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制作的油紙燈籠用的是特殊的油紙,遵循古法,自調漿糊,自熬桐油,加硬加厚紙張而不改變透光度,這是他們的油紙燈不被蟑螂老鼠咬爛、十幾年不褪色的秘密所在。
老壹輩人認為,人們之所以對紙紮燈籠情有獨鐘,很大壹部分是因為其包含的吉祥寓意。在潮汕方言中,“燈”與“丁”,“竹”與“德”同音,所以竹子做的燈籠代表了“財丁興旺”、“德澤綿長”。宮廟落成、婚慶嫁娶、添丁進財,有喜事時,人們總喜歡買燈籠添氣氛。鄭義的手工燈籠是搶手貨,客戶遍及潮汕各地,連香港客戶也慕名而來。每年,鄭義總要制作壹些珠燈送到香港、廣州等地,“今年我還為香港黃大仙祠制作了壹盞直徑2米、高3米的巨型燈籠,在異鄉見燈如見故土,家鄉的燈光更溫暖”,提起自己的得意之作,鄭義雙眼放光、喜上眉梢。
“燈籠主要有桶型和柿餅型兩款”,鄭義壹邊編制壹邊說道,大 何、大柿、大布、尺足、尺二等這些包含古韻的名稱,是傳統油紙燈籠的固定尺寸。除此,壹些燈籠的正面要寫上姓氏,背面寫上“堂、郡、府、第”等與姓氏有關的典故,預示家旺丁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