 上一篇:熱烈祝賀南昌大通直營店開業盛典圓滿舉行
  • 下一篇:石膏板吊頂上的釘眼防銹處理方法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