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物流市場競爭特點分析

物流市場競爭特點分析

經過十五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世界貿易組織中的壹員。加入WTO後,我國會更進壹步地融入經濟全球化,更大範圍地參與國際事務,無條件地享受最惠國待遇,這會給經濟發展註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但加入世貿組織是壹把雙刃劍,壹方面,會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給企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另壹方面,大開國門,外資企業會大量地湧入,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因此,加入WTO後機遇和挑戰並存。對我國物流服務業的影響也是這樣。

我國物流服務業起步較晚,水平較低。許多企業是傳統的儲運企業轉型而來,功能單壹,服務意識淡薄,技術設施落後,網絡體系不健全,還未形成穩定的供應鏈。近幾年,隨著物流熱升溫,物流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物流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01年僅北京市註冊為“物流”的企業就有120多家,這個數比前幾年的總和翻了壹翻;上海市截至去年底掛“物流”名稱的企業已超過1000家。國內形成了壹批聲譽、效益俱佳的專業物流公司,如深圳海福公司、珠海九川物流等。同時,物流企業的構成情況有了顯著變化,除了傳統企業轉型而來外,還有外資企業,如深圳的新科安達,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但人力成本較高;還有民營經濟,如寶供物流,體制上有得天獨厚優勢,在管理和成本上也自有特點;還有從大型企業分離出來的物流公司,如從美的集團分流出來的安得物流公司。這都為物流服務業今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與物流服務業十分發達的日本、歐美等國家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

中國物流市場在中國入世之後的競爭已經加劇。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在中國物流市場,不僅快遞、零售領域壹下子出現了諸如UPS、FedEx、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巨頭,在傳統的碼頭和航運領域,馬士基、新加坡港務、和記黃埔等等重量級國際企業也加快搶灘布點,意在中國總額巨大、年增長速度在30%以上的物流市場。

目前,國內物流業的老大中遠集團正在完善在物流業的布局,據中遠總裁魏家福日前透露,中國“全球以集裝箱班輪為主的單元、國內以為貨主提供門到門物流解決方案為主的物流單元,都已經完成,領導班子也已經確立。經過國務院批準,中遠的物流公司也已經註冊完畢,今年底就能掛牌,名字叫中國遠洋物流公司。”在全球物流業,馬士基是當之無愧的第壹,中遠則排名第三。在中國內地的現代物流市場,馬士基對中國本土物流企業形成的沖擊非常猛烈。2001年獲準進入中國以後,馬士基已經在中國分布了11個分公司,業務覆蓋了中國幾乎所有的重點貨物流通區域。而沒有改制之前的中遠、中海、中外運集團,則壹直缺乏現代物流企業的架構。從這個意義上說,中遠目前在國內物流業的競爭中已經吃了“敗仗”。

1、 競爭範圍的擴大。

(1)競爭主體的多元化。經濟全球化推動社會分工深化,信息技術發展為物流專業分工提供必要的技術基礎,物流活動從工商企業經營業務中分離出來,第三方、第四方以及第五方物流的出現和發展意味著儲運企業作為物流代名詞的終結,形成多方物流與工商業同臺競爭的多元化格局。

(2)競爭地域的全球化。生產的國際化帶動物流的全球化,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配置生產營銷資源,建立全球供應鏈,必然對物流服務提出全球化的要求。經濟壹體化和貿易自由化減少了物流活動的國別或區域限制,推動物流行業競爭朝全球化方向發展。

(3)競爭內容多樣化。物流行業的競爭不僅僅反映在運輸、倉儲或包裝等不同功能之間的單獨競爭,而是體現為多種功能的綜合競爭;不僅僅表現在物流活動過程的競爭,而是轉化為物流服務的質量、水平、手段和程序等立體競爭;不單單停留在對市場和顧客的爭奪,而進壹步擴展到技術、信息、人才乃至於戰略夥伴等多層面競爭。

2、 競爭模式的改變。

(1)競爭目的從追求市場份額轉變為爭奪顧客忠誠。隨著物流行業競爭強度加劇,市場份額難以持久,顧客忠誠成為競爭目標。帕累托的“20:80”定律依然適用於物流行業,少數顧客構成主要利潤來源,培育和保持這些顧客的忠誠直接關系到物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2)競爭重點從功能競爭轉向過程競爭,從環節競爭發展到系統競爭。物流競爭地域的全球化和競爭手段的信息化,使得偏重某個物流功能或環節的傳統競爭思維,既難以形成和保持競爭優勢,也無法適應競爭目標的轉變。關註物流活動全過程,協調不同環節之間的物流活動,提高物流系統運行效率,構建物流體系和供應鏈的整體優勢,成為物流企業競爭的重點。

(3)競爭方式從價格競爭向非價格競爭轉換。傳統的價格競爭方式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信息技術降低了顧客搜尋和交易成本,經濟全球化縮小了物流服務價格的國別差異價格競爭的效力和作用趨於下降,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服務創新等非價格競爭成為主要競爭方式。

(4) 競爭關系從妳死我活的競爭關系發展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對抗聯合關系。物流服務需求的多樣化、復雜化和全球化對物流企業的經營規模、服務能力、營銷經驗和風險承受等資源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競爭主體的多元化、競爭層面的交融化和競爭內容的多樣化導致物流企業之間犬牙交錯的競爭格局,只有與競爭對手建立戰略聯盟,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互動關系,追求“雙贏”的競爭效要,方能更好滿足顧客需求,有效應對競爭環境,實現企業競爭目標。

3、 競爭手段的創新。

(1)從有形向無形轉換。傳統的物流競爭側重於功能或環節的競爭,物流信息的分散和阻滯導致競爭手段集中於物流設施、運輸工具、倉儲設備和包裝技術等有形部分。隨著物流技術的發展和物流設施的完善,物流企業的競爭轉向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物流流程、重組物流功能和協調物流環節,從而提高物流體系運作效率等領域,信息技術水平和協調管理能力等無形因素成為主要競爭手段。

(2)從單壹競爭轉向復合競爭。國際物流市場競爭激烈,單壹的競爭手段既難以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也無法滿足顧客多樣性復雜化的物流服務需求,呈現出多種促銷方式並用,服務、價格和促銷多種競爭手段組合的復合競爭態勢。

(3) 從依賴內部優勢到內部優勢和外部資源並重。傳統競爭條件下,物流企業依賴的是內部優勢,通過自身資源和能力的組合而展開競爭。但面對形形色色的貿易壁壘和市場準入限制,物流企業僅僅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難以展開有效的競爭,只有綜合運用經濟、心理、政治和公關等各種因素,借助政府、社團、媒體和公眾等多種力量,形成內部優勢和外部力量的合力,才能打市場並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

物流企業向集約化與協同化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壹是物流園區的建設。物流園區是具有壹定規模和多種服務功能的新型物流業務載體,按照專業化、規模化的原則組織物流活動。園區內各經營主體通過***享相關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發揮整體優勢和互補優勢,進而實現物流集聚的集約化、規模化和促進載體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物流園區具有運輸和配送的組織與管理、集中儲存、包裝與流通加工、中轉換裝與集散、多式聯運、信息服務、綜合服務和其他輔助服務等8大業務服務職能。

二是物流企業的兼並與合作。歐洲物流協會專家認為,世界上各行業和企業間的國際聯合與並購,必然帶動國際物流業加速向全球化方向發展,而物流全球化的發展走勢,又必然推動和促進各國物流企業的聯合和並購活動。新組成的物流聯合企業、跨國公司將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及時準確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動態信息,調動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網點,構築起全球壹體化的物流網絡,節省時間和費用,將空載率壓縮到最低限度,戰勝競爭對手,為貨主提供優質服務。

物流服務的優質化和全球化。隨著消費多樣化、生產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和客戶對物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物流服務的優質化是物流今後發展的重要趨勢.

12月11日,對於中國和世界物流業都將是不平凡的壹天,它是中國加入WTO的又壹裏程碑,標誌著外資物流公司可在華設立獨資分公司,中國物流業將敞開大門,直面世界物流業的挑戰和競爭。相信開放後的中國物流市場競爭將會十分激烈,中外物流企業將上演壹場巔峰之戰,這場戰爭主要有以下三個看點:

看點壹:開放後中國物流市場的規模

摩根?士丹利亞太投資研究小組於2001年10月推出的《中國物流報告》指出,中國每年的物流費用超過2000億美元,並且預計未來10年內與物流相關的服務收入每年將有20%的增長幅度。但是3PL市場在全部物流費用支出中僅占2%,即約40億美元的規模。也就是說在所有2000億美元的物流費用開支中,約有40億美元是用來在市場上采購3PL公司物流服務的。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我國物流市場潛力巨大。其實真正的物流市場應該只是3PL市場,物流總費用是物流市場和潛在市場的總和,因為只有3PL市場發生了交易。每年物流費用約2000億美元,而這個都是3PL甚至以後的4PL企業可以爭取過來的市場。而且,物流費用占GDP的20%,明顯高於發達國家,譬如美國的4-10%,說明我國的物流處於壹個較低的水平,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其次,目前我國的物流市場規模較小。我國的3PL市場只有美國的1/10左右,3PL企業在提高我國物流水平節約物流成本的同時,可以贏取壹個巨大的市場,我國的物流市場前景廣闊。開放後我國的物流水平提高,物流費用占GDP的比率會逐步下降直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但是物流市場占物流費用的比例會明顯提高,因此物流市場的規模將會更大。另外,隨著我國市場的整體開放,經濟會有更好的增長,與國外的商品流通增多,物流需求更大,進壹步擴大我國的物流市場。

看點二:中外物流企業現有的實力及特點

隨著這兩年我國的物流熱潮,各行各業都對物流趨之若騖,紛紛成立物流企業。但是真正有壹定規模的很少,市場份額超過2%的幾乎沒有。我國的物流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缺少競爭優勢。而且,我國的物流企業技術含量低,大多數只能提供運輸和倉儲等傳統服務,能夠提供壹攬子物流解決方案的企業很少。但我們也可以欣喜的看到,國內也有少數的企業正逐步向現代物流靠近,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不久前發布的2005中國企業500強中,中遠洋、中海運、中外運等超大型物流企業的排名穩中有進,大中型物流企業數量增加。

國外的物流巨頭企業經過市場的洗禮,技術先進,資金豐裕,實力雄厚,擁有全球範圍的網絡,在國際物流市場上有較大優勢。隨著中國市場的整體開放,國外物流企業的老顧客——國外的制造商仍然會和他們合作,這將會給他們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目前,中國市場擁有近51萬家物流企業,其中外資企業占了0.13%,即680家,但是他們擁有的市場份額卻高達8%。

看點三:中外物流企業的動態

隨著中國物流行業解禁腳步的逐漸臨近,國內的物流企業感受到巨大的壓力,紛紛變法應對國外物流巨頭的沖擊。在國內物流企業積極準備的同時,國外物流巨頭加快了進軍中國的步伐。TNT、UPS等多家外資企業都在擇機調整在華戰略。在最近召開的中外物流業高峰論壇上,UPS的負責人表示將增加對華投資力度,並將在中國新興港口城市拓展新業務。而不久以前,TNT的中國區總部也正式從北京遷到上海,並計劃在未來3到5年內對華增加2.5億歐元的投資,用於增加物流設施和員工培訓,以使中國成為其歐洲之外的最大市場。此外,DHL的母公司德國郵政董事會已決定,在近5年內將再向中國投資2.15億歐元,擴大和完善在中國的4個口岸作業中心,增設14家分公司,建設3個快遞物流中心和16個戰略備件中心。

開放後的中國物流市場將會十分活躍,是個開放的有序競爭的市場。中外物流企業***存與這個市場,國外物流企業占有壹定的優勢,擁有稍大的市場份額,但國內物流企業決不示弱,會利用地利人和的優勢把這場維持物流市場競爭而非壟斷的戰爭持續下去。雖然現階段我國的物流水平仍處於壹個較低的水平,但隨著我國成為制造大國、經濟大國的同時也必將成為物流大國,開放後的中國物流將迅速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對於國內壹些有較大規模和實力的企業,應該利用國外物流企業帶來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技術,結合自身的網絡優勢,擴大服務範圍和內容,努力成為本土優秀物流企業;對於另外壹些有壹定規模但專註於物流某個領域的企業來說,應該利用自身在某個方面的優勢,和外資企業優勢互補,***同贏取市場;而對於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業來說,找出市場中的縫隙進行差異化經營是他們的最佳生存之道。

  • 上一篇:溧陽過年有哪些風俗?
  • 下一篇:生日願望英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