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都知道壹個地區的地理環境通常會影響其飲食文化,比如我國潮汕地區就有吃梔粽的習俗。而梔粽就屬於潮汕特有的飲食文化,但大家還聽說過潮州端午節還有哪些傳統風俗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盤點下潮汕端午節風俗。
潮汕端午節風俗
1、賽龍舟
潮汕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端午節期間潮汕人賽的龍舟壹般有三種,壹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另外兩種是彩頭船(饒平、南澳壹帶)和龍船仔。有些地方(如澄海),人們在賽龍舟後,要飲“龍舟水”,吃“龍舟飯”,禱求平安健康。
2、祭祖先
在我國潮汕地區,我們這天不單是用來記念屈原,同時它也是做為我們記念自己逝去親人的日子,在這天,我們會像清明節了壹樣,對自己的親人進行記念,以勉懷他們生前的事痕,讓生者更明白今天平定的日子來之平易。
3、插艾花浴(吃)藥湯
潮汕“端午節”的另壹主要習俗是插艾花浴(吃)藥湯。這壹天,各家各戶門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穢”,驅瘟辟邪。另外,這壹天稱作“聖日”,吃藥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湯”的習俗。“五果湯”即蓮子、玉米、白果、黃豆、懷山等煮成。異族家的婆婆端午節這壹天壹定要用艾水洗澡,去風濕等。
4、洗龍須水
民間傳說五月初五是龍的生日,這壹天龍擡頭噴出來的水叫做龍須水,龍須水能治病和使人身體強壯。故以往潮汕人家在端午早上就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而今,每逢端午節男人們更喜歡縱身江河湖海中遊泳,女人們則取水洗頭;在家中則是主婦準備好放入艾草的清水,供全家人洗臉。凡此種種,皆是以“洗龍須水”祈求潔凈平安,身體健康。
5、吃食真珠花菜
潮汕人有時將端午節稱為“漏屎(拉稀)節”。在這時節,除了要服食聖甘枳和樸籽粿,還吃食真珠花菜(白花艾),用黃梔和蒲姜石灰制成的“梔粿”,或者用涼粉草做成的草粿等食物。
6、吃“麥熟”
據《潮州府誌》載:“大城所設正千戶二員,副千戶三員,百戶十員,鎮撫壹百,旗軍壹千二百二十三員。”這些人來自大江南北,也帶來了包括飲食習俗在內的各種風俗。像每年清明節過後,當地便盛行吃壹種叫“麥熟”的食物。餅是從清明節開始,做到端午節過。
7、吃梔粽
潮汕端午節還有吃梔粽的習俗。梔粽是潮汕特有的,它是用梔子(俗稱黃枝或枝子)搗碎後浸泡去渣,將黃色液體滲入蒲姜堿液,再滲入糯米粉漿中,攪勻後倒入鋪奠裸布的竹粽黃色,能助消化,增食欲,祛疫病。
潮汕梔粿的歷史淵源
端午節這個季節天氣非常炎熱,蚊蟲病害較多,而在舊時,醫療的水平沒有現在好,農村更是出現沒有醫療機構的情況,村中便會有幾個專研醫療的郎中,見人們受病痛的困擾,便用壹些基本的民間草藥制作出梔粿來,雖說梔粿口感有些苦澀,但是沾上紅糖吃,便有壹種獨特的香味,從此也深得人們的喜愛,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醫療保障漸漸提高,但這種傳統的手藝卻傳承至今,演變成潮汕獨特的民間習俗。
舊時潮汕的人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但是民間不乏有智慧之人,用這種方式來抵抗疾病,並且將其做成壹種當地美食,壹舉兩得,而先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潮人已經不再需要用梔粿來抵抗疾病,但梔粿的傳統手藝還是被潮人代代相傳下來,這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更是用梔粿的歷史來源警醒著後代,先人在生活水平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能夠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