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清明節為什麽會成為法定的民俗節假日

清明節為什麽會成為法定的民俗節假日

第壹, 寒食清明節因介之推而設;

公元前638年,春秋時期,晉國發生驪姬之亂,長公子申被謀殺,二公子重耳政治逃亡。重耳的逃亡之路充滿了艱辛和危機,很多隨從在逃亡的路上都悄悄離開了重耳,甚至有的人把重耳的輜重偷走。終於,重耳在饑寒交迫之中,昏死在荒郊野外,隨行的人們驚慌失措,卻有壹個名叫介子推的大夫壹瘸壹拐的把壹碗熱騰騰的肉湯,端到了重耳的嘴邊餵下,救活了重耳。重耳非常感激,發誓日後要報答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卻說不要重耳的封賞,只希望日後重耳能做壹位清明國君。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繼承王位,稱晉文公。

晉文公即位後,開始封賞功臣,很多人都跑來邀功請賞,唯獨介子推非常鄙夷這些人的做法,說他們把天道的功勞都歸到了自己的名下,偷人的東西都被稱為竊賊,何況是貪天之功呢?所以帶著母親在今天的山西省介休市的綿山隱居了下來。

晉文公知道以後,非常的懊悔,馬上帶人來請介子推,可是介子推要用實際行動告訴晉文公,去請功邀賞的不壹定就是忠臣,封賞大事不可以憑借個人的陳述就給予。所以,無論晉文公如何召喚,介之就是不肯出山。無奈晉文公只好放火燒山,希望以此逼迫介子推出來。不料大火燒起,熊熊數日,火滅之後,居然也沒有介子推蹤跡,文公開始後悔自己把介之母子葬送火海。於是,為了悔悟自己的過錯,為了紀念介子推,將介子推遇火之日封為寒食節,家家戶戶每逢此日不得點火,吃飯只吃冷食。翌年,晉文公再次到綿山祭拜介子推,發現介子推修臨難處的柳樹居然神奇的復活,非常高興,隨手折下壹把柳條,在介子推的墓前插了幾枝,剩下的盤成柳帽戴在頭上。欣喜之余,又想起介子推當年割股奉君之後,希望他做壹位清明國君的期望,又將那日命名為“清明節”。由此,寒食清明節開始從介休綿山發源,迅速發展到了整個山西。再到後來,壹個偉大王朝的崛起,使寒食清明節終於走向了全國,走向了鼎盛,走向了壹個偉大節日的聖壇!

第二, 寒食清明節因李唐王朝走向全國(李唐王朝發跡於山西);

李唐王朝從山西發跡,坐了天下。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回想起在山西歷經戰亂但仍被人們延續不斷且深入人心的寒食清明時,便把寒食清明節從山西帶到了陜西。因為這是壹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不僅包含了介之推的忠孝文化,而且此節日伴隨著李源父子在山西經歷了幾年的坎坷。多少的傷感,多少的歡樂在此全部湧上心頭……過去的日子不能忘記!所以在陜西寒食清明節同山西壹樣被人們所關註和重視。到唐玄宗的時候在國家最權威的禮法《開元禮》中規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天。”的法律。此時全國法定假日的寒食清明節,迅速在中華大地上興盛了起來。每逢這壹天,全國的人都要像介休人壹樣早早把家裏的火全部熄滅,吃過早已準備好的冷食後,攜老帶小,舉家出行去祭拜祖先。並有了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 。在皇宮裏有了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再到後來,宋代寒食清明節時放假七天,到了元代放假制度的改革就更有意思,三百裏以內的放假十天,三百裏以外的按照回家路程的遠近放假。這比我們現在的節假日制度的改革大方許多。

由此可以看出寒食清明節跟隨李唐王朝得以發展.

三、寒食清明節深遠而富有層次的意義。

1、忠孝文化的載體,中華文明道德文化的傳承陣地。

歷史上,寒食節活動由紀念介之推禁煙寒食為主, 逐漸豐富出祭祖這壹蘊含著忠孝品格思想的活動,完全符合國需忠臣,家需孝子的傳統道德文化的核心,只有忠孝理念,稱為每壹個人的行為準則,家庭才能和諧、社會才能道德規範,國家才能實現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並重的盛世局面。

中國是壹個泱泱大國,海外華人遍布全球,每壹個體內流淌著炎黃血液的人,都記得自己是壹個中國人,都告訴自己的子孫是中國人。寒食清明節讓全世界的中國人在這壹天,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祭祖來懷念自己的祖先,來懷念生養自己的祖國――祖國啊,祖國,我的祖先曾經生活的國家,我的祖先生養我的國家。在這壹天全世界的中國人的心連在了壹起,全世界的中國人以同樣壹種心情,同壹種理念過著中國大家庭的盛大節日,這種心情是思國思家,這種理念忠於國家民族,孝敬先賢祖宗。

無論什麽時候,無論在哪裏,連接中國和中國人的是“忠”,是“孝”!

2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活史記。對人性的尊重,對人文精神的尊重。

漢時,山西民間要禁火壹個月表示紀念介之推。經東漢周舉、三國曹操、後趙石勒、北魏孝文帝因戰亂頻繁多次禁斷,但寒食習俗仍蔓延全國,深入民心,所以屢禁屢興。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並定為全國法定長假,豐富多樣的寒食活動,充實了社會生活,增進了社會人際和諧關系,對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不斷前進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北魏、遼、金、元和清代少數民族統治者對寒食節俗的認同和參與,通過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對促進民族團結和政權鞏固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3、言傳身教忠孝文化之後的各種遊藝活動,發揮了中國人包容並蓄的民族包容性,使寒食清明節的整個假期不僅富有教育意義、紀念意義,同時還富有狂歡節的內涵。

在這寒食清明節放假的日子裏,人們不僅可以通過祭祀祖先,來懷念祖先對後人的生養之恩,對後人的教育之情,祖先為後人留下的眾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還有更多豐富有趣的娛樂性節目。在皇宮裏首先是在位皇帝慣例把鉆來的新火傳賜給在京諸臣,作為壹種恩惠賜與和聯接溝通君臣感情的節日交往。同時,為政者還吸收了民間的郊遊、鏤雞子、鬥雞、走馬、蹴鞠、擊球、蕩秋千、插柳等活動。對此白居易《和春深》詩雲:“何處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瓏鏤雞子,宛轉彩球化,碧草追遊騎,紅塵拜掃車,秋千細腰女,搖曳逐風斜。”在這個時節裏,他們結隊出遊,在憑吊賢人的同時,感受春天氣息。在郊野中心情被放飛得不想回轉,快樂也漸漸從臉上溢滿內心。“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對當時春遊自晝及暮,笙歌如癡的盛況可謂描摹得淋漓盡致。“滿階楊柳綠似煙,劃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秋千",這是唐人韋莊描寫蕩秋千的動人情景。"宿妝殘粉未明天,總在朝陽花樹邊,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這是唐人王建描寫清明踢足球的場面。"白打"便是蹴,即踢足球。春日放風箏使人倦意頓消,神清氣爽,清代吳友如《清明節放風箏》詩雲:"只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紅線淩空去,青雲有路通",就是古時清明民間體育娛樂活動的寫照.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古時的清明節不僅富有教育意義、紀念意義,同時還富有狂歡節的內涵。

應此,清明節被定為法定節假日

  • 上一篇:浦南那邊的江蘇天馬雲倉是幹什麽的有人知道麽?
  • 下一篇:湖南益陽的風俗習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