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知恩,能滋養人心意思是:即使是再小的善舉,有時候也能使人的內心感受到溫暖。出處:“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書面載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其句原為民間的俗語,廣記為進報者采用,後來清代朱用純編輯收。
擴展資料: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周恩來的故事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周恩來非常講究感恩。他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很少功利,但是他總是對那些曾經教過他、幫助過他的人充滿感情,並以各種方式回報他們。他牢記著壹句中國古話:過河不可先斷橋。
在燕安時期,壹個外國記者問周恩來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周恩來回答說:“我在沈陽讀書的時候,山東的高潘誌先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鼓勵。”高潘先生的字也叫我,1881年出生在山東章丘的壹個窮書生家庭,自幼聰明好學,被稱為書師仁。
1901年考入山東高等學校,各專業考試成績均名列前茅。1903年,受進步教師肖少玉的啟發,高潘誌先後組織了“樂群社”和“玫瑰詩社”兩個學生組織,並與成員們壹起寫詩、寫散文,批判當時的弊端。1905年冬天,他與兩個組織的骨幹成員秘密加入童孟協會,開始從事革命活動。
1907年,高潘誌領導的高中校在京城掀起了壹場反清運動。他被清政府通緝,逃到了東北。他曾在沈陽東莞模範小學擔任歷史和地理教師。1910年,12歲的周恩來考入沈陽的東莞模範小學,成為高潘誌的學生。
高攀的關心國家和人民的情懷,淵博的知識很為周恩來所欽佩,在其影響下,周恩來在全校率先剪掉了長發,立誌“為中國的崛起讀書”。高先生對周恩來也有很高的評價。1913年,15歲的周恩來從沈陽東莞示範小學畢業後,去天津申請南開中學。
在離開之前,他在高峻家過了壹夜,作為告別的象征。高先生說:“我只想問妳壹件事。孔子說:“君子有三樂。”妳知道嗎?”周恩來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擡頭覺得無愧於天,低頭覺得無愧於地’。‘父母在壹起,是無緣無故的兄弟’,這是第二種快樂;‘得天下之才能,修天下之才能’,這就是三樂。”
高老師滿意地說:“對妳這樣壹個有才華的學生,我希望這就足夠了。”周恩來捏了捏高的手,哭了起來。第二天早上,高先生遞給周恩來壹張寫著“項羽”的紙,說他想到了未來,希望年輕的周恩來,像鯤鵬壹樣,展翅翺翔九天。
此後,“項羽”便成為周恩來早期在日本、法國發表文章時的常用名稱。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周恩來作為總理,他雖然身居高位,但他並沒有忘記那位高碟子的老師。1950年12月,高潘之子高照富應周恩來之邀來到北京。周恩來熱情地接待了他。
1961年,高肇甫夫婦帶著三個孩子回到北京探親。周恩來得知後,邀請他們再次見面,並詳細詢問了高母親的健康情況。他讓他的秘書帶壹個禮物給高,並附上了壹張高的放大照片。這張照片是高先生畢業時送給他的,他把它放在身邊幾十年,生怕失去它。
百度百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