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每到三月底,家族裏的家長們就互相約定清明節時那壹天去“行清”了,“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壹族人壹起約定那壹天齊齊去掃墓,給祖宗的山墳清清雜草,再用鮮紅的油漆把經過了壹年的風雨陽光侵蝕的祖宗們大寶號重新填上,然後,將專門從賣冥品的店裏買來的包括紙別墅、紙丫環、紙傭人、紙單車、紙元寶、紙金錢之類的東西在祖宗們的墳前燒掉,邊燒邊叫祖宗們快來領取,這就算是孝敬了祖宗們東西了,當然,現在的冥品是越來越高檔了,包括有出國的護照、汽車、美女等等現實社會上所有的東西,大概是生活在陽間的人認為這些東西陰間裏都會用上吧,我就曾與堂弟妹和表兄妹嘀咕過:難不成陰間也得趕上潮流?哈哈…….壹眾孩子嘻嘻哈哈議論壹氣,然後也就只跟著家長們按照傳統習俗去完成各種“行清”所需要的禮節了。
“行清”時,有分日子用不同的叫法,如果是在清明節當日掃墓就叫做“行正清”。要“行正清”的話,各位家長就得協調休息時間,因為並不是年年清明節當天是周六日的,協調好時間後,就會商量安排各家準備的祭祖的供品,壹般是由族中長房準備燒豬壹只,寓意紅皮赤壯,家族人丁都能精精神神紅紅火火過壹年,這只豬的輕重則按照家族的大小而定,我的家族也算是大,好多時是直接燒壹只200斤左右的大豬扛上山,每家能分個三、二斤豬肉下來的,燒豬在祭祀當天披紅掛綠地由族中幾位壯男丁扛上去擺到祖宗的墳前,族中巧手媳婦還要負責蒸些專門祭祀用的大發糕之類的面點(後來多數是買現成的),然後族中會安排其中壹家負責采購冥品炮竹之類並且按習俗做成元寶金銀紙的成品,另外會有壹家是負責采購清明甘蔗等水果類供品。
到了約定的日子,大家就到離祖墳最近的那壹家裏集中,各家把準備好了的東西合並在壹起後由某位家長負責檢查還有沒有缺了什麽,然後壹行人扛著燒豬、鋤頭、祭器、祭品之類的東西呼兒喚女浩浩蕩蕩直奔墓地而去,家長們就按照傳下來的模式,開始除草、描字、拜祭,燒炮竹,然後叫上小孩也燒壹柱香,在燒香時會對著祖宗們念些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祈求祖宗庇佑得到什麽,我聽過最搞笑的祭詞要求,有壹個人在祭祀時念道,祖宗呀,妳真不公平,妳讓哥哥那壹家有屋有車有男丁,生活過得比蜜甜,而我這壹家,沒樓沒車還沒男丁,按理說,年年我都比哥哥沒少給祖宗們東西,我今年特別準備了這麽多祭品給妳們,如果妳們還不保佑我家繁榮昌盛,明年不單不再給妳們祭品,還要挖妳們出來看看心是不是生偏了的,記得啦。我聽到後除了楞了壹下外,實在忍不住笑了起來,他們族的祖宗要是地下有知,肯定是感嘆陽間爭名奪利何等的利害。
清明節是族中小孩子最高興的日子,那些平常基本不見的同齡人,這壹天都能相聚壹起玩個痛快,在大人們忙於祭祀儀式的時候,小孩子們壹般就會滿山的追逐,直到大人們叫下山為止,所以,這個清明節大家都不會愁腸欲斷,反倒成為壹族人壹年壹度相聚聯系感情的好日子。
當然,也會有悲傷的時候,那就是有“新山”要拜祭的時候,什麽是“新山”呢?就是家中有人去世不到壹年的稱之為“新山”,這種“新山”必須在清明節前拜祭,不能“行正清”的,有些家族的規矩則是這家有“新山”的家人,清明前拜祭了後就不能參與祭祀祖宗山的了,想來是怕“新山”的人悲切心情會影響了其他族人吧?因為是“新”所以還是會有悲切之感,過了壹年,就不是新而稱之為舊了,既然舊了,那就不會再悲切了,總不能夠壹家人總是在悲切日子吧?地壹切向前看,活著的人就得快樂過日子,所以,祖宗的這個“行青”規矩我認為是合情合理的,可見得我的祖宗們都是明理之人。
下山前,壹族人會圍在墳前分食那些水果糕點的祭品,凡參與“行清”的大人小孩都會吃上壹段青青脆脆的清明甘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那只大燒豬會在下山前由人七手八腳地分成各家壹塊,豬頭豬肉都會搭配均勻,不論貧富,壹家壹份,永不落空。這個分豬肉有壹個名堂,那就是叫做“太公分豬肉”意思是祖宗是不管本族人貧富大小,都會平均分配給妳們並沒偏心之說。有些家族實在是太大並且是有祠堂的族人就會直接在祠堂祭祀完後在祠堂裏分豬肉,同樣是不偏不倚,壹家壹份,現在的廣州方言中指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的東西時就會說,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這句的典故就是如此出來的。
豬肉分到手後,並不算完成了這次的祭祖形式,那壹塊豬肉帶回家後,還要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來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壹些雞蛋絲燒肉絲炸壹些春卷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壹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也有壹些地方的風俗是不準女子上山的,山上的祭祀形式只能是男丁才有資格完成,女子做好雜事就行,如,做紙錢,元寶、蒸糕點等等,只等男丁們把燒豬肉帶回家後立馬炒了供壹家子吃,這樣,女子才算沾了點祖宗的福,他們的規矩大概是財福這類的東西只傳男丁不傳女子,怕女子外帶了吧?也有說是怕女子弄汙了祖宗的寶地,壹族人也就發不起來了。俺家族則是完全允許女子參與,平均主義表現無遺,至今,俺那些姑姑還會帶著子孫回來壹起參與祭祀呢,這就是我們家過清明的習俗了,今天有空,偶以為記。