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潮州有什麽民風民俗?

潮州有什麽民風民俗?

在潮汕,冬節也算是壹年中的重大節日之壹。潮汕冬節有很多民俗活動,如祭祖、謝神、掃墓、吃糯米丸等。

壹、吃冬節丸

潮汕冬節丸(南方人稱“丸”,北方人叫“圓”。叫法雖不同而義同),分兩種:壹為常見的糯米丸,壹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長條,用剪刀斜剪下,兩頭尖尖如白米,故名。主要流行於揭陽壹帶)。

福建人在冬節也要吃糯米丸,《中華全國風俗誌》下篇卷五載有這種風俗起源的傳說:

往時有壹樵者,至山樵采,失足墜澗中。澗極深,無人援救,不能出險。且深山路絕人稀,樵者呼救,力竭聲嘶,亦無援之者。樵者居澗中,食黃精姜得免餓斃。歷十余年,遍體生毛,身輕能飛。於是高飛出澗還家。性狀全變,家人呼之不應。乃用糯米粉和水成丸,與樵者食。樵者以為黃精姜,食之。漸還本性,家人得以團聚。而自此相沿成習,遂有搓丸之風矣。

這個傳說,是在意義寄托的層次上對冬至吃糯米丸的習俗的詮釋。潮汕人多從福建遷移而來,冬至吃糯米丸與福建同俗。而潮人通過這種民俗活動,把祈求家人團聚、家族和諧團結的寄托,表現得更為鮮明。冬至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先將糯米舂成米粉末兒曬幹。冬至前壹天,吃過晚飯後,家中的主婦就開始張羅著把壹只大箶(淺沿的筐籮)擺在桌上或地上,用開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團,然後,壹家子無論大人小孩就圍坐在箶四周,各自捏取粉團搓成彈珠樣的冬至丸,放入箶裏晾曬。冬節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為好,這叫“父子公孫丸”,象征著歲暮之際壹家子圓圓滿滿。冬至日壹大早,家庭主婦煮好紅糖湯,將丸子下鍋,煮成湯丸。先盛壹大缽祭祖,家裏的地主爺、公婆母、司命君、井神、碓神也各用壹碗甜丸祭過。然後主婦叫醒全家老少起來食湯丸,俗稱“湯丸唔食天唔光”,“食了湯丸大壹歲”。尤其是孩子們最盼吃這碗圓,常是半夜裏醒來好幾回。然而,天好象要與孩子們作對似的,老是不亮。其實這是到了冬節前這天,夜的時間最長,過了這壹天,便開始逐漸變短。

  • 上一篇:英國鬥牛士的高帽子有什麽歷史?
  • 下一篇: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服飾和住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