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清明的民俗

清明的民俗

清明話民俗:我國傳統的祭掃節日

人們在清明節前後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壹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清明之時,掃墓之余亦壹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壹番,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壹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清明節還有插柳植樹的風習,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壹說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後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並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後傳入民間。雖然有著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不離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

(壹)忌日祭(周年祭掃)

是指為死者死亡這壹天所舉行的祭祀活動。這壹天,親朋匯集,至墓前祭奠掃墓,燃放鞭炮等。通常修墓立碑也在這壹天。祭祀儀式在中國流傳至今多有變遷,但敬祖靈、寄哀思之心是壹致的,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周年祭祀是在死者亡故壹周的祭祀,在傳統禮俗中是比較重大的紀念日。這壹天,死者的親屬和朋友聚在壹起,或在家裏或在墓地或到殯儀館,給死者上祭品,燒香磕頭,訴說相思之情。

現在忌日祭的形式已是多種多樣,除了上述比較傳統的做法外,也有學習西方的祭奠方式,強調個性化的。比如在這壹天,死者的親朋好友到墓地向死者獻上鮮花,寄托哀思;或開壹個追思會,看看死者的遺照、錄像和遺物等等,追憶過去在壹起愉快的日子。這樣的祭奠方式,現在已普遍被人們接受,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二)春節祭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除夕夜,人們少不了祭祖,在祭祖的同時其他亡者也要沾點香火氣的。民間有舉家團聚,設供齋,點香燒燭,恭請祖宗或已故的親人回家過年的習俗。初壹早晨,在外出拜年之前要先拜祖宗之靈位。祭奠活動時,堂屋中掛上祖宗或已故親人的遺像,擺放牌位,將點燃的香插入香爐,表明祖宗或親人已經回家了。為體現尊重,祭祖的牌位要坐北朝南。

(三)上元節,中元節祭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上元節,也叫“元宵節”。按習俗這壹天民間在家裏或祠堂供奉祭品,焚香磕頭,祈福保佑。因此,“上元節”是祭祀鬼魂的重要節日。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鬼節”。此日專為祭祀,各家各戶皆備豐厚祭品,。中元日必燒紙衣,幫俗稱為“燒紙衣節”,出嫁女子必於是日送“紗箱”,獻祭於已故父母。祭祀時由戶長高呼其某某祖宗名號,然後各支子孫焚燒紙衣、紙錢。其次序必從高祖、曾祖以到祖考。

(四)清明、冬至祭掃

清明、冬至是民間祭奠亡者和骨灰落葬的重要時節。民間有清明、冬至前後三天落葬、祭掃為宜的說法。冬至日古稱“冬節”。家家戶戶必制粉丸,粉丸亦稱為“孝子丸”,粉丸先煮成丸湯,致祭於祖宗神前,合家拜祝。禮畢家人圍食丸湯,當為餐飯。

(五)端陽節、秋祭

五月五日為端陽節,俗稱“五月節”,乃新之外的最大節期。此節族人必制“粽子”,先以祭家內祖先並諸神明,然後家人分食之。在重陽節(九月九日),秋祭是中上之家的習俗,不象清明掃墓那麽普遍。

  • 上一篇:泰山風景名勝區旅遊集團泰山管委會旅遊集團
  • 下一篇:澄海龍舟尺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