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潮州人清明節的習俗450字

潮州人清明節的習俗450字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候之壹,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清明按農歷計就沒定月沒定日,但都在二月或三月;即上壹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陽歷計則為4月5日或4日(以當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異)。潮汕人過清明節,和全國各地的風俗活動有所異同,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食薄餅。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幾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 潮汕清明吃薄餅有個傳說:清康熙十四年間(1675年)鄭成功之子鄭經率兵圍攻閩南的漳州城,清軍守將黃芳度出兵頑抗,圍城數月,城裏居民餓死無數,屍橫街巷,存活者便用草席裹屍掩埋。同年10月間,清軍投降,漳州百姓為悼念死難親友,特做薄餅狀如草席裹屍,以此祭妃亡靈,此俗世代相傳成風。 卷薄餅是用精面粉拌人適量溫水後,充分攪拌搓捏成團塊狀,置於爐火上面的煎盤(平底鐵鍋),烙成圓形薄餅皮,然後包裹餡料。 料有鹹、甜兩種,鹹餡用烹熟的豆芽、韭菜拌人雞肉或豬肉絲、香菇、蝦幹、蛋絲,油煎蔥珠等調料。入口時又在餅皮上塗抹香甜適口醬料即成美食。甜餡料用白糖加工制成的酥脆薄片糖或再加入瓜冊絲,芝麻等佐料包裹薄餅皮即成薄餅。食時用薄餅皮卷成圓筒狀就食。 清明時令,春韭性溫,是保肝佳蔬,有行氣理血,化瘀的功效。民諺有“春食韭菜、法病消災”之說。添加綠豆芽又有清熱解毒和止渴利尿的作用,療效甚妙,營養豐富,美味可口。潮汕人清明食薄餅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沿變來的。清明日食薄餅,既有紀念寒食古俗的含義,也享用了壹頓別具風味的美餐。 蒸樸籽粿。潮汕有壹種樹叫樸籽樹(又叫樸丁樹,屬榆科),葉子卵形或長橢圓形,果實圓,狀如綠豆大點, 味甘甜, 無毒,有消痰下氣之效。清明時節,氣候轉暖,草木蔭茂,樸籽樹葉滿叢嫩綠。 據傳昔年元兵於清明前人侵潮州,殺戳掠奪,民不聊生,被迫無奈而避人山林之中,饑不擇食,只好采摘樸籽葉,果籽充饑,後人為永記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葉”民諺。潮人世代相傳,清明節加工蒸制“樸籽棵”吃的風俗,沿襲至今。 樸籽棵是采摘樸籽葉和果實(俗稱樸幟)搗爛,與大米壹起混成粉末,過篩出粉精。加工制作時將米粉添加白砂糖及發酵粉, 加入適量水份攪拌均勻充分發酵,然後裝入陶制桃形棵印或梅花形棵印。放置於蒸籠裏(炊具)蒸熟。噴噴清香的裸品呈淺綠色,就成為質優味香色美的樸籽棵。 掃墓。清明節在潮汕各地上墳掃墓的習俗十分盛行。掃墓俗稱“掛紙”,為與冬至掃墓有別也叫“掛春紙”。人們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並在墓碑及墓堆上掛紙條,舉行祭禮。不少僑胞,也都有清明回鄉掃墓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 郊遊踏青。清明期間,春臨大地,桃紅柳綠,鶯飛草長,人們三五成群到野外去遊玩踏青。這種風俗,很早便相沿下來,因而清明節又有踏青節之稱,潮汕人同樣也有清明日郊遊踏青的活動。有的地方還有鬥雞、踢球、踢鍵子、蕩秋千、放風箏等項目,十分逗人。

  • 上一篇:姜山鎮的介紹
  • 下一篇:炒外匯壹定會經歷爆倉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