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慈禧小窩頭。
當年,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太後逃難時,曾吃過玉米面窩頭,感覺很好吃。回到北京後,壹天,又想起吃窩頭的事,就叫廚房做窩窩頭。廚工用新鮮玉米面、豆面做成小窩頭,並配上滿族人愛吃的蜂蜜。於是小窩頭就成了清朝宮廷點心。?
2、豆面卷子 。
滿族喜食粘食、甜食。豆面卷子,或稱豆面餑餑,多在春季食用。做法是將粘米面入鍋蒸熟,搟成薄片,再將炒熟的黃豆面均勻地撒在上面,也可加上芝麻鹽,卷成長卷,切成壹至二寸長,色澤金黃,粘而香。
3、蘇子葉餑餑(粘耗子) 。
這也是滿族人喜愛的粘食。夏季,將糯米浸泡後磨面,按成圓餅,內包小豆豆餡,外裹鮮蘇子葉,蒸熟。去葉(或帶葉)食用,味清香。?
4、酸湯子 。
這是滿族人夏季愛吃的壹種食品。做法是將玉米泡開,磨成面,發酵後可制作。將發酵面擠進“湯筒”(或鑿有小洞的豬哈拉巴骨),使之成面條狀漏入沸騰水鍋中,煮熟加佐料即可食用。夏季可加蜂蜜、芝麻做為甜食。甜中帶酸,味美適口 。
5、薩其瑪(又名糖纏)。?
用水和雞蛋(或奶油)把白面和好,趕成薄片,切成細條,用油炸熟。再用砂糖或冰糖熬成糖稀與之攪拌,倒入事前鋪好芝麻、青紅絲、瓜子仁的木槽內,將其壓平,取出切成方塊即可食用,其味香甜適口。清代關外三陵祭祀,也以其為供品,可見滿族對其重視喜愛。現為全國各地、各民族人民普遍歡迎的糕點。
請添加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