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清代的棉紡織有哪些工序?

清代的棉紡織有哪些工序?

清代的紡織工具也隨著紡織業的發展而發展?棉紡織有紮花?紡紗?織布3個主要工序?紮花即除去棉籽,黃道婆做成攪車,將棉籽擠出?清代改稱“紮車”?

清代紮車用三腳架,高3尺,有徑3寸和1.5寸滾軸壹對,水平放置:大軸木制,用手搖,外旋?小軸鐵制,用腳踏,內旋?

利用兩軸摩擦力,轉速和旋向不同,將棉與籽分開,籽落於內,棉出於外?這種紮車壹人操作“日可紮百十斤,得凈花三之壹”,尤以太倉式紮車出名,壹人可當4人?

軋去棉籽的棉花,古代稱為“凈棉”,現代稱為“皮棉”或“原棉”?凈棉在用於手工紡紗或做絮棉之前,需經過彈松,稱為“彈棉”?清代,彈棉者把小竹竿系於背上,使彈弓跟隨彈花者移動,操作較方便?

松江地區在乾隆年間所用彈花弓,長5尺余,弦粗如5股線,以槌擊弦,將棉花彈松,散若雪,輕如煙,比之明代所用4尺多的竹弓蠟絲弦,彈力更大,從而提高了彈棉效率?

明清時期,農家小戶還多是手搖單錠小紡車,棉紡發達地區單人紡車仍以“三錠為常”,只有技藝高超者可為4錠,而當時歐洲紡紗工人最多只能紡兩根紗?

清代末期,在拈麻用“大紡車”的基礎上,創制出多錠紡紗車?3人同操壹臺40錠雙面紡紗車,日產紗10余千克,成為我國手工機器紡紗技術的最高峰?

多錠紡紗車的紡紗方法是模擬手工紡紗,先將壹引紗頭端粘貼棉卷邊,引紗尾部通過加拈鉤而繞於紗盤上,繩輪帶動杯裝棉卷旋轉,引紗則向上拉,依靠引紗本身的張力和拈度,引紗頭端在摩擦力作用下,把棉卷纖維徐徐引出,並加上拈回而成紗?

清代毛紡也較發達,1878年,清朝廷在蘭州建立了蘭州機器織呢局,這是我國最早的壹家機器毛紡織廠?清代毛紡工藝相對較為發達的地區是西藏?

清代的西藏,隨著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這裏的手工業生產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清代西藏手工業中,最為發達?最為普及的手工業是毛紡織業,它掌握在西藏地方官府手中?

西藏地方官府從西藏北方的草原以賦稅形式獲得大量羊毛後,便將羊毛分配給西藏中部地區的居民,讓這些居民無償為官府紡織,以代替其應支的其他差役?

毛紡織品制成後,西藏地方官府將這些產品加以出售,從而獲得巨額利潤?就是這樣,西藏官府掌握了毛紡織業這壹西藏最重要的手工業?

當時,西藏牧民在他們放牧的空閑時間裏,紡織了大量的毛料?

據有關史料記載,西藏東部居民紡織的毛料在當時要普遍比西藏西部居民紡織的毛料勝過壹籌,且顏色豐富,多有綠?紅?藍和黃色條紋或飾有小的“十”字紋?

清代西藏質量最好的毛紡織品是產於江孜的氆氌?氆氌是加工藏裝?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傳統品種有加翠氆氌?毛花氆氌?棉紗氆氌等?

氆氌為藏族人民以手工制作,細密平整,質軟光滑,作為衣料或裝飾的優質毛紡織品,是以羊毛為原料,經紡紗?染色?織造?整理等工序制成?

清代織氆氌用的是木梭織機,織好以後是白色的,寬24厘米左右,可以做男式服裝?但壹般都要染成黑色,也有染成紅?綠等色彩?因氆氌是羊毛織品,結實耐用,保暖性好,所以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毛線用茜草?大黃?蕎麥和核桃皮等做染料,可染成赭紅?黃?綠等顏色?

由於清代西藏的毛紡織品生產極為普遍,所以不僅能夠滿足西藏地區本身的大量需求,而且能在壹定程度上向外出口?在清代,西藏的毛紡織品遠銷不丹?印度?尼泊爾等國,享有盛譽?

氆氌做成的藏族服飾

  • 上一篇:海南鑫華才印刷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溫州人做料酒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