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滿族的節日風俗

滿族的節日風俗

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滿族節日風俗習慣 (商都文化網配圖) 5、太陽日:農歷二月初壹 滿族人認為農歷二月初壹是“太陽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粘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雞。予喻金雞報曉,迎日出。 6、龍擡頭:農歷二月初二 滿族認為這壹天要“引龍回家”,即用草木灰從水缸旁壹直撒到井旁或河邊。灰道彎曲如龍,以示請龍到家,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壹天給男孩理發,是“龍擡頭”的日子,希望男孩變得聰明、學業進步。這壹天還要接出嫁的“姑奶奶”回娘家,好吃好喝招待。這天吃餑餑(餃子)叫吃龍鱗,吃烙餅叫吃龍皮,吃元宵叫吃龍眼,吃米飯叫吃龍糞,吃鍋貼叫吃龍爪。 7、結緣日:農歷四月初八 農歷四月初八,這壹天要“普結善緣”,用煮熟的壹碟鹽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對方兩顆“結緣豆”,表示“普結善緣,天下壹家”。結緣都是先敬長輩長者,長者再從自己碟內掐兩顆給晚輩吃,表示不分長幼尊卑,團結友善。 8、民俗節:農歷四月初八日之後的第壹個周六 農歷四月初八日之後的第壹個周六,為滿族同胞的除“頒金節”之外的另壹個重要節日―民俗節。是沈陽滿族聯誼會於二 OOO 年六月份邀請遼沈地區滿族專家、學者進行考查論證後確定的。是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舉行民族慶祝活動。

滿族有什麽傳統節日 滿族許多節日均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壹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壹個新的民族***同體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歷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壹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壹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稭棍編織壹只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壹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稭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二月二:俗稱“龍擡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竈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壹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壹戶出壹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裏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壹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壹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壹張八仙桌,桌上供壹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開山節: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歷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采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采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壹時期采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臘八節: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竈神,俗稱“送竈王爺”。

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八旗人,註意這裏是按大小排序的。春節時,每個旗的人都分別在門上掛上自己的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征著壹年的吉祥開端。

滿族都有哪些節日 傳統節日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有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壹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滿族傳統節日的介紹 滿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壹,也是惟壹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滿族歷史悠久,其淵源可上溯到距今約6000-7000年前肅慎族系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公元前22世紀肅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今吉林省長春市),早期肅慎王國的第二代王室開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墻和宮殿,此時已有人口約千戶。我國考古學界認為今黑龍江省寧安市鏡泊湖南端的鶯歌嶺原始社會遺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當於西周時期,當是肅慎的文化遺存。出土了許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豬、陶狗、陶熊。豬的飼養,說明古時民族部落已經過著相對穩定的以原始農業為基礎兼漁獵的原始生活。陶豬、陶狗、陶熊是作為陪葬品埋入墳墓的,是對死者靈魂崇拜的壹種有力的證明。”

滿族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滿族的傳統節日

1.頒金節:

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壹個新的民族***同體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歷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2.上元節:

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壹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3.走百病:

滿族婦女的節日。壹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4.添倉節:

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稭棍編織壹只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壹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稭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5.二月二:

俗稱“龍擡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竈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6.蟲王節:

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壹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壹戶出壹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裏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壹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壹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壹張八仙桌,桌上供壹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7.中元節:

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壹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壹張八仙桌,桌上供壹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8.開山節:

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歷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采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采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壹時期采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9.臘八節:

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10.小年:

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竈神,俗稱“送竈王爺”。

11.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每個旗的人都分別在門上掛上自己的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征著壹年的吉祥開端。

12.吃肉節

古代滿族人沒有歷法,自古與中原王朝壹致,因此許多節日與中原壹樣,但由於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又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月壹日是漢族的中和節,食用江米面作的太陽雞糕,糕上印金雞圓光,用以祀日。在歷史上,滿族人把二月初壹叫吃肉節,對老北京的滿族人來說,是壹個極盛大的節日。《那桐日記》中記載: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初壹日,某刻進內,坤寧宮吃肉,辰初禮成,西苑門論班,外務部值日。”金易、沈義羚所著《宮女談往錄》中也有對吃肉節的記載。這壹天主角是皇後,她要率各王府的福晉去祭堂子,負責在坤寧宮中主持向竈王祭禮獻牲的儀式。與漢族不同的是,滿族人來自東北白山黑水地區,那裏的春季物......>>

請問滿族的民風民俗? 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征著壹年的吉祥開端。

節日期間,男孩成幫結夥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樣的木爬犁,在山崗上、冰面上嗖嗖飛馳。少女和年輕的媳婦們穿著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夥地玩嘎拉哈(豬或牛的膝關節骨)。從初壹到初五的晚上,人們還自願組織起來扭秧歌拜年,陣容較強的秧歌隊,不僅在本村扭,還到外村去扭。圍觀的群眾常常樂得前仰後合,忘記了疲勞和寒冷。甚至還有熱心的觀眾―直尾隨著秧歌隊走鄉串戶,直到天明才歸。

滿族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 明代女真分為建州、海西(扈倫)、東海(野人)女真三部。161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起兵統壹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的族號,改稱“滿洲”,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漢、蒙古、朝鮮、呼爾哈、索倫等多個民族納入同壹族名之下,滿族自此形成。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就是遼代女真未被編入八旗的後人,但他們是今天滿族的近親,值得壹提的是,當初被編入八旗的還有當時相當數量的遼東 *** 、蒙古人,少部分朝鮮人,甚至壹些俄羅斯人,在八旗內部長期融合的過程中,他們已徹底融入了滿族。作為血統最為“純正”的組成部分,建州女真人被稱為“佛滿洲”(舊滿洲),其他 人則被稱為“依徹滿洲”(新滿洲)。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 “清”,同時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關滅李自成,建立了覆蓋滿洲、前明關內領土及西北新領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因滿洲族大部分定居在關內,故官方改稱為“滿族”,建國以後延用滿族稱謂至今。

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滿族許多節日受到漢族人影響,在今天也過壹些漢文化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壹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壹個新的民族***同體形成。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並影響漢族,今天漢族也將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

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稭棍編織壹只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

二月二:俗稱“龍擡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竈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

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

滿族的填倉節有哪些習俗 滿族添倉節習俗活動

填倉節分大小,小填倉在農歷正月二十,為祭以祈年豐,亦稱“小天倉”、“小添倉”;大填倉則在二十五。《介休縣誌》:“二十日,名‘小天倉’。煮黃米糕,燃燈禮佛。”《大同誌》:“二十日,為‘小添倉’;二十五日,為‘大添倉’,添買米面、柴炭等物。”

添倉,是指農家往倉房囤子裏增添糧食。是當年要在原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加收成,多多增產,這就寄托了人們對於來年糧食豐收的良好願望。添倉節,在各地的過節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添倉節這天,象征性地往糧倉裏添加糧食,有的地方則在添倉節這壹天吃春餅、煎餅和餃子,並把這些食物投入到糧倉,名曰填倉、添倉。

滿族填倉節由來

“添倉節”是古代民間祈年節俗,在農歷正月二十五。《帝京歲時紀勝》,“(正月)念五日為填倉節。”屆期,人們或飽食以表示填滿了倉,或用灰等圍出倉的形狀,在其中放些糧食以示倉滿,或祭祀倉籠之神,以祈壹年糧豐倉滿。填倉節分大小,小填倉在農歷正月二十,為祭以祈年豐,亦稱“小天倉”、“小添倉”;大填倉則在二十五。

《介休縣誌》:“二十日,名‘小天倉’。煮黃米糕,燃燈禮佛。”《大同誌》:“二十日,為‘小添倉’;二十五日,為‘大添倉’,添買米面、柴炭等物。”添倉,是指農家往倉房囤子裏增添糧食。是當年要在原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加收成,多多增產,這就寄托了人們對於來年糧食豐收的良好願望。

添倉節,在各地的過節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添倉節這天,象征性地往糧倉裏添加糧食,有的地方則在添倉節這壹天吃春餅、煎餅和餃子,並把這些食物投入到糧倉,名曰填倉、添倉。有的地方添倉節,做“雨燈燈”,燈燈用谷面捏成,***捏十二個,小碗大小,每個燈頂端捏壹個燈盞,燈盞邊緣捏壹個小豁口,每個豁口各代表壹年四季中的壹個月。

燈盞蒸熟後,揭開鍋先看哪些月的燈盞裏積的汽水最多,則證明那個月雨澇。再根據種裝甲在哪個月需雨水最多來推斷這壹年收什麽,作為本年安排種植的依據。滿族的添倉節時,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稭棍編織壹匹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壹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稭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滿族的文化習俗有哪些? 滿滿族生活中有許多忌諱,犯忌則被視為無禮貌。滿族不興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諱別族人戴狗皮帽進家來。傳說,當年汗王遭難時,狗有救駕之恩,滿族視之為恩祖而加以保護和珍愛。西炕不許隨便坐人。院中有鎖龍桿,不許拴牲口。

還有尊卑、等級關系上的忌諱和規矩。新媳婦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飯。長輩吃飯,媳婦在旁伺候,否則,就視為不敬不孝。大爺伯父輩不得同侄兒媳婦開玩笑。侄兒媳婦不許在大爺面前露胳膊露腿。過去滿族婦女旗袍長至蓋腳背,袖長至手背後,與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徑庭。

滿族有敬老尊上的風尚。青年人見了長者要垂手站立並要和顏悅色地回答長者的問話。有人沖父母狀況,子女必須起立回答。對老人,三天請小安,五天請大安。請安禮,男有問安、打千兒、叩頭。問安,是請小安,垂手站問好。打千兒是請大安,也叫單腿跪,滿語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撣下袖頭,左腿前屈,右腿後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頭與身略前傾。叩頭禮,即磕頭,壹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請安首必四叩,至三則跪而昂首,若聽命者然。尊長者以好話祝之,乃壹叩而起,否則不起也(《柳邊紀略》卷四)。

對神佛、祖先、帝王則三跪九叩。女人禮儀不同於男人,有蹲安禮,俗稱半蹲兒,即雙腳平行站立,兩手扶膝壹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狀。婦女平日相見,以右手撫其額,點頭為拜,俗稱撫鬢兒,即手指從眉上額頭鬢角連撫三下,隨後點頭目視。

婦女相見,興手拉手之禮,俗稱拉拉禮,與漢族婦女拜見禮有別。至親久別相見彼此抱腰接面,然後執手問安,是謂抱腰接面大禮。如幼輩見長輩,兩手抱其腰,長者用手撫其背。老年夫妻相見有頂頭禮,老夫婦久別重逢,老伴迎上去用頭頂住老頭胸脯,老頭輕輕撫摸幾下老伴後腦勺或後脖頸。

滿族人,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長輩先行。長者也很客氣地說:謝謝阿哥,請上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馬趕路。

兒滿族文化非常發達。大量的神話、傳說內容豐富,風格獨特,是薩滿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既有口耳相傳的,又有經文記載的。按內容,滿族神話可分為:①起源神話。包括人類起源、萬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②宇宙關系神話。在薩滿族神話中,宇宙是壹個喧囂的多層的立體世界,即所謂“登天雲,九九層,層層都住幾鋪神”,每層天中都有人和動、植物、有惡魔和善神,各層間互通。③靈魂神話。滿族神話的特點,是動、植物神話、祖先神話,自然神話***融壹處,並有圖騰崇拜的遺跡。

《有蹲安禮,俗稱半蹲兒,即雙腳平行站立,兩手扶膝壹弓腰,膝略屈如半,大米、秫米喻之龍虎,故又稱“龍虎鬥”。

[秫米水飯]:將秫米放寬水中煮熟,撈到冷水中浸涼即成,多在夏季食用。滿族烹調以燒、烤見長,擅用生醬(大醬)。蔬菜隨季節不同而變化,雜以野菜(蕃蒿、蕨菜等)及菌類。滿族先人好漁獵,祭祀時除用家禽、家畜肉外,還有鹿、麂、獐、麅、雁、魚等。尤喜食豬肉。豬肉多用白水煮,謂“白煮肉”。設大宴時多用烤全羊。

常見的菜肴有:[白肉血湯]:將鮮豬血灌入鮮豬腸內煮熟,切片,與白水煮成的豬肉切片後同碼盤中,佐以韭菜花、蒜......>>

  • 上一篇:姓氏來源(了解家族歷史和文化)
  • 下一篇:火鍋海報背景片怎麽制作?海報怎麽制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