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團子
清明的頭號食物當屬“青團子”。在南方壹帶,壹到清明時節,青團子幾乎隨處可見,大街小巷都有,配合著美味的的或豆沙或芝麻的團子餡兒,真是軟糯潤滑,香甜可口。
2、煮雞蛋
有壹些地方的人,會在早上吃壹個煮雞蛋,當地的民俗認為,清明吃壹個雞蛋,對壹整年身體都有好處。固清明吃雞蛋有祝福身體健康之意。
3、暖菇包
在泰寧壹帶,清明時節正是采摘新鮮暖菇草的好時節,當地采摘後將其制作成或包子狀或餃子狀的暖菇包。新鮮爽口。
4、插柳/戴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
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文化內涵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壹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中國社科院民俗學博士施愛東說。
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來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寒食節與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相關。
在中國,寒食之後重生新火就是壹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信息,象征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環的開始。後來則有了“感恩”意味,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